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能力的培养
2009-10-27王翠玲
王翠玲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这里,我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创设开放性朗读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使学生“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学课文《两只鸟蛋》,我准备了几个鹌鹑鸟蛋,让孩子观察外观形状并亲手触摸,通过观察触摸,孩子们知道了鸟蛋是圆圆的、滑滑的,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鸟蛋的可爱,感情色彩非常到位。
二、分配表演角色朗读课文
在课堂上,教师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善恶,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可让孩子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学好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进入高中以后,许多学生数学成绩下降,而其中不乏小学、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造成高中生数学成绩不佳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教师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一、影响数学成绩的因素
1.基础较差
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大部分学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数学成绩不错,其实他们“欠”了很多“帐”而没有意识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欠”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帐”,他们把精力花在了解难题上,直接影响了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二是“欠”运算之“帐”,在初中阶段,重“推理”轻“运算”现象十分突出。由于运算不过关,导致高中学习常常出现“会而不对”、“错而不会”的现象。由于欠帐较多,影响高中课堂的学习。
2.被动学习
有些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如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而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等。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法不当
相对说来,高中阶段学习具有知识量大,难度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很多学生对此了解甚少,仍沿用初中那一套学习方法对付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欠思考,理解问题肤浅,不善于记忆,不善于归纳和总结。相反,有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聪明”,课堂上盲目应答,长此下去,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懒惰习惯,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准备不足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二、提高成绩的主要措施
1.仔细阅读教材
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逼迫”那些不愿动脑筋的学生不得不去思考问题。一般可要求一节课内容阅读两次。第一次上课前阅读,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时,不能象蜻蜓点水或看小说一样,因为课本的编写是专家长期学习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要求学生先逐字读,后逐句读,再逐段读,最后整节读,最大限度地读懂各字、句、段的含义,归纳本节内容的“中心思想”,对本节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第二次是课后阅读,对所学课程研讨后,检查、总结自己的阅读情况,哪些地方没有读透,带着问题再阅读,并在书的四周空白处记上一些自己的简要体会以及有利于记忆的、带提示性的只言片语,以便随时查阅,方便学习。
2.学会认真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一题多想。在解题的学习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进一步去“想”,这道题运用了哪些概念?主要考查了什么知识点?能不能变?能否推广?推广后有多大价值等等。我们知道,有些证明题方法简单容易,其价值往往也不被人所注意,然而在这简单容易中却潜藏着不凡,可启发学生用常规方法给出证明后并未罢休,而是请学生思考,有没有非常规证法?经师生共同努力,又给出了九种方法,用到了二次函数、函数的值域、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三角中的万能公式、椭圆的离心率、定比分点、直线的斜率、均值不等式等背景知识,而且发现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结论可以加强。此外,还向学生指出,上述九种证法渗透了方程、函数、数形结合、等价变换、分类讨论等常用的高中数学思想,使学生的思维范围得以拓宽。
3.勇于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要勇于提出问题,尤其是反提问题。课堂上要打破“老师提,学生答”的传统,让学生反思后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向老师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空间。
4.防止急躁情绪
高中生毕竟年龄不大,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比较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们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5.加强课后辅导
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们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实验高中
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当同学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大家都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最后扮演小青蛙的那个同学听了小鸟的话还跳了出来,他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效果极佳。
三、教师进行范读引领
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年幼无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儿童来说很难,这样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他们到高年级时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
四、重视重点字词的挖掘
一般说来,良好的课堂气氛仅仅是激发学生朗读愿望的外在条件,只有学生“自己想读,有情想表”才能读出真情实感,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正是促使学生读好课文的内在动力。如《窗前的气球》一文,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因得传染病不能外出,没有了朋友的陪伴,感到孤单,无奈,感到这样的生活真没意思。首先可让孩子进入情境,假如你得了传染病,没有了朋友的陪伴玩耍,你心情会如何?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孩子们充分体会感受后,又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来朗读,如“静静地躺在床上——静静;呆呆的望着窗户——呆呆地”抓住这些重点字词朗读,孩子们读得那么的伤心、孤单、无奈,有几个孩子还哭了。此时,他们不知不觉自觉地把自己的体验融入了朗读,读得动情而真实。只有他们准确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变化,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之中,真情实感才会自然流露。
五、训练朗读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使学生得到不同形式的训练,这可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提高朗读水平。自由读可使学生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默读可给学生细细品味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发挥特长。
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组织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培养,以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