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喜马拉雅到欧洲大陆,中国杜鹃百年路

2009-10-26耿玉英

森林与人类 2009年8期
关键词:爱丁堡杜鹃花植物园

耿玉英

盛开在欧洲的中国杜鹃花

“杜鹃花影响、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园艺界!”这是一位英国植物学者在100多年前、面对引种到英国园林的中国杜鹃花而发出的感叹。经过了100多年的引种栽培,杜鹃花在西方园林仍然充当着重要角色,魅力不减当年。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如果你进入100个植物园,就有100个植物园中引种栽培了中国杜鹃花或中国杜鹃花的杂交后代,其中有70%的植物园,杜鹃花是其主要的观赏花卉之一;当你走进100个家庭植物园,至少有90个家庭会向你展示他们所栽培的中国杜鹃花或者中国杜鹃花的杂交后代。

1995年,英国一位从事植物园引种栽培工作近30年的园艺工作者,在一次由苏格兰皇家园艺协会举办的讲座上曾作了题为“What do we owe to China?”的讲演。在报告中他用近200幅照片,说明一个多世纪以来占据欧洲园林尤其是英国皇家植物园、城市植物园、乡镇植物园以及家庭植物园的植物种类,绝大多数是来自于中国或者是中国植物种类的杂交后代。他的照片中处处可见到杜鹃花的影子。

中国杜鹃花对西方园林的影响可以说是引起西方园林界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植物类群能像杜鹃花这样,引起整个欧洲园林界的轰动,并因此影响和改变了欧洲园艺界的发展和植物园引种栽培的方向。

自从100年前西方人在中国大规模对杜鹃花进行采集以来,中国杜鹃花及其杂交后代已遍布世界各地的园林,难怪现任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园艺部主任就多次说,“在欧洲,目前还没有一种观赏植物能代替中国常绿杜鹃花的地位”。

杜鹃猎人将中国杜鹃花带入西方园林

西方在中国开始有规模杜鹃花采集大约在19世纪初期,采集者多为欧洲各地尤其是法国的一些传教士,所采集的标本多保存在巴黎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由于对高山常绿杜鹃花的生长习性的误解,由他们采集的活材料都栽培在温室内,所以没有活材料引种成功的记录。

据记载最早进入西方园林的中国杜鹃花是羊踯躅,时间大约是1823年。如今这种被欧洲园林界视为最美“中国Azalea”的杂交品种已遍布西方园林。

在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人对中国植物区系有一些零星的认识,但由于一直对西方实行关闭,他们不可能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采集,因此在1840年前中国丰富的植物区系对西方人来说还几乎是一张白纸,被了解得很少。

西方人对中国植物的大量采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几位与杜鹃花引种有关的采集者进入中国。是他们的采集活动书写了中国杜鹃花进入西方园林的历史。也正是由于他们在中国的采集,中国杜鹃花才能如此辉煌地在西方园林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罗伯特·琼在中国的活动集中在1843~1862年,他最初的任务确切地说是勘查中国茶叶的分布情况,当然也带有寻找能够开出漂亮花朵(包括杜鹃花、百合和黄色山茶花等)的园艺植物的任务。在19年间的4次考察中,福琼在中国发现了约300多个植物新种,运回英国20箱引种材料,其中有大量的杜鹃花种子。1855年,他第二次考察中国期间。在浙江发现并向西方引进了云锦杜鹃——这是他在中国的重大发现之一,也是他对西方园林做出的最重大贡献之一。这种美丽的杜鹃花成为西方园林栽培和杂交种最重要的亲本之一,由其为亲本的多代杂交系已无可计数,在今天的欧洲园林几乎处处可见。

法国传教士大卫在中国近代的植物采集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他们在中国西藏东南部,四川的西部、西南部及云南西北部等中国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进行植物采集。大量的采集材料被寄回法国巴黎和别的重要研究机构,在那里一些植物分类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定名,如腺果杜鹃花、马缨杜鹃、粉红杜鹃花和白碗杜鹃花等。

大卫第一次来华是在1862年,其间主要是对北京的植物区系进行了考察,1868~1870年间在中国西部进行了大量的采集,特别是1869年他在四川穆平(今宝兴)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并发现大量杜鹃花新种。美容杜鹃、大白杜鹃、宝兴杜鹃和芒刺杜鹃等就是他的重大发现。产于四川西部的腺果杜鹃也是大卫采集的新种,由法国植物学家弗兰克研究并取大卫名发表。大卫在中国的采集活动是导致后来西方人涌入中国进行植物猎收的缘由之一。继他之后最成功的采集者之一是福雷斯特,前来中国采集前就与其赞助人多次研究过大卫在中国的采集路线和区域,福雷斯特本人也一直以超过大卫的采集为奋斗目标。

