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堂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2009-10-27吴章富

新课程·中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主导人文主体

吴章富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想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一、坐好教师首席,恰当履行“六个导”

1.诱导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第斯多惠说的。教师要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历史自身魅力;运用提纲挈领的引言、直观形象的图表、极富理性的推理、思辨性强的提问、新旧知识的亮点以及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事例来设疑引思,激发其学习兴趣。

2.指导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寻求问题的解法,而不仅是记住过程;指导学生探求新的思路,而不仅是套用过去经验;指导学生发挥联想,而不仅是重复固有模式。

3.引导

教师的教贵在一个“引”字。我们可以利用历史的学科特性,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审视历史、探究历史。当然,老师的引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的,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动起来、课堂教学活起来的,都可以恰当的使用。

4.疏导

学生受基础知识、思维定势、读题判断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教师此时应该是问题的诊断者、思维的疏导者和心理的开导者。对症结进行仔细分析,细心点拨,帮助学生自行解惑。

5.辅导

初中历史知识是学生未来所需要的,但他们的历史素质参差不齐,不可能同头并进。对此,老师可组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好、中、差学生分层次纵向合作,结合老师的个别辅导,把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后进生的进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6.倡导

历史不仅是专业课程,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课程。它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客观、真实、公正地判断,都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历史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文化,它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平台,倡导历史的人文价值,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这里既包括课程内容蕴涵的人文知识,又包括教学过程中应弘扬的关怀人、尊重人、解放人、提升人的人文精神,还包括历史学习中应特别重视的重史实、重客观、重背景、重借鉴、重扬弃、重批判的人文方法。

二、关注学生主体,充分尊重学生

1.尊重学生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它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自我调控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育建立在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信任需要教师破除文化传统以及制度上的教师优势定势,确立起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交往由阻隔走向沟通。有了以信任为前提的主体参与,学生才能以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身份与教师和谐共创教学流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认识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2.尊重学生差异性

差异是指学生个体之间稳定的个性特点的不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就感、学习倾向、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及生活经验。尊重学生差异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展自我能力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和爱好的不同,适时调控内容、程序、方式,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在课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与考核中都从层次性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地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3.尊重学生创造性

学生有很大潜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有独立思维方式,不时闪现出创造的火花。我们不要受传统教育的束缚,要勇敢地鼓励学生挑战教材、挑战老师,使学生求异创新,甚至荒诞离奇思维也受到保护。

作者单位:开县河堰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主导人文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人文绍兴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人文社科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