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研究
2009-10-27解艳玲
解艳玲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话存在的问题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对话。
二是以少数学生为中心,多数学生当听众的对话。
三是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这种对话表面上看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但却极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领悟,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有效对话的研究
(一)有效对话的表现形式
1.师本对话
在阅读课堂中,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能动情,教师首先要能动情。
“教师就是课程”,师本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只是对照教参,大致浏览一下课文,然后在备课本上把教案抄一遍,就算备好了。以为这样就能驾驭课堂,就不会出现知识性错误。针对这种现象,我对教材进行解读分析,查阅相关的文本、音像资料,再给出一份详细的教学流程设计。
2.生本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在教学中激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经验积累,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加文本的意义建构。这种阅读不再是教师强加的分析,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师生对话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的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一种对话交往关系,两者在对话中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双方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分享,阅读对话的价值得以凸现出来。
4.生生对话
积极搭建学生之间的对话载体,使多方面的信息得以沟通,阅读的经验得以交流,学生的知识得以互补。在有效对话中,鼓励学生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在对话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从而打破自己的封闭状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二)有效对话的实施途径
1.营造对话氛围,使学生想说
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学生会产生畏惧紧张的心理,学生的思维、语言、表情等都会呈现出一种僵化的状态。这时与学生的交流就难以开展。
(1)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走进课堂,尊重学生的观点,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对话。一旦“对话”离开了民主与平等,只能算是教师的“独白”。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个体,对某个问题的认识程度、反应速度、思考深度都不同。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
2.创设情境,引发对话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
(1)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2)创设问题情境
(3)创设活动情境
3.抓住时机,积极维持对话
(1)在学生生疑时,引发对话
(2)当学生感情体验较浅时,拓展对话
(3)当学生理解有偏差时,点拨对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热闹的课堂不一定会有有效的对话,但有效的对话却往往驻足于热闹的课堂。让我们处理好师本对话、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让有效对话真正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唐海镇新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