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2009-10-27陈宏飞
陈宏飞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课堂提问应注意避免模糊不清、过于概括、琐碎、一点即过、机械化及漫无边际等通病。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通病 艺术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提问必不可少。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作用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多做思维运动的体操。美国教学法专家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地设计问题,正确地运用提问方法,就能了解学生知识的层次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还可促使学生由被动转向主动地学习,让师生不断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获得成功。那么,语文老师该如何来面对提问?现让我们理性地分析一下:
一、课堂提问通病种种
1.提问模糊不清
老师提的问题不是繁多,就是超前,或者复杂,因而,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所提的问题,或者对所提的问题只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例如教《项链》时,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有的老师就提出“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这个问题,学生就难以理解。
2.提问过于概括
教师提出的问题太抽象。如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师一开始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要从文章中领悟出什么样的生活真谛?”这个问题问得过于空泛和笼统,学生对问题不知所措,无法从准确的角度给教师一个贴切的答案。
3.提问过于琐碎
有时候,教师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课文的知识,把课文肢解出来讲解,拼命地挖掘文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问题无论大小,全都面面俱到的进行详细的阐述。这种教师,责任心强,用心良苦,想让学生扩大知识面,但吃力不讨好,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这些知识,而且还破坏了作品的整体美,真是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4.提问一点即过
所提出的问题仅在表面停留一下,然后便改变方向或话题,这无形之中便舍弃了问题本身应挖掘的、值得学生去学习和探讨的东西,使提问如蜻蜓点水、水过鸭背,毫无实际意义和收获。如讲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有的老师问:“诗中所写的大堰河关心疼爱‘我的镜头,大家觉得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学生答道:“熟悉的。”老师一听,觉得对了,便万事大吉提问就此结束。这种蜻蜓点水的处理,使提问显得暗淡无光,令人觉得索然无味。若教师再问学生“为什么熟悉?母亲怎样疼爱自己?由此,可看出母亲有多伟大?大家应怎样对待母亲?”等,便会使提问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
二、讲究课堂提问艺术
1.提问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是一种艺术,在提问时,应该明确此问题的目的。若提问的目的不明确,没事先进行计划,而是随意的,盲目的提出一些问题,势必造成课堂环节的松懈,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在教学《祝福》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小说写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什么却以“祝福”为题?学生听后,就会急于通览课文,寻找答案,明白小说始终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四次年终祝福而展开,情节集中,结构紧凑,主题思想,集中鲜明,从而理解作者以“祝福”为题的深远意义,真是独具匠心。
2.提问要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无论是因文解道,还是因道解文,都要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我们都应知道,只有教师缺乏启发性的提问,而没有启而不发的学生。若所提的问题能联系学生实际,开启学生心扉,激起学生思想波澜,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就能使他们开动脑筋,深入学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如《记念刘和珍君》第三部分有这样的话:“刘和珍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针对这两句话,一位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又“是我的学生”,又“不是我的学生”,应怎样理解?学生各抒己见,终于弄清了鲁迅先生正是在这一对“相互矛盾”的语句中,热情赞颂了刘和珍“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表示了自己对刘和珍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这样的提问,就能激励学生,启发学生思维。
3.提问要有实用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其实用价值,或与课文内容有联系,或对作品形式有认识意义,总之要做到实用,不要让无实用价值的问题占用宝贵的时间。如一教师在教《小桔灯》时,指着文中的插图问:“同学们,这个小女孩是长头发还是短头发的?”学生齐答:“短头发的”。像这种问题,无论对课文的内容、作品形式或现实教育等都无必然联系和太大的教育意义,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4.提问要有针对性
(1)提问要把握好时机。学生的思维受困,或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发现,或有跃跃欲试的愿望产生,这时,老师提问,是最合时宜的。当教师教到关键处、疑难处、含蓄处、矛盾处或异常处时,切不能放过这些提问的好时机,否则就会失去学生的训练思维。如何把握提问时机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笔者认为,揭示课题时,采用启发式提问;细读课文时,采用探究性提问;精读课文时,采用比较性提问;复习巩固时。采用检查性提问。(2)要选择好切入点。就是要选择适当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如教《故乡》怎样引导学生分析杨二嫂这个特殊人物呢?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二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是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提问设计,因为这个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只有通观全文才能作出全面的回答,因而达到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综合上述,我们可知语文课堂提问具有导向性、启发性、限制性和批判性等特点,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对活跃课堂气氛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游晗.《课堂提问方式举隅》,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10
2.闻斌.《浅谈课堂提问》,载《读写月报》,1985.7
3.俞发亮.《把提问权还给学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6
作者单位:广西大新县桃城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