法国的另外几位传教士Rev.Pev P.G.Farges(1814~1912)和JeanAn&6 Sottti 6(1858~1905)等在中国也有大量的采集活动。前者于1867年来到中国,并于1892~1903年间,在四川的东北部进行植物采集,寄回大量的杜鹃花标本和种子,其对西方园林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发现并引种了喇叭杜鹃、粉红杜鹃和四川杜鹃。后者于1886年来到中国,在四川康定等地从事采集活动,为巴黎博物馆采集大约7000号标本,并发现和引进了白碗杜鹃和雪层杜鹃等。

1881年古斯丁·亨利(Augustine Henry,1857~1930)来到中国,野外采集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中国的8年间,一旦有机会就会与一些专业采集者合作,在中国四川和湖北进行植物采集。由于他了解中国植物区系,对一些初次涉足的考察者总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有利的建议,著名采集者威尔逊在中国活动就曾得到过亨利的帮助。亨利为西方园林增加了许多植物素材,采集了大约5000号标本,毛肋杜鹃花就是由他发现并引种的。这种杜鹃花在西方备受园丁们的喜爱,以它作为亲本产生了大量的杂交后代。

有“Chinese Wilson”之名的亨利·威尔逊(ErnestHWilson,1876~1930),出生在英国。在西方人眼中,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植物采集家,并因此获得女王勋章。为纪念其对英国园林界的贡献,在他去世半个多世纪后的1984年,在其出生地建立了威尔逊纪念植物园,其中栽培了由他引进的植物种类,包括大量的中国杜鹃花。作为一名园丁,威尔逊23岁时就被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主任选中派往中国,主要任务是寻找并引种珙桐,同时寻觅适合在英国栽培的观赏植物。威尔逊的首次中国之行非常成功,他不仅圆满地完成了邱园主任的要求,并发现了50多种杜鹃花新种。以后,威尔逊又受美国阿诺德树木园派遣两次来中国大陆,一次去台湾考察采集。皱皮杜鹃和紫花杜鹃等都是由威尔逊采集的种子在西方培育后,作为新种描述。问客杜鹃和秀雅杜鹃等也是由威尔逊发现并向西方引种。

1904年,乔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1873~1932)作为英国皇家植物园标本馆的一名工作人员第一次被派往中国,开始了他历时28年的植物考察生涯。其间他7次

来华,足迹几乎遍及中国西南地区,采集了约3万多份干制标本,为爱丁堡植物园引回1000多种活植物,其中有250多种为杜鹃花新种。他的成功对这座位于苏格兰首府的皇家植物园成为世界杜鹃花研究中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福雷斯特在中国的采集影响和改变了英国园林界的发展。在他所采集的杜鹃花开花后,自第一次出现在伦敦园艺大厅的展厅,接下来的数十年间一直是展厅中最重要的展品。他所采集的杜鹃花在展评中多次获得一级奖章,参展的种类总是被销售一空。福雷斯特的采集向英国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园林世界,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英国植物园和园林界的方向。福雷斯特死于他在云南的最后的一次考察途中,被葬在云南古城腾冲郊外的来凤山下,永远与其所热爱的中国草木相伴。如今,钟花杜鹃、腺房杜鹃、凸尖杜鹃、硫磺杜鹃、宽钟杜鹃、大树杜鹃等许多福雷斯特当年引自中国西南的杜鹃花,已在英国的许多植物园中生活了90多年。紫背杜鹃是福雷斯特20世纪初在云南德钦发现的新种,1912年由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贝尔福和德国植物学家代尔斯定名发表,种加词即为他的姓氏。该种花冠深红色,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海拔3300~4100米的高山上,如今在欧洲很多园内都有栽培。在福雷斯特采集的标本中,被陆续作为新种描述发表的达400多个,虽然在后人的研究中有一些已经归并,但迄今仍保留有200多种。《中国植物志》的编写过程中,有些杜鹃花种类在野外已难寻其踪迹,只能依照福雷斯特当年的采集记录进行描述。

