APP下载

作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2009-10-27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孝子多角度选材

安 林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于用单一定向地思维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不开手脚,思考问题的角度、范围等总是局限于一个框框里,若是命题作文,学生写出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在审题、立意、谋篇等方面,大家同出一辙,写出的文章毫无个性,更谈不上创新。“文贵创新”,作为作文的指导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一种富有创新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使其写出具有鲜明个性,并有创新的文章,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个尝试。

一、指导学生转换审题视角,多向立意,求异出新

所谓立意,即确立文章的中心,它可以是作者的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也可以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或一种深刻人生哲理的揭示,这就需要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而定。

大千世界,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它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考虑问题决不能光看一点、一个方面,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作文立意也是这样,如果只取一端,势必会失之偏颇。因此,教师指导命题作文时,不妨围绕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人说“开卷有益”,我说“开卷未必有益”;人说“有志者事必成”,我说“有志者事未必成”;人说“人比人气死人”,我说“人比人未必气死人”,这是反向立论,正题反做。也有反题正做的,比如,“弄斧不妨到班门”“五十步可笑百步”“对牛并非不能弹琴”等,也可以从侧面进行立论,如以“路”为题作文,思考的角度就很多,“路”可以是地上实实在在的路,如山间小路、田间小路、交通公路,也可以是理念上的路,如人生之路、成功之路等,尽管路有多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人走出来的。经过这样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文章的构思、立意自然会出新。

二、指导学生多向选材、求异出新

对作文材料通常的要求是典型的,但典型的材料不一定就新,而新的材料往往都能提炼出某些典型性来,著名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可见齐白石老人在选取画材时是遵循一种逆向选择、求异出新的原则。作文的选材也是如此,教师指导作文时一定要注重这一原则,也可能达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境界。例如写“秋天”大多数学生以此立意:秋天来了,枯黄的叶子落了下来,让人泛起一阵阵的凄凉……有一位学生却仔细观察秋天的景象,品味秋天的感受,引发联想,从而悟出:秋天像一位穿着金色裙子的仙女,她用宽大的衣袖挡住炎热,把明朗与清爽撒向人间,捧起沉甸甸的谷物和果实奉献给人们。文章清新、洒脱,立意深刻且有创新。再如以“暖冬”为题的作文,选材角度也是多向的,可介绍自然气候特征,可写世间人情之暖,还可以写由此引发的对环保问题的思考等。

由此可见,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观察,可以得到不同的感受。大诗人苏轼就有这样的体会:“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而对已知的事物变换角度去选材,认识事物就可能发现他人尚未发现的新特征、新性质、新功能等等,写起来就灵活自如、富有新意,

三、指导学生多向构思、同中求异

教师要在指导作文中运用多向构思,也能以新颖独特而取胜。如作文《孝子》,一看题目,自然会想到一般人所说的“孝子”,即孝敬老人的孩子。可是文章却说:这里所说的“孝子”是作为动宾短语的孝子,孝敬的对象不是老人,而是儿子,即孝敬儿子的意思。文章讽刺和批判了那种儿子求,老子必应的溺爱孩子的不良现象,这篇文章的构思可谓求异出新、别出心裁。

又如写《读〈滥竽充数〉有感》的文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不局限于想南郭先生如何充数,充数如何不好,以及联想到不学无术者下场的可悲,而是故意向相反的方向思考,提出齐宣王“在其位不谋其政”,并主张吃大锅饭。进而得出“齐宣王就是滥竽充数”的结论,使文章言之有理,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指导学生向多角度构思,更新事物本身的深刻性、丰富性。多角度而用之,不落俗套,且能翻出新意,不仅提高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思维,都应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进行合理求异创新,否则,会适得其反,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迁安市彭店子乡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孝子多角度选材
TOUGH LOVE
久病为何无“孝子”?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