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文化力与大学发展

2009-10-27陈昌兴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大学学校文化

[摘要]大学文化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提升大学文化力是大学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变革和国内外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面对构建大学文化力这一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做到高度重视、做好规划、全员共建、突出特色,并不断进行大学文化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文化大学文化力大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5—0020—03

[作者简介]陈昌兴,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一、大学文化与大学文化力

对于何谓大学文化,由于视角不同,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站在整个大学的角度看,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由一代代大学人不断地传承、选择与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根基和灵魂,它是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物质文化和大学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包括校风校貌,教育模式与管理制度,全体师生员工共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氛围等。而大学文化力则是大学文化所产生的力量,是大学文化在校内外的力量体现。大学文化和大学文化力是有区别的,大学文化的“力量”是有大小的,并非任何大学文化建设都能产生其预期的力量。例如,不少大学在文化建设上随大流,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规划性,沉湎于低层次的攀比,在办学模式、培养规格、学科设置上显得十分单一,缺乏自身特色。由于这样的文化建设是散乱的和低层次的,流于形式又缺乏个性,便难以有效发挥感召力和凝聚作用。可见,一所大学为更好地实现其发展战略,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文化元素,而且还必须要组合、配置和运作好各种学校文化资源,使其形成良好的文化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当今时代,文化的力量在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中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在教育领域,文化的力量也正成为推动大学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感触到,大学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现象,它还是一种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并越来越充分地发挥着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文化的独特功能。大学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也最终将通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来实现。因此,在大学的发展中,大学文化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与突出。构建大学文化力,对于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和办学实力,加快大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大学文化力与大学发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转变之中,大学所处的外部环境也已发生巨大变化。各大学在生源、师资以及资金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一所大学要想在变革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注重自身文化力的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是现代大学竞争的关键所在,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由教育生产力、学校文化力和教育经营力“三力”所构成的,学校文化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大学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它的独特性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品牌个性和极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传承是文化的传承,大学的建设是文化的建设。一所大学,只有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力,才能不断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大学的发展战略,才能使大学文化真正展示出其在推动大学持续发展中的巨大力量。在大学发展中,大学文化力主要体现为导向力、凝聚力、感染力、形象力和创新力。

1.导向力

优良的大学文化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行为氛围,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思想、言行等具有强大的导向、规范和定型作用。在大学中,从学校精神到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从学校的制度规范到教师的仪表举止与学者风范,无不传递着一定的信息,告诉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值得做、什么不值得做,能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认同大家所公认的或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

2.凝聚力

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为大学人所普遍接受的理念、价值观念以及发展目标等思想体系,具有强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大学文化可以以其所包含的共同价值观念引导每个大学人,可以以各种方式促进师生员工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它能创造一种大家庭的和谐氛围,使学校所有成员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整体,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大家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能使学校成员将个人的理想、言行与学校的使命、目标更好地协调统一起来,从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3.感染力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是蕴含在大学人深层心理中的巨大而稳定的力量,会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生活于其中的人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具有一种无形而又巨大的感染力。在一所大学中,优良的文化传统、严谨的校纪校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甚至于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和熏陶着生活于其中的每个大学人,起到了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同和行为养成的作用,对每个大学人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4.形象力

大学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大学的整体评价与印象,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公众影响力的体现。优良的大学文化不仅能对内提升大学师生员工的素质,发挥凝聚人心、强化合力的作用,而且还能对外塑造大学形象,扩大大学影响,为其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一所大学只有拥有独特的大学精神,良好的校纪、校风、校貌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批出类拔萃的、特色鲜明的人才,从而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同时,校徽、校旗、学报、校报等大学标识文化是一所大学办学成就与气质品质的反映,标志着大学的个性,是大学形象的活广告,在塑造大学形象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5.创造力

大学肩负着知识的创造、传播与应用的重要任务,是思想的故乡和知识的创造源。一所大学,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学精神是大学人的一种精神存在,是一种自觉形成的意志和信念,是大学发展和大学人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能激发大学人的内在潜能与创新热情。同时,通过塑造和传授一种求真、严谨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造就一种充实而自由的学习、研讨、向上的学术氛围,能有效激发学校成员的创造力和追求真理的勇气,能打破落后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的束缚,激励他们不断地创造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

三、大学文化力的构建

提升大学文化力,是大学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的变革、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而大学文化力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并努力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构建路径。

1.要高度重视并加大相应的投入

当前,由于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学校管理者对大学文化力的构建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认为大学是搞教学与科研的地方,把一切力量都放在教学与科研上;有的则认为大学文化力的形成具有长期性,一时难以奏效,并且需要花费不少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一些学校的经费本来就紧张,以至在大学文化力构建方面缺乏应有的精力与经费。这些都是对构建大学文化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的表现,没有意识到大学文化力一旦形成便会给大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价值与持久的推动力。因此,要提升大学文化力,必须充分认识大学文化力在学校发展与学生培养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真正给予重视,把大学文化力构建作为大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2.要对大学文化进行系统的战略规划与整合优化

一所大学拥有良好的文化元素,并不等于就拥有了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学校成员有效地组织、调配、整合各类大学文化元素,使大学文化的各层次相互交融,各形态互动,并真正形成系统整体性的良性运转,使其达到最佳效果,才能使学校真正形成良好的文化力,最终实现大学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面对构建大学文化力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长远眼光与战略意识,缺乏明确的建设方向,只是“东一榔头、西一锤”,难以取得成效。因此,必须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对大学文化做系统、长远的规划、整合,以最优化的方式组织和配置好各种大学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文化的整体效应。

3.量身打造特色大学文化

特色大学文化就是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积淀、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价值取向、办学理念、学科结构、育人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等。特色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活力源泉,是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标识”,也是大学文化具有无限魅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的根源所在。要提升大学文化力,一定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办学规模、学科特色、资源优势等实际情况分析文化建设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找准定位,打造特色大学文化,创造个性化大学精神,使学校文化具有自己的优势、魅力和吸引力。

4.全员动员,共同参与

不能将大学文化力的构建局限于大学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要将其放到学校整体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的大环境下考虑。大学文化力是大学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诸要素对大学和大学人的发展的综合作用力,其涉及要素众多,并不只是哪一个或哪几个部门的事情,学校领导者和广大师生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大学文化力构建中的责任,共同参与建设才能取得成效。

5.不断进行创新

大学文化只有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和大学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才能创造新的观念、新的交往方式和新的需要,产生新的力量。因此,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要根据大学的新使命、新观念制定大学发展的新战略;要为师生员工提供全新的价值观念和追求目标,激励他们不断奋进与创新;要注重文化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促使大学文化发挥最佳整体效用。大学文化只有随着大学人实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使自身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才能引领大学变革。

注释:

①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8.

(责任编辑:刘新才)

猜你喜欢

大学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至善
学校推介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