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

2009-10-27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大学生教育

于 勇

[摘要]当前,媒体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大学生知识的摄取起很大影响。在媒体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要利用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扩展学生的信息来源,并力争将媒体资源转换为教育资源,以便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媒体教育资源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5—0103—02

[作者简介]于勇,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出现抵触、厌烦的情绪。利用媒体技术,让大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是每一位高校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在认知结构构建中学生对媒体的“顺应”

在认知结构的构建中,有两个很重要的过程,即“同化”与“顺应”。同化是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在高校,学生自学能力的衡量标准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积累。因此,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应该是对知识的“顺应”,而不是“同化”。学生在整个的认知过程当中,是一个中坚核心的角色。在以前,一个新的发明从生产到投入使用,再到广泛应用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在从前的学校中,人们受的教育是会领先于社会上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使得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速度超过了高等教育知识体系更新的速度,如果学生的学习范围仍然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势必会在学习的阶段就落后于社会。课堂上的传授和学习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找到新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讲授的不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而要把重点放在讲解对本学科如何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即由一个传统的主讲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学习计划。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课堂,最重要的就是媒体。在这方面,传统的广播、电视仍然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新兴的媒体如网络、手机等,由于近年来技术水平和硬件设施的提高也在飞速发展,MP4由于具有兼容MP3和视频双重功能,已经成为大学生继WALKMAN,MO-BILE和MP3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学习媒体。

二、媒体资源的转变与教育资源的发展

当前,媒体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如何利用媒体来充实和完善知识体系,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对媒体工作者的要求

所谓“媒体”,是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介质和载体。当前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从传者的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受众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改造、创新介质和载体的内容和形式,以达到感染和教育受众的目的。也就是说,要将一部分可利用的媒体资源充分地转化为教育资源。目前,广播、电视仍然是我国最为普及的媒体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结果,我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81%以上,是人们公信度、稳定性最强的媒体,受众涵盖了全部社会成员。电视媒体通过视觉、听觉两种感官通道传递信息。这类手段能为接受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模拟事物及事物发展的真情实境,引起接受者更高的兴趣,因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当前,全国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都已经开设了教育频道,旨在利用电视自身的特点,通过卫星的传输充实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达到传播教育的目的。但是,由于有线电视的入户,使频道成几何式增加,人们可选择频道的余地也就越来越大;加上人们固有的逆反和抵触的心理,单纯为了教育宣传而设立的频道逐渐的无人问津,形同虚设。要想实现电视的教育意义,单靠各地的教育频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求电视工作者在制作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如何将知识融入其中,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能够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这对媒体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尽量将传播知识、提高人口素质等要求列入考虑之中。

(二)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高校教师要改变教育的策略,由传授知识转变为给予本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过去。一讲到学习方法,大家更多提到的是听课方法、复习方法、考试方法等。这些方面的指导许多教师都在进行,也是完全必要的。但从学习的认知过程来看,学生学习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因此,将媒体资源利用到教育中以提高自学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会思维,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余时间,在收看电视广播节目的同时,要能够根据节目的内容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把媒体节目的功能扩大化,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三、引入网络媒体,为学生自学提供平台

网络作为新生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新颖、快捷、方便,以及它所带来的互动、平等、自由,与大学生所固有的内在特点与需求相契合。而网络作为信息传递媒介,作为文化信息载体,决定了它要发挥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的重要功能。同时,网络的无限空间也是最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平台。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从网络上获取相应的信息。

与传统的书本教育模式相比,网络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利用网络教育,可以拓宽传统教育环境下以课堂和书籍为主体的传播渠道,网络可以为教育最大限度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各种免费的工具软件可以构成一个开放的大学堂,充分体现出“资源共享”的理念。电脑加网络的环境,使学生的活动更具可选择性。通过资料查询、合作学习、研究发现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研究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网络教育还有一突出特点,即隐蔽性,或者说个体性。网络教育使大学生摆脱了课堂的群体压力和群体规范,消除了大学生惧怕提问、担心出丑的潜在心理压力,可以在没有众目睽睽的宽松环境之中实现教与学的真正互动,从而为大学生开辟一个崭新的学习、实践领域。

除此之外,网络高效、快捷的传播方式也为世界各地的教育界所重视。许多高校将博物馆、出版社、公共图书馆等联结起来,共享知识和教育资源。公共的图书馆及其他机构把教育资源提供给高校,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和应用软件等工具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大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提高了大学生自学的能力。

媒体资源是新型的、超越传统书本知识的教育资源。利用好它们,可以加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当然,目前媒体教育资源仍处于一个建设的初期阶段,要想更有效地利用媒体来进行教育,还需要更多的兼具媒体技术和教育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何苏六.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2]瞿葆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科分支学科丛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金祖庆.网络社会大学生自我教育调查报告[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4).

(责任编辑:袁海军)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