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空间
2009-10-27王启鹏
王启鹏
课堂是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般以“我”为中心,在课堂上突现出的是老师的“教”,而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往往被忽视,这给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如何摆脱这一制约学生自主成长的“瓶颈”?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创设优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自由的基础”。所谓“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一、促进平等参与,提供自主成长的平台
心理学的观点告诉我们:只有人与人平等相处,才能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存在,享受平等是每个人的追求。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充分地获得了老师的关注,才能使其以愉悦的心情参与教学活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都喜欢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包括上课提问之类的教学活动,都选择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参与。这就造成了不少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又有个性的学生难以得到教师的正确评价,甚至阻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特别是现在那种五、六十人班额教学的情况下,均衡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促进学生自主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求知需要,教学中的提问,一般宜采取学生自愿发言的形式,遇到个别胆量小或学习成绩不太好长期不愿发言的学生,应经常提示他:“能说说你的看法吗?”做实验演示时,也可以要求那些发言较少的学生来做“助手”,帮助他们逐步锻炼自己的胆量,形成自主参与意识。对于那些平时不太守纪律的学生,也要以宽容的心态引导他们解决心理矛盾、纠正学习上的偏差,这样才能在整个班级中营造出一种人人平等的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追求以学会学习为目标、教与学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鼓励积极创新,激发自主成长的欲望
“创新是一个人的灵魂”。正视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当学生获得已有知识信息后,往往不再满足现状,需要生成对新的问题探索。人因为有了探索,才会有生命的渴望,生命就是在创新中不断激励和成长的。因此,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同时,应注意强调对他们进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知识技能的教学,较好的激励创新的方法是:先告之学习的目标,再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最后得出结论。当遇到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时,应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引导大家对那些提出的意见进行分析、作出判定。我们始终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过程。
三、培养自律意识,调整自主成长的方向
认识自我,体现自我,关注自我,是一个人普遍的心理。一个人获得了尊重,也就获得了自信、幸福和快乐。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每一位学生寻找到自己发展的支点,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关心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创新外,还要经常教育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学会“换位思考”,遇到学生不遵守纪律时,不宜过多的训斥或惩罚,教师无端的指责、训斥、辱骂,将会伤害学生的人格,而应该多进行善意的分析和开导。逐步培养他们的自我分析能力,使他们随时都能注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将给整个班集体带来的影响,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长期以往,学生的自律意识将会越来越强。
不过,要使课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成长,还需要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中主动进行“角色”转变,走下“神坛”,诚心地与学生交朋友,实现“教与学的民主与平等”。
参考文献:
1.刘晓明,张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作者单位: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