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参照法视域下的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2009-10-27邵喜武王海艳邵玺文
邵喜武 王海艳 邵玺文
[摘要]样板参照法用于精品课程建设中,能够激发课程团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结合样板参照法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以公共关系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指出样板参照法视域下的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样板参照精品课程建设样板参照原则公共关系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5—0111—02
[作者简介]邵喜武,王海艳,邵玺文,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118)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伴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根据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要求,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质量工程”,其内容之一就是开展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涉及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与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样板参照法”是一种适用于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最佳学习方法,运用到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能够激发课程团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增强课程的竞争力。
一、样板参照法内涵解析
“样板参照法(Bench marking Method)”的概念可溯源至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由美国的施乐公司率先采用并迅速风靡全球的一种绩效改善优化活动。“样板参照法”原是指企业通过对本行业中的领先团队的最佳绩效和最优经营管理进行探究,并以之为仿效的标准或参照,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比较、跟踪学习等一系列的规范化程序,改进绩效,最终赶超竞争对手,成为市场中的领先者的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与流程。借用到教育领域中,就是某一课程团队或教学团队在确定本课程(学科)发展目标的前提下,选择某一课程团队或教学团队为最优(领先)样板,将自己的业务流程与赶超对象对比,找出自己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确定赶超的过程,参照样板经验进行本团队的优化活动,取长补短,重新优化自己的业务流程,促进自身品质、成本和绩效的改善,力争赶超样板的再学习过程。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样板参照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
在借鉴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精品课程建设要按照创新性原则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加强教学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构建现代教育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普遍指导性原则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基于效用最大化的考虑,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抓住课程建设的共性问题,积极探讨其内在规律,以此来规范课程建设,使建设出来的精品课程能够起到普遍指导的作用。
(三)相对动态性原则
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灵活变动教学内容,在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入评价和反馈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中,要充分考虑教学系统的有序性、动态性等特点。
(四)实效性
所谓实效性,即实际效果问题。人们对任何实践活动实效性的感知与评判,最直接、最根本的依据就是这一实践结果的有效性。精品课程建设必须重视其实效性,力争以最少的投入办最多的事情。
(五)长效性原则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事业,在宏观规划、设计和制订各项相关制度及配套措施、进行各项相应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应努力使当前的基础配置和保障机制能胜任和满足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还要着眼长远,注重硬件和软件建设的相对稳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等特性。
三、精品课程建设样板参照的注意事项
(一)忌简单的模仿或复制
精品课程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是高水平、前沿性、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有着“名牌课程”效应。样板参照不等于模仿、复制,需要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包括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对象、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也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环境的改善,还包括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提升。但很多教师面对精品课程都是赞赏、接受、模仿,精品课程的“桥段”被移植到教师的教案设计,并实施到课堂教学中去。这种机械的模仿势必导致精品课程建设的雷同,阻碍了精品课程的纵深发展。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务必推陈出新。
(二)忌骄傲自大
从教育学观点来看,样板参照是指个体或群体用以感知、理解、判断和行动的观念、价值、基本假设或评估标准体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人经验,能够事半功倍。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势必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公共关系学精品课程的样板参照应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借助本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经验,构建起适宜公共关系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样板参照物。
(三)忌循规蹈矩
教学是个纷繁复杂的过程,涉及众多要素,从教学构成要素来看,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从教学运行要素来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从教学环境要素来看,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精品课程建设样板参照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要素,既要包括学生、教师等人的要素,又包括教学媒体、教室、教材、教案等物的要素,还要包括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非物质要素。要通过有效方法整合这些要素,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势必造成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缺失。因此,样板参照要突破传统观念窠臼,有所创新,既可以是教学管理机制等宏观层面的创新,也可以是教材、教法等微观层面的创新。
四、样板参照法下的公共关系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过程
(一)制定样板参照计划
1.明确实施样板参照的目的。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建设的“龙头”,具有引导和规范功能。精品课程建设样板参照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选择样板参照对象,清楚样板参照产品。公共关系教育在我国高校已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92%以上的高校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10所大学有公共关系本科专业,设有硕士点的大学4所、博士方向的大学3所。中山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西南大学市级精品课
程“公共关系学”等都可以成为样板参照对象。
中山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采用动态的教学模式,由“多教材组合、案例分析、实践观摩、多媒体与网络、专家讲座、参观访问、课程实践、结构式考核和行动反思”九个模块组成。教学模块可以互动并重新组合,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新教学模式,做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西南大学“公共关系学”精品课程采用“四结合”的教法,即教师和学生互动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相结合。选择者通过信息收集,找出自己课程团队与优势课程团队之间的差距,明确两个课程团队在运行上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
3.调查客户期望,确定产品规格。教育的过程也是产品(人才、知识、技能、意识等)的形成过程。教育通过专门的训练活动,在传授科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社会劳动力。精品课程建设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而孤立存在,因此,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了解用人单位、政府、家长、学生的需求,根据其需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通过公共关系学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公共关系学课程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且有较高理论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公关人才方面的作用。
4.重视样板参照成功要素。教育教学样板参照成功因素包括教学硬件投入和教学软件投入两大方面。硬件投入包括教材、教学辅导材料、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图书资料、影音文件、仪器设备、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投人,软件投人包括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等要素。
(二)成立样板参照小组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种意识和追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境界。它是教学梯队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充分研究、集思广益、精心准备、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的课程质量管理过程。样板参照涉及整个课程建设业务流程的改进,因此要使全体成员都参加到样板参照活动之中,了解样板参照的概念、程序、重要性及具体参与样板参照活动,即样板参照要全员化。
1.组长。由精品课程负责人担任,负责样板参照活动的整个过程。负责人要自始至终关注精品课程建设流程,具体指导和规范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2.组员。一是主讲教师,既可以是本课程教师,也可是相关课程教师,承担精品课程教学任务;二是教学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教学管理;三是网络维护人员,负责精品课程网站的日常维护和将更新的教学内容及时上网;四是访问人员,负责样板参照伙伴处的访问与信息收集反馈工作。
(三)收集信息,寻找差距
精品课程建设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收集的信息应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这一阶段首先要对自己课程团队内部情报进行分析整理,清楚地掌握本课程团队的优势及劣势,确定参照的优势课程团队,然后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有目的地收集“样板参照”伙伴的最优实践及效果的相关信息。如收集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精品课程、西南大学“公共关系学”精品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措施等相关信息,并及时向课程团队反馈。通过信息收集,找出自己课程团队与优势课程团队之间的差距,明确两个课程团队在运行上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以样板参照法为指导。精品课程建设团队通过不断学习,充分发挥团队整体力量,能够达到提高课程建设效率的目的。
注释:
①葛喜平.高校德育过程实效性低的理性分析与对策研究口].学术交流,2004,(9):168~173.
②孙伟,吕国辉,乔江艳.勇于超越方能开拓新境界——高校精品课程实施的误区及建议[J].中国教育报,2008-9-1.
③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史[EB/OL]. http://edu. peo-ple. com. cn, 2008-12-20.
④金青梅,赵尔奎.从全面质量管理角度看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3):118~119.
参考文献:
[1]于朝晖,邵喜武.公共关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咸伟,梁小伟.谈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的自我评价[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5).
(责任编辑:刘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