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美术30年掠影(上)

2009-10-26

文史杂志 2009年5期
关键词:年画版画国画

王 灭

20世纪的四川美术在我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审美愉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以后,来自原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美术家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联合起来先后在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行政区的美术组与西南美协、重庆美协、四川美协、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四川美术学院、西南师范学院、省文史馆、四川人民出版社(后美术出版社)和一些报刊等单位院校的积极组织、团结、指导下,学习有关方针政策、深入生活,创作作品,培养人才,举办展览等;成渝两地的群众艺术馆、美术社、文化宫、出版社和报刊也都作了大量工作,从而形成一支美术大军和一定的美术机制。描绘党的几代领袖人物,反映革命斗争光辉岁月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表现祖国的壮丽河山等迅速成为美术创作的主旋律。四川美术特别是版画、雕塑、国画,涌现出大批的人才和优秀作品。60年代中期,《人民日报》在评价四川美术状况时说:“四川美术在全国名列前茅,举足轻重”。当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被评为全国各省市美协中的先进单位。四川美术前30年的发展状况为改革开放后的全面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民族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提倡解放思想,寻求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四川党政有关领导把握住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使美术进一步得到发展的大好机会。国家设置的美术机构和美术院校,努力破除单纯为政治服务的桎梏,发展与丰富现实主义的艺术,克服“红、光、亮”,提倡多样化,鼓励探索具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等。于是,本土美术、中西合璧的美术、传统文人画与现代文人画、传统院体画结合西方写实主义的现代院体画纷纷崛起,逐渐形成为一个多元的美术格局或美术生态。

美术在中国大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四个门类。30年来这几个方面都得到高速发展,从主流来看成就都十分巨大。以下仅就四川美术的一些主要品种如中同画、油画、版画、年画、宣传画、漫画、连环画、新民族绘画、壁画和雕塑以及与美术发展有关的画院、美术教育、出版等情况加以简述。

中国画

四川的中国画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在本土文化的土壤里符合逻辑性地自然发展,在20世纪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和救亡图强、革命与振兴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国画为现实服务,国画家们尽力寻求革新,用笔描绘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人物、山水、花鸟画,歌颂祖国河山和城乡建设的新貌,鼓舞激励人民前进,反映了较强的政治意识与科学意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的中国画队伍南于在国画的系统认识观、文化接受度、时代条件、教育体制与方式、培养目标、学习方式、周边环境及社会需求等等主客观因素方面的不同,与外省市相较,其面貌渐有差异。不过,无论是一直沿着国画自身的规律和纯粹性向前推进的传统派,还是将两画的写实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相融合的融合派,抑或以两方现代艺术运动的观念与中国传统水墨混合的实验派,都对时代的人和事、国家的建设新貌有意识地融进自己的感情,去努力表现现实生活的真善美。所以,四川国画其实是在主流艺术中始终较为稳健地向前发展着。在全国曾经产生较大影H向的代表作如《打马球》、《钟声》、《竞技图》、《虎门销娴》、《野山》、《西风烈》、《辛弃疾》、《阳春三月》、《醉酒戏高俅》、《梅花香自苦寒来》、《西厢画意》、《风声》、《红石》、《强者夺魁》、《生命之歌》、《祥和的土地》、《元蕃瑞合图》、《暮秋晚唱》、《江山万里》等许多作品在全国获得金奖、特等奖、银奖、铜奖等。而那些所谓新文人画、立体水墨、抽象水墨、都市水墨等仅有少数人在摸索,但没成大的气候,未有人在这几个方面做出什么惊人的举动。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四川美协领导顺应时代潮流,十分重视国画的发展,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比如从在世70岁以上的从艺50年,又是全国美协会员的老画家中,反复筛选出吴一峰、冯建吴、谭学楷、苏葆桢、岑学恭、何方华、李际科、程漫父、李琼久、赵蕴玉、肖建初等十一位,以其在国画艺术创作、教学上的卓有成就,在社会上又颇孚众望的影响力而颁授丹青寿星奖,表彰他们数十年从事艺术劳动的辉煌成果;同时也激励中青年国画家们树立信心,学习前辈致力于国画事业。省美协还为老中青年举办了个人的或几人联合的国画展几百次,又举办学术研究会或组织文稿进行宣传推荐;多次选送中青年画家到中国画院进修,办了许多国画创作班和国画创作观摩会,请省内外专家辅导;还引进许多全国国画名家的作品展。凡是中国美协举办的重要展览,省美协都极力推选一些老中青年国画家的优秀作品去参展,其中不少人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的美展中亮相,因而逐渐名声远播,如马振声、戴卫、彭先诚、李文信、赵无畏、白德松、尼玛泽仁、李华生、刘朴、吴绪经、唐允明、张自启、邱笑秋、谭吕镕、秦天柱、张椿新、张修竹、张士莹、袁生中、徐恒瑜、杨麟翼、朱常棣、万一宾、姚思敏、梁时民、段七丁、管鸣岗、米金铭、李杰等。四川国画中值得一提的是工笔画作者不少,如朱佩君、朱理存、张文瑞、郭汝愚、江苹、伍端、张幼矩、李青稞、孙林、王申勇、罗世惠、江溶等都是颇有成就者。20世纪80年代国画家中曾有少数人物画家远离生活去画古仕女或神仙故事,或把现代人过分变形,画得丑陋怪诞。这类作品多不被人们赏识。应该说,四川在近30年里成长起来的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国画家人数相当多。不过,他们中有的出于各种原因,如因对参展兴趣不浓或对相关单位的领导以及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看法而被疏远,导致出头露面的机会少,未能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和宣传。

