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兴趣教学法”
2009-10-27张帆
张 帆
新教材,新课标实施以来,思想品德变得比以前更加生动,更加具有灵活性。随之变化,对于思想品德教师,尤其是对农村教师的要求更高。笔者通过近几年到农村帮教也深深地感受到:
讲完一课时的内容很容易,但是,想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很不容易。这是由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和地位决定的,思想品德课在所开学科中由原来的一百分变成现在的七十分,属于“小门科”;思想品德课又是开卷考试,学生大都不重视;思想品德课习惯上被人们认为是空洞的说教,有些知识理论性强……由于这些原因,学生不喜欢,因而也不感兴趣。根据从教多年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来谈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兴趣教学法”,以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的信心,力争做到: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思想品德课中的前几分钟很重要。我认为,它直接影响以后的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影响师生课堂中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也是能否真正实现“兴趣教学法”的前提。就像一部电影,好的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导演”好授课前的几分钟呢?
根据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和方式。“兴趣教学法”关键在于“兴趣”两字,当老师出现在学生面前时,首先,给学生一个身心愉悦的笑容和饱满的热情,如,我每次上课,都是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无论有时心情多么坏,走进教室前都要作好调整。见到学生时,让学生感觉老师这么开心,这么喜欢他们。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有几位学生一起走到我身边问我“老师,你没有烦恼吗,天天那么开心?”,我笑了笑,也问了一句“人可能没有烦恼吗?”,只是老师见到你们就开心,什么烦恼也没有了。其次,要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实现第一次沟通。在正式讲课前,我都要说一两句“闲话”的,如“今天冷吗”,“又到周五了,高兴吧”,“听,上课了,可我们班还有几位小演员还在背台词呢”……这些,已经为我下面讲课作好了思想准备。最后,他们会乐意地跟着老师一起来完成教学活动。
第二,师生共同参与,互换角色。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知识和趣味的统一,学生很愿意自己阅读,根据这点,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找找自已感兴趣的地方或知识点,讨论一下,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他们明白:本节课,应该知道哪些。在读书时,我对学生说:“面对教材,你们想象面前坐着一位知识渊博的”教授“或专家,或是心理学家等,他们正在和你们谈话呢,有什么问题,你们可以及时提出来,否则失去这次机会,可要后悔的”有时,让他们扮演专家或教授,把书的文字变成自已话说出来,假想对面坐着一个学生。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会积极的表现自己,以不同的口气,分不同的角色,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教材的理解。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有思想品德,思想品德中有生活”。这是思想品德课能否上的生动有趣最关键的部分。好些学生不愿学思想品德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没用,书上是空洞的说教,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无关,再加上开卷考试,所以即使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对这门学科也是漠然处之的。针对这些情况,在授课时,我一般不按教材编写和程序机械地授课。对所讲的内容先从整体上把握,概括其中要点,然后根据其意,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先让他们讨论解决,等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再让他们打开教材,看看“专家们”怎么解决的,这样学生们就会虚心的看教材,很有兴趣的从中找自己需要的答案。此外,我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其中的答案,如果学生们有更好的答案,就鼓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进行交流,让其他学生参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做学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做书本的主人。
例如在讲到“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课题时,对“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些内容,学生感觉理解很困难。如果按常规讲解,是很难说明白的,于是,在学习这课题时,根据每班学生人数,分别做好“选票”。上课时,把选票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选出“学生代表”,然后再由“学生代表开会”,选举“班长”,由“班长”制定班级管理措施,来管理本班。这种选举,要求每学期选一次,成为一种固定的形式,作为一种“制度”执行下去。这个游戏做完后,我提议把“学生”这个名词换成“人民”,让学生们代入其中。这样就顺理成章地说明了“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这一教学要点,同时,也总结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重点。以后的内容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学习这个课题,学生很开心,他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明白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原来这么容易理解,并且也可以用在班级管理中的。让他们明白了思想品德就在生活中,生活中有思想品德。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其他学科一样,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做到“要他们学”变成“他们要学”。
第四,师生情感交流也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一般还有这个特点,喜欢你这位老师就会喜欢这门学科,否则你就是讲的再好,他们也不会愿意学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学科还好点,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有时在一定程度上,就取决于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方面。
有些老师课讲的很好,可是学习效果不好,原因是什么呢?其中之一就是,老师讲课和学生听课没有很好的结合,他们不用心听,就不会记住,就没兴趣学好。而有的教师课讲的不是很好,可是学生喜欢他,乐意上他的课,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这学科,结果成绩却很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品德课要想上好,是很不容易的,老师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每天得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即用心去爱他们,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言传身教。要想有可爱的学生,首先得有一位可爱的老师,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容易沟通,感情容易接近,容易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愿意说,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解读教材,从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效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以上是我对兴趣教学法的理解,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情况。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法,让我深切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乐趣,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上课对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我们一起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学相长,师生相悦。多年来,我的教学成绩一直处于上游,我和学生的关系很融洽,从没和学生发生过正面冲突,在管理学生过程中,“爱”字当头,这样无论我说什么,做什么,学生愿意接受。同样,无论学生做什么错事,说什么错话,我都能理解,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些也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之一。是活着的思想品德,是活的教材。“兴趣教学法”带给学生们快乐的心情,积极的学习态度,持久的学习热情。同时,也给了我一颗永远年轻的教学心态。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