1910年,弗兰德·金登一沃德(Frank Kingdon-Ward,1885~1958)在上海一个中学任职并参加了当时由美国动物考察队在中国进行的动物考察。中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在给母亲的信中他曾写道:“去野外考察的愿望已经深深地进我的灵魂。”于是当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主任推荐他作为一位植物采集者时,他立刻辞去了中学的工作,离开上海,开始了他的植物采集生涯。从1911年2月开始,在跨越45年的22次采集探险旅行中,他所涉足的地区从缅甸北部到中国云南的西北部和西藏东部。在这些杜鹃花分布的宝地里,金登一沃德在高山、深谷、草甸、丛林中都是独来独往。与许多优秀的采集者一样,金登一沃德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极好的记忆力。当他在某地见到一种花朵美丽的植物后,不仅及时采下花枝标本,而且秋后还要再去采集果实标本和种子。即使大雪覆盖了路线,他也能依靠春天的印象、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在深山中穿行,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产于西藏东南部海拔3000米以上山林中的朱砂杜鹃和毛喉杜鹃等,都是他踏雪回采,获得丰硕的果实而引种成功。黄杯杜鹃也是他1912年在云南考察采集到的杜鹃花之一,这种黄色的杜鹃花为西方的园林作了很太的贡献,以其为亲本的后代处处可见。金登一沃德引种的活材料现分布在欧洲许多植物园,收集的标本多保存在英国自然博物馆,最后一次采集的材料则全部保存在美国阿诺德树木园。沃德的成功使自己得到了园艺界的最高奖——女王园艺奖章,他去世后《植物》杂志发表了纪念他的专辑。

从1930年起到1949年止,弗兰德·勒德洛(Frank Ludlow,i885~i972)和乔治·谢里夫(George Sherriff,1898~1967)7次进入西藏,对其南部和东南部进行了详细的考察,采集植物标本2.1万号及大量苗木及种子。仅1936年,他们就运回英国5个集装箱的活材料。1938年,他们还第一次采用空运,将标本和种子及时送回国内供研究和种植。1949年当他们最终离开西藏时,运回了大约2万份种子标本,其中有100多种杜鹃花。在近20年中,他们采集的大量植物标本主要由泰勒等植物学家进行分类研究,藉此发表了一个新属和不少新种。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腊叶标本,大多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成为宝贵的收藏。而那些由勒德洛和谢里夫引种的美丽的高山杜鹃和其他喜马拉雅山区的奇花异木,在英国的许多植物园中都不难见到。为了纪念勒德洛和谢里夫,由他们发现的西藏高山杜鹃被分别以他们的姓氏命名:如产于西藏墨脱的广口杜鹃和产于西藏隆子的红钟杜鹃等。周游欧洲百年的中国杜鹃花返乡

位于苏格兰首府的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始建于17世纪中期(1670年),是英国历史上建园最早的植物园之一(仅次于1621年建造的牛津大学植物园,早于1759年建造的皇家植物园邱园),也是英国现有的两个皇家植物园之一。

该园引种栽培亚洲杜鹃花是从19世纪开始的。最初少量引种是在印度等地。到20世纪初,尤其是福雷斯特到中国采集,是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杜鹃花收集的黄金时代,大量的杜鹃花标本和活材料确立了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杜鹃花研究中心地位。该植物园引种栽培中国杜鹃花约400种,其保存的大量杜鹃花标本中模式标本就有400多个记录,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杜鹃花标本(活材料和干标本)最多的植物园。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有3个下属分园:道伊克植物园、杨格植物园和洛根植物园,其中道伊克和杨格植物园也是苏格兰地区著名的杜鹃花引种栽培园,两园引种栽培中国杜鹃花有200多种,福雷斯特等人早期引种的杜鹃花在这里也多有保存。

由于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研究和引种栽培杜鹃花处于中心地位,在英国拥有许多以引种栽培中国杜鹃花而著名的植物园。已有300年历史的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以来自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杜鹃花建造了一座美丽的园林献给世人为豪,向世人炫耀。1995年秋,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将从中国引走的部分种类返归至华西亚高山植物园,10年过去了,100多株杜鹃花仍能健壮生长,周游了欧洲100多年的杜鹃花终于回到自己的故乡。

猜你喜欢

爱丁堡杜鹃花植物园
植物园的“虎”明星
跟动物聊国家植物园
杜鹃花开
待到杜鹃花开时
爱丁堡水仙
爱丁堡水仙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杜鹃花
哦,杜鹃花!
英国 爱丁堡军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