四川国画家的队伍虽然大,创作实力强,画风也多样,但若要以一定的艺术高度和影响来划分出出什么画派还有闲难。这还需要画家、理论家们来共同探讨、总结其相近的艺术指导思想、艺术道路、画风特点及主要领军人物等,庶几或许有望。

油画

四川油画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部分画家到浙、沪等处学习,受到西方油画一定的影响,可谓在摸索中创作。1949年后,在苏联与罗马尼亚部分油画家的薰陶下,刘国枢、张方震、夏培跃、杜泳樵、蔡振辉、万启仁等走现实主义的路子进行创作和教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后,油画家们思想解放,创作热情高涨,特别是四川美院77、78级一批青年学子,大胆、广泛地吸收西方油画的长处,有的钻研古典主义,有的吸取西方现代艺术中某些流派的特长,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在几年时间里创作出一大批题材和表现手法都很新颖的从反思到“忧伤”的作品,即所谓伤痕美术,如罗中立的《父亲》、《春蚕》,高小华的《1967.7.雪》、《华侨》、《科技讲座》,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春望》,王大同的《雨后》、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马一平《血与火的洗礼》等等,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至今仍然是

划时代的作品。在重庆设划出四川省之前,四川油画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一些颇有创作实力的画家能勇于打破僵化、教条的艺术运作机制,有较强的批判知识和真诚的情感表现,具有较强的前卫性。“他们的创作目的是注重表现自身生活经历、内心经验和个体感情”。他们的画风有抒情现实主义的,有写实主义的,有古典主义的,有表现主义的。他们关注和歌颂现实生活,对现代油画语言进行积极尝试,大大推动了四川油画的发展。有的评论家认为,当时“四川油画占据了当代中国美术的半壁江山。”这些年来,四川的中青年油画家迅速成长起来,取得相当成就的计有百余人,如罗中立、高小华、何多苓、艾轩、叶永青、张晓刚、王大同、庞茂琨、马一平、蔡振辉、王家友、张文源、何哲生、胡仁樵、张杰、杨述、简崇明、肖继东、肖涛生、张毅勇、戴光郁、罗发辉、刘遂海、何兵、邝明惠等。他们比起30年前那屈指可数的十几位油画家来,仅数量就翻了十倍多。他们的油画艺术丰富多彩,从内容到形式及艺术语言、个性都有独特的发展、创造,遂使四川油画达到从未有过的全盛时期。

版画

雕版印刷在四川有千余年的历史,人民群众对木板年画和书籍插图一直都很喜爱。抗战期间,在鲁迅先生的倡导下,四川的部分美术工作者如王琦、酆中铁、谢梓文、尚莫宗、江枚、乐以钧等,受西欧珂勒惠支、麦绥莱勒和苏联版画的影响,创作了许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与奋起抗战的版画。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版画家和另一批画家如李少言、牛文、林军、吕琳、李焕民、吴凡、宋广训、宋克君、付文淑、尹琼、阎风、王伟、苗波、李野、朱宣咸等,先后在美术组、美协的团结领导下,在四川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版画创作力量。他们发扬版画艺术的革命战斗传统,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一批批的富有主旋律的作品,特别是表现人民生活的黑白木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引起很大的反响,一时间引领了全国的版画创作。四川美协本身和四川美术学院都很重视培养版画人才,推出一代代的版画创作新军,如吴强年、徐匡、江碧波、郑威、吕树中、黄玄之、袁吉中、阿鸽、王叠泉、王明月、彦冰、戴政生、蒋宜勋、武海成、徐仲偶、向思楼、代政生、陈玛瑛、甘庭俭、李宗乐、邝明惠等。他们多半继承了四川版画联系人民群众,紧跟时代的创作传统;同时题材更为扩大,艺术语言更丰富,更具个性;版种除了木刻的黑白、水印、油印而外,铜版、石版、丝网和绝版画等都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三十年间,四川版画在全国获得了多种奖项,如《主人》、《草地姐妹》、《三峡》、《小阿依》、《时代的伟人》、《堤》、《归牧》、《母亲》、《沉思》、《黄山奇峰》、《少女和羊》、《虹》、《川剧人物》、《土地》、《童年的阳光》等几十件作品,分别获得了多个全国展览的金、银、铜等奖。八九十年代,四川版画家仅获全国很高荣誉的版画终身成就奖——鲁迅版画奖的就有二十余位(先后分三批获奖),如李少言、吴凡、牛文、林军、乐以钧、酆中铁、阎风、尚莫宗、宋克君、付文淑、苗波、徐匡、正威、吴强年、袁吉中、王明月、汪碧波、其加达瓦、阿鸽、蒋宜勋、武海成、彦冰、董小庄、向思楼、李传康、甘庭俭等。四川版画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创作注重深入生活,发挥集体智慧,在选取题材、技术攻关方面,常以拳头优势出击。这对四川其他画种的发展壮大都有直接的借鉴作用。李少言说:“我们在组织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版画创作带动其他画种,抓重点人和作品,以点带面,以少带多,用滚雪球式的方法推动各画种的创作繁荣。”现在四川版画的作者人数不少,花样也多,但新时代的人物画创作没有突破,没形成大气候,比起云南、黑龙汀、浙江、江苏等省市,我们已远远落后。四川版画的创作,得采取有效的实际措施了;应该花大力气,锲而不舍,狠抓人物画和具有四川地域特色的风景画创作,努力进行新时代版画艺术语言的探索。相信经过五年十年的努力,四川版画有望再振雄风。

