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中意外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2009-10-27陈凤梅

新课程·中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生成性应对策略成因

陈凤梅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常出现一些教师始料未及的意外。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能预料课堂偶发情况。再周密的教案,也不能为偶发事件预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我曾因面对意外没把握或没有机会利用而深感遗憾,又因“意外”创造的火花在意外中汇成的精彩而欣喜。本文就课堂意外的成因、对策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以期获得专家和同行的指点。

关键词:意外处理 生成性 成因 应对策略

一、课堂意外的成因分析

数学课堂教学中意外产生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点:

1.发生冷场

对学生认识能力估计过高,疑难点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或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钝化”状态。冷场是学生思维的阻滞,这一现象的发生给老师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一定调整好心态,要有准备意外发生的开放心态,才能创造“意外”的火花。

2.讨论不休

与冷场相反的是上课时学生反应过热。学生间因观点不同争执不休,或师生观点相异而讨论得没完没了,遇此情况,教师首先要弄清产生观点分歧的原因,切中要害阐述。同时给学生表达的通道,勿压制,更不要把自已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身上。

3.个性学生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远离主题,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4.遭遇不适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难免有人课上偶发不适,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行事,不要让学生认为你冷酷,多给予关爱!

5.教师失误

教师读错字,讲错题的时候,老师该有一颗平常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感谢学生的指正,这丝毫不会影响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许一声抱歉、一次道谢使学生的心向你靠得更近!

6.其他意外

当一只蜜蜂嗡嗡地飞进教室将所有孩子的视线从你身上夺去,你会怎么办?当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飘洒下来,同学们对这难得一见的情景欲罢不能时,何不利用这难得的机会让他们开心一下,让他们接近自然、亲近你,更喜欢你的数学!

二、课堂意外的应对策略

传统教学中面对课堂意外,常见的反应有三:置之不理、束手无策、懊恼不已。认为课堂意外就意味着教学设计不到位,教学效果不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掌握教学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操作技术。所谓课堂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情况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收到意外的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能力。这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升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策略一:因势利导,变被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抓住意外发生时生成的有利时机,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课堂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上课时出现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果断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教案),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执教浙教版八年级(上)《抽样》时,一进教室就感觉到学生的情绪有些异常,原来昨天广播操比赛,我教的班没有得名次,全班同学非常难过。他们把失利归因于作评委的我没有“帮助”他们,我从学生目光里读到了“愤怒”。我转移课堂焦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很自然化解了学生的怨气。

策略二:善于反诘,巧妙回避

当所出现的问题实质需要澄清,或者问题性质非常理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

策略三:明断暗收,为我所用

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常常会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对个别学生爱出风头和提出的古怪问题,教师要用足够的爱心和善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合理见解,肯定其长处,不记过失,并以妙语相对。

如:在上有理数乘方一节时,折纸实验的教学片段。

师问:一张纸的厚度几乎微不足道,可是连续对折许多次,比如40次,你们估计有多厚?

生1:(稍加思索)可能有1米多厚吧

生2:(摇头)不对,它不断加倍,会成倍地增长,我看有10米多高了。

生3:(忽然站起来)今天正值中秋佳节,我们能否折架纸桥登上月球?

师(老师惊讶):我们知道,地球和月球相距约为38万km,那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吧?

生4:连续对折10次约为1012张,即100mm,如果再对折两次就是242张约4亿mm,累计高度约为40万km。

师:“嫦娥奔月”是传说,“纸桥通天”非梦幻!同学们,今晚我们可以沿着这张纸桥登上月球了!从理论上这计算是科学的。

策略四:当机立断,对症下药

当学生的问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果断的肯定或否定,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学生对问题的迷惑。

策略五:借机施教,深化认识

课堂上应根据生成的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既要关注意外生成,又要考虑课前预设的教学内容,顾全两方面确实有点难。因此,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根据生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切入点,适当调整课前预设的教学内容,变课堂教学“执行教案”为师生“互动生成”。

策略六:开诚布公,课后探究

学生的“意外”有些不是课堂上能解决的,教师不可不懂装懂,应该诚实的告诉学生“我还真没研究过这些问题,谢谢您提出的问题,课后我们一起研究。”不过这一策略不能常用。

总之,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过程,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也不是能预设的。学生的不同,教境的变化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会意外情况。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是叶澜教授所说的一句话,把它作为本文的结尾,是希望能给自己带来进一步的思考,从而让自己更好地捕捉课堂中的“意外”,让它成为教学的亮点,给我的数学课堂创造精彩。

参文献考:

1.郑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中学数学月刊》.中学数学月刊编辑部2008.3

3.《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2003.10

4.《数学》教材七、八、九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

猜你喜欢

生成性应对策略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