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2009-10-27

新课程·中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观点创新能力班级

邓 燕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重任。培养创新精神: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解放思想,敢说、敢想、敢做,激发学生潜能、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提倡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

培养创新精神,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验证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第一,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力求求异思维,提倡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争论、辩论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全班无一人起来回答或者当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之后,无论回答对与错,再无人起来回答;当老师问及他们时,大家都表示认同,但问及原因时他们却无以答对,思考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力不够,没有求异思维的习惯,或者是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相信那位或者成绩好的学生比自己强,认为他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如果自己的答案与他的不同,那一定是自己在那儿出了问题。如此现状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极力倡导学生之间就某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争论,乃至辩论,教师加以指导,对其中观点有错的学生,也要对其胆量、意识和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热情的鼓励,同时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第二,鼓励学生向老师指正错误、质疑和问难

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当学生发表完一个正确的观点之后,教师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或巩固这一知识点,随即反问,虽不说出反对的字眼,但语气、神态都表明是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然后再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时,大部分同学都会察言观色,很少有人同意、支持那位同学的正确观点,来反驳指正老师的错误。究其原因,因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统课堂”,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导致学生盲目地顺从和服从。针对这种情形,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让学生把老师看成他们群体中的一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努力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热情讨论。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听起来很荒唐,但在这样的问题里面往往闪烁着学生求异创新的智慧火花。加之,老师也不是无事不晓的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免把握不准,所以此时,老师切不可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对学生的问题主观武断给予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责怪提问题的学生,而应妥善处理,以激发学生的求异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品质,教师首先应有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尝试组织学生评学评教

众人智慧胜一人,有部分学生,其思维方法、学习经验非常之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推广和借鉴。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总结失败教训,推广成功经验,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学生相互学习,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又促进了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

第四,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就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青少年最富有想象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在班集体中给他们以空间,开展兴趣小组,组织活动,都能激发他们潜在的能力,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同时一个班级又是由具有自己独特特点的个体组成的,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创新教育第一位的是搞好总体创新教育,也就是在整个班级中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进行创新创造条件,保证对每个愿意创新的学生都提供平等的机会,提供广阔的创新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动机。在这个前提下,对不同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进行适当的倾斜,不能平推直铺、模式单一,鼓励学生向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倾斜发展、各自发展,激发潜在的主观能动性。总的来说只有总体创新教育动员起来,个体创新教育相互影响,才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只有个体创新教育获得长足的发展,总体创新教育才能获得新的激励和更充足的发展。在学生各项专长发展的同时既丰富了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机,动机的增强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有心人,要始终如一地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要求,使其受到鼓舞,并充满信心地尝试和思考人生。

作者单位:湖北省郧县柳陂中学

猜你喜欢

观点创新能力班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班级“四小怪”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观点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班级被扣分后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