雕塑

四川雕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民间雕塑家从汉代开始,中经唐宋明清各代,创作出许多优秀石雕,尤以寺庙、洞窟石雕和泥雕艺术著称。如成都大慈寺佛像、李冰像与王建墓石刻,广元、安岳、大足、乐山、巴中、新津纯阳观、新都宝光寺、夹江等处的庙宇、摩崖塑像在全国都很有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美院建立雕塑系。师生们本着继承优秀雕塑传统,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创造新时代雕塑的宗旨,努力培养人才,把教学与创作紧密结合起来,把传统雕塑的长处和西方现实主义雕塑相结合,来反映新时代人民生活和历史题材,从而创作出大批优秀作品。像《建设者》、《百万农奴站起来》、《大邑收租院》、《红岩英雄》、《江姐》、《长征组雕》、《长江大桥组雕》、《工地建设者》、《李冰父子》、《红军组雕》、《隆起的地平线》、《帆》、《力争上游》、《射箭》、《憩》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著名的雕塑。其中《收租院》曾多次复制,到北京和国外如德国、阿尔巴尼亚等展出。那时郭其祥、龙德辉、赵树桐、李己生、王德乙、叶毓山、罗跃辉、郭选昌、伍明万等都是在全国很有影响的雕塑家。一时间四川美术中的版画、雕塑在全国名声响亮,引人瞩目,不少省市前来四川美院、四川美协,学习组织工作和抓创作的经验。这批雕塑家在近三十年里不断创作新作品,陆续培养出朱成、谭云、龙国成、冯德安、许宝忠、邓乐、袁成龙、邹勇、严永明、钱斯华、赵莉、陈小林等大批有实力的青年雕塑家。他们在成渝两地及一些地市州作了许多大型的城市雕塑、环境雕塑、室内雕塑、体育雕塑等,其中谭云的《射箭》等雕塑还被萨马兰奇指定收藏于瑞士洛桑的世界体育奥林匹克博物馆。这二三十年间,四川的各大中小城市、大型企业、学校、机关等的雕塑都纷纷搞了起来,雕塑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陶雕、泥雕也随之发展起来,像周晓冰等人的陶雕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年画

四川的人民群众千百年来,每当过年过节都喜张贴木板年画,以示喜庆吉祥和驱魔避邪。1949年以后。中央政府专门发文,大力提倡和鼓励美术工作者创作符合新时代群众理想、愿望的新年画,满足城乡群众需求。几十年来新旧年画均受到欢迎。改革开放以后,广大群众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很需要新的年画布置生活环境。八九十年代,省美协、出版社和省群众艺术馆多次联合开办年画创作班,努力争取一些单位和市地州文化局、群艺馆的大力支持,选拔有较强创作能力的中青年作者进班,学习四川绵竹、梁平、夹江的民间年画与外省如湖南滩头、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上海等地的年画,进行认真地比较研究,解放思想,有意突破旧年画的一些局限,借鉴西画的一些色彩、造型等表现形式,积极创作新年画。当时的《九大元帅》年画(组画)一版再版,在全国发行了近千万份,广大农村的许多人家都纷纷张贴,创造了全国年画的最高发行量。他如《年年有余》、《五谷丰登》、《人民热爱毛主席》、《格萨尔王》、《羌胞喜爱大熊猫》以及适应农村住家张挂的沙发画,也拥有很大发行量。这类年画不仅为世人所热爱,而且也给四川美术出版社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后者因组织创作与出版年画而被评为全国出版先进单位。四川新年画特别是绵竹年画在20世纪80年代曾在北京、香港及国外展览,影响甚巨。这三十年,四川新年画的较为优秀的创作者先后有六七十人,其中尤为突出的有长期从事年画创作的潘培德、刘竹梅等。

猜你喜欢

年画版画国画
国画《鲦鱼》
版画作品选登
国画《鲿》
牛年画牛
年画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缸鱼年画之旅
国画欣赏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