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健康成长的三大“元素”
2009-10-26刘冬冬
刘冬冬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吃和睡,因为营养和睡眠是生长发育的基础,可是有的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睡眠不踏实,这可急坏了家长。有的家长会问:“这是不是孩子缺乏什么微量元素呢?”对,微量元素和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就给爸妈介绍一下宝宝成长需要的几种重要的元素——锌、铁、钙。
缺乏的原因:
摄入不足。锌摄入不足是小儿锌缺乏的主要原因。大多数食物含锌量很低。营养不良,特别是长期缺少动物性食物者易患锌缺乏;肠道吸收不良,比如脂肪泻、肠炎等疾病也会影口自锌的吸收,从而导致锌缺乏。
丢失过多。常见于慢性失血、溶血(红细胞内有大量的锌,随红细胞破坏而丢失);长期多汗、组织损伤(创伤、烧伤的渗出液含锌);肝肾疾病、糖尿病等。
需要量增加。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尤其是婴儿对锌的需要量相对较多,易出现锌缺乏,如早产儿可因体内锌贮存量不足,加之生长发育较快,而发生锌缺乏。此外,营养不良恢复期、外科手术后与创伤后恢复期等阶段,
缺乏的表现:
食欲不振、厌食或拒食,常伴有味觉减退、异食癖。有的孩子经常把不该吃的食物比如纸屑、墙灰放进嘴中,家长还以为是孩子淘气不听话,其实这是缺乏微量元素导致的异食癖。
有的孩子经常患口腔溃疡,生长迟滞或停止,身材矮小。
视觉暗适应能力下降,重症者可出现角膜混浊。
免疫力差、反复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损呈特征性分布,主要分布于口、肛周围等处,亦可出现牙龈炎、舌炎、结膜炎等。
严重缺锌可影响脑功能,表现为急躁、嗜睡、抑郁或学习能力差等。
妈妈做法:
为预防宝宝锌缺乏,需要坚持合理膳食。保证膳食中动物性食物占一定比例。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含锌丰富,且能促进锌的吸收,并及时添加辅食。
若轻度缺锌可用饮食来补,如多吃动物蛋白、瘦肉、鱼、虾等,植物中多吃果壳类食品,如花生、瓜子、杏仁、核桃等,1~2岁的孩子可以吃一些花生酱、芝麻酱。
若缺锌明显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缺乏的原因:
摄入不足。膳食中铁摄入量不足是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些孩子需要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多吃含铁量多的食物。父母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孩子出现偏食、厌食、拒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储存不足。婴儿出生后应立即母乳喂养。有资料显示,母乳喂养比人工喂养的儿童贫血的发病率低。另外,婴儿出生时体内贮存的铁一般只能满足4~6个月的需要,其后还要添加辅食来满足铁和其他营养素的需求,所以添加辅食的时间应该在4~6个月。
丢失过多。常见于慢性失血、溶血,有的孩子长期鼻出血,大便带血,这些都是慢性失血的过程。
缺乏的表现:
轻度的缺铁或贫血,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眼睑和唇舌色淡。患贫血后,婴幼儿会出现食欲减退、烦躁、爱哭闹、体重不增、发育延迟、智商下降等。
妈妈做法:
防止铁缺乏,预防是关键。改进膳食结构,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肝脏、大豆、木耳等,增加膳食中的维生素c以促进吸收,也可以食用铁强化食品。
积极治疗原发病。
定期体检很重要,建议1岁以下的孩子3个月检查一次,1~3岁半年检查一次,3~7岁每年检查一次。
由于小儿生长迅速,并且户外活动少,晒太阳少,维生素D摄入不足,常会引起钙的吸收不足,从而导致各种缺钙表现。
缺乏的表现:
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摩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
精神烦躁,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1岁以后的小儿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小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囟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常有方颅、串珠肋。
妈妈做法:
及时给孩子提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虾皮、海带、排骨汤,同时多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羊肝、牛肝等,以促进钙的吸收。
孩子多晒太阳就能得到维生素D,所以我们提倡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北方的冬季天气寒冷,孩子穿得多,到户外活动的机会少,特别是在秋末出生的小孩,很可能一个冬天也不到户外去活动一次,这时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AD制剂。
Tips:怎样化验微量元素
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除了症状以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来了解。常用的方法是用孩子的指血进行检测。
要提醒家长别闯入两个误区:一个是不通过化验检查和医生的判断,盲目地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元素;另一个是已经化验出孩子有微量元素缺乏却不补充,而只是通过食物来调节。这两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希望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补充营养制剂,使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