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培养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
2009-10-27邓开见
邓开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学好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古人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喜欢品德课,甚至乐此不疲,学生的进步就不可限量了。如果我们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把学生引进门,通过内因而起积极的作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反之,则启而不发,学而不进,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激发兴趣,对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尤其重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由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小学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品德理论的兴趣,自觉的把握所学的知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需要
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学习求知,这样就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原动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三、现行教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依据
现行的教材图文并茂,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供了契机。
激发学生学生兴趣的几种有效方法:
1.指导课前预习,培养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联的。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有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2.巧妙设计提问,激发探究兴趣
有疑才有思,经思才能解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了设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计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外,师生间可以相互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们努力地去探索,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把握住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3.教学灵活多变,学生乐此不疲
品德课的内容丰富多彩,绝不能陷入程式化,老唱一个调子,要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大量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认真设计教法,尽量使品德课教学不落俗套。每一节课都应有新的吸引人的方式方法,应该做到因问制宜,决不能搞成一套固定模式,在备课时,都要进行认真推敲,从而使我们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就像一声震醒沉睡的惊天雷,好比一曲呼唤追求知识的醒世歌,类似一把剖析隐患的手术刀,宛如一首温馨的田园诗,恰似一部和谐的交响乐,激励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燃烧。
4.多加赞赏鼓励,满足心理需要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赞赏。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一枝一节的优点,都进行鼓励和肯定,他们就会对品德课产生一种渴求感。这样,上起品德课来虽然不是在跳舞,会给学生一种舞蹈的空间感;虽不是在演奏音乐,但会给学生以音乐的节奏感;使整个教学过程产生相声的幽默。使每一节课从头到尾趣味横生,使学生留恋忘返。
5.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从孔子时代的“教学相长”到现在的课改,都无不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我们的品德课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特别注意展示,实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材的任何一个栏目,都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为学生参与合作和师生互动搭建了平台,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和只能通过引导实现教学目标,而不可能以灌输的形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为我们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当然,兴趣的培养是多个方面的。我们的品德课要抓住激发兴趣之诱因,不断激发,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仁寿县龙正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