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2009-10-27金勤明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9年9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政治

金勤明

当前,在我国社会发展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来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

高校党组织在办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原则和制度,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甚至丧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需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为培养目标服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在工作中,我们就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真诚地和学生交朋友。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人施教,防止“一锅煮”、“一刀切”,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送之以爱,真正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大学生健康成才来进行。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政治上要可靠,业务上也要过硬,而且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技术等方面能引领社会进步。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因此,要围绕大学生成才这个主题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服务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成长。

(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开放性。大学里有形的围墙已无法阻挡大学生从社会获取各种知识、信息、观念、体验,互联网的发展更极大增强了大学生接受各种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抛弃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模式,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把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全阵线”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社会育人的局面。

二、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除了受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多元文化冲击、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网络传媒等社会因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密切相关。

(一)“全员育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在高校,有不少人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委职能部门、政工人员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出现了任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行政部门只管理不育人、政工干部孤军作战的现象,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中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局面没有形成。即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往往只把思想政治理论当作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启迪、精神培育、品德升华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责任意识淡化,临时性观念强,对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不够,缺乏职业意识、敬业精神,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萎缩、工作力度退减、教育影响力与战斗力弱化的状况。

(二)运行机制简单化、表面化、空洞化。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上,大多数高校往往存在重形式、轻效果,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活动代替教育的现象。做表面文章的多,抓具体落实的少。二是在教育手段上,存在用具体事务取代思想政治工作,以事后监管取代平时疏导工作的现象。三是在教育的内容上,没有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所授的内容比较陈旧,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差距较大,较少结合社会、学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教育缺乏说服力、活动缺乏感染力,难以达到学生期盼的“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能力上解弱”的需求。四是在教育形式上,存在重“共性”轻“个性”的倾向,用群体性教育代替个体性教育,实行无差别的“标准化”或“一体化”教育的倾向。五是在教育的方法上,守旧多于创新,开会、听报告、学文件、读报纸等仍是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六是在教育效果的评价上,往往采用部署了多少项工作,开了多少次会议,发了多少辅导材料,办了多少期学习班,作了多少次报告,有多少人参加,写了多少篇文章等一些统计数据来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三)保障机制难以落实。其主要表现是: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被边缘化。不少高校的政治辅导员往往都被当作“万金油”、“消防员”来使用,原本数量有限的政工人员整天忙于应付繁琐的日常事务,主要精力和绝大部分时间自觉不自觉地放在诸如检查寝室卫生、贷款补助等具体事务上,而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二是经费保障难落实。担负日常教育的二级院系单位,缺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专项经费,给开展必要的思想教育活动带来困难。三是缺乏必要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证。中央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台了不少有关文件,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和制度加以进一步规范,以致文件精神和要求难以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四)合力机制没有形成。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正越来越强地全方位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社会发展进程中带来的各种影响,需要与家庭、社会各界通力协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没有建立起开放的、社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缺乏与家庭、社会的互动;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抵销了学校教育的力度;大学生家庭社会地位的差异和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家庭教育方式千差万别,又没有与学校教育统一思想认识。没有真正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机制。

(五)考核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工作的考核评估不够科学,在对高校的考核评估上存在重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轻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的现象。如在现有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进行的教学工作、文明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三项评估中,不仅将三项评估分开进行,而且其要求也不一样。对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不达标的高校有相应的惩戒规定,而对其他两项评估结果则没有类似的规定和要求,不达标的高校仍然可以照常招生办学。这样,不仅造成部分内容上的重复考评,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和工作,而且也加大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剥离,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三、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对待,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一)组织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决策,主要是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制定制度等。在现有体制下,学校应该成立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由学工部、研工部、宣传部、教务处、团委、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集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校、院(系)领导班子、学校职能部门、辅导员(班主任)等专兼职政工人员以及广大教职员工要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原则,逐级逐个进行分解,形成岗位责任明确、操作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体系,从而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

(二)网络机制。大学生是互联网的重要主体之一,运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效而又必要的途径。因此,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和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新平台有机结合,充分实现和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和作用。一是要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机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针对学生网上言论,及时跟帖上帖,澄清事实、解疑释惑;找准热点问题,参与学生讨论,有针对性地引导舆论。二是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要使网络成为提出要求、反映思想、传递信息、获得反馈的主要渠道,并利用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约束机制。要从他律和自律两个层面入手,形成有效的约束氛围,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文明意识和责任,提高网络文明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四是构建长效保障机制。要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技术、肯钻研的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学生上网行为、上网心理进行指导和辅导,组织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形成与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同时,要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三)合力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受教育者置于客观环境中,在受教育者所依赖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外部环境上形成合力。首先,建立学校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学校教育具有主导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所涉及的内容、对象十分广泛。因此,要充分整合和优化校内资源,树立德育首位意识和全员育人观念,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真正达到有机统一。其次,建立家庭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亲和性和补充性的特点,要构建起包括家庭人员交流谈心机制、定期联络机制、德育榜样机制、家训伦理机制等在内的家庭教育机制。第三,建立社会内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要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并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局面。第四,建立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与家庭相互协同运作的互动机制。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快捷的信息通报与反馈机制、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机制、定期双向汇报交流机制,在社会与家庭之间建立行为示范引导机制、信息交流传播机制、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机制等具体机制,充分发挥出三者的叠加效应,达到1+1+1>3的目的,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实践机制。要整合社会实践资源,拓展社会实践功能。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就业择业、创业创新、勤工俭学、服务社会相结合。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总体规划和教学计划,体现学时,计算学分,构建大学生分阶段分层次社会实践内容体系。积极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鼓励大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参加各类公益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五)保障机制。有效的保障机制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要广开渠道,多方吸纳优秀人才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充足的人员来源。二是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如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务职称聘任、自身发展与出路等问题。四是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

(六)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里更显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召力、渗透力和有效性的增强,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自我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除了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外,更要做到:一是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信奉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二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手段,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性格、需要等特点,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等知识,有步骤、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工作。

(七)考核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机制,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评价的主要途径,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有利于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性,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机制,从考核内容、项目,到考核的办法、标准等一定要客观、公正、具体,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 责任编辑:晏蔚青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政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