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9-10-27苏好
苏 好
一、教学反思的特点
首先,进行自我观照,属于自觉行为。在思维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自觉回顾,审视自己,敢于怀疑自己,善于突破超越自己,并且经常把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总结,才能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其次,立足教学实际,解决教学问题。反思可以是对他人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可以是个人经验的反思,也可以是集体性(教研组)的教学反思。无论哪种反思,都是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目的,发现课堂中存在不足就进行整改。第三,依托教学理论,进行必要阐释。教学反思中依托先进的教学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论述,虽然有时只是片言只语,但与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往往能进一步探讨“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智慧,使自己的教学更为合理。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第一,课堂教学设计。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包括三个阶段:课前预设、课中生成、课后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会在课前花大量的精力对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展开多种预设,如预设文本该往何处延伸,预设学生对文本的质疑,预设各种不同的身份对文本的对话等。如果说教师的课前预设是来自教师的思考和教学经验,呈静态特征,那么,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探讨则使课堂呈动态特点,要求教师对教学进程进行动态的调整,这就产生了课中生成的资源。课中生成是与课前预设相对应的,它包含了学生的生成和教师的生成两个层面。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和教学设计的定型。“教案是在教学后完成的”,通过教学结束后的反思,可以将课前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上的精当之处与不足进行梳理,总结出提高设计水平的一般规律,使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成为新一轮教学设计的参照,使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
第二,是课后总结归纳。
一节课下来,静心回顾沉思,对自己的教学结果及其原因等进行深思,多问几个“为什么”。课后总结可归为以下几种:
对教学情况的追问: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恰当?教材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多样?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有序?教学中应重点体现出哪一基本理念?是以“合作学习”为主线,还是以“主体性学习”、“体验学习”为主线,甚至是以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为主?
对学生情况的追问: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的学生学习进步了吗?
对成功经验的追问:课堂讨论气氛为何如此热烈?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学得轻松,学有所获?
对失败教训的追问:这节课干吗显得沉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迷惑的神情?如何有效解决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问题?
对自身成长的追问: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非常熟悉了吗?我对课堂教学常规落实到位了吗?自身的教学反思做得怎样了?自己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我们教师也是“教而不思则罔”。每天都学一点、反思一点、落实一点、改进一点,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更精彩,我们的教学水平也会在反思中提升。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自我分析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叙述性的教育故事等形式进行自我分析,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并不要求针对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加以反思,要注意自己的某些薄弱方面,侧重某个环节,有的放矢。“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自我分析反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久而久之,使自己的判断力更加准确,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
第二,学习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四、教学反思的形式
“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参考文献:
1.申继亮 费广洪 高潇潇 《知识、反思、观念——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第3期
2.《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10期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