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舆论的双面性和社会性

2009-10-24徐朝颖

今传媒 2009年9期

徐朝颖

【摘 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舆论监督的本位回归,网民就成了舆论监督的主体之一,但是在网络舆论监督中却出现了角色错位、越位等现象,因此网民应该树立其舆论监督的角色理念,明确角色的定位,提高媒介素养。

【关键词】网络舆论监督 角色理念 网络舆论暴力

自2003年以来,我国上网人数在急剧增加,到2009年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国内的网民就达到两亿多,跃居世界第一位,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网络媒介势必会给新闻舆论监督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不管想表达什么也都能说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舆论监督”,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

一、什么是网络舆论监督

何谓网络舆论?是指公众(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意见的总和。网络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具有新闻媒体性质的网络新闻中所反映出来的舆论倾向,可称之为"网络新闻舆论";二是以BBS论坛、博客、各种社交网站和网上社区等为平台而呈现出来的网民对社会上人和事的看法,可称之为"网民意见舆论"。在很多媒体论述和学术探讨语境下,网络舆论更多地特指"网民意见舆论"。网络舆论又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网络舆论,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的社会舆论。它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社会舆论形式,有公众舆论,有媒体舆论,还有各种利益集团制造的舆论“气球”,也有草根阶层的真实民意。而狭义的网络舆论,则仅仅是指网民作为舆论主体,在网上表达的舆论。而且,网络空间的属性和网络传播环境使得广义和狭义的网络舆论并非截然分开毫不相干,而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织的状态。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范围更广

网络舆论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延伸了传播范围,使得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更加广泛,在监督范围的广泛性方面显著强于传统的舆论监督。

(二)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更高

互联网是一个公共的论坛,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可以在这里直抒己见,相互交流,这不仅扩大了舆论参与的主体,也增强了舆论监督的有效性。

(三)网络舆论的监督方式更灵活

网络技术引领了传播方式的飞跃,带来了传播技术的解放,实现了传播内容的生动性和传播方式的灵活性。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舆论监督报道更为形象、直观、立体化,增强了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网络舆论监督的信息交互更充分

传统的新闻媒介基本上是单向传播,人们从中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基本是被动的,选择信息的主动权很小。网络媒体的传播是交互流动的。

三、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双面性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媒介工具,它所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此可见,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将网络舆论的作用和影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状况以及司法审判的公正力度。

(一)正面性

近年来,网友在网上的猛烈攻势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网络监督成为架设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监督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从BBS、博客,到各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再到个人维权网站甚至是专门舆论监督网站的出现,各种网络形态的并存与互动,使得网络监督不仅快速、便捷,而且廉价、有效;网络蕴藏的海量信息,为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提供了丰富、直接且不易灭失的反腐败线索,网络监督成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构成和最佳结合;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近3亿网民,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俨然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网络监督过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

权力人物以及权力运行始终是网络监督的客体。因此,监督权力运行,反对腐败现象是网络监督的主要内容。网络监督的作用和意义就在于为反对腐败、调节社会、构建和谐提供一种新的动力机制。网络舆论监督无疑为这反腐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网络爆料、网络调查、网络舆论等网络监督形式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二)负面性

但是,网络同样也是一柄双刃剑,凡事都有两面性,在看到网络舆论监督好处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目前网络监督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由于网络监督的主体合法性尚不明确,监督手段缺乏或受到限制,网络监督信息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部性和片面性,以致有的地方、有的官员漠视网络监督,对网络声音置若罔闻,甚至对网络举报人进行压制和打击。而与此相反,滥用监督权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网民通过网络散布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它在推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在扮演着虚拟的“网络暴力”的刽子手。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某些网络舆论势力是非理智的,仅仅属于一种情绪上的宣泄和不满,这样在无形中给网络舆论造成了一定的复杂性。网络的大众化和匿名性使很多人能够不负责任的发表一些言论,有时候,谎言重复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三人成虎的事情常常发生。而且互联网不是专业的媒体,传播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方面的训练,对消息也不能用专业的眼光公正客观对待,往往夹杂着自己的主观情绪,所以有时候会造成歪曲真相的后果。

四、网民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角色理念

确实,互联网上存在很多良莠不全的信息,在难辨真假的情况下,那些带有强烈情绪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很容易干扰普通民众的判断。当然,网络媒体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匿名性在给网友言论自由的同时,让网络成了谣言的发源地;声势浩大的“人肉搜索”在疯狂“寻宝”的同时,导致铺天盖地的舆论暴力。网民应该怎么样树立起网络舆论监督的角色理念呢?

首先应该提的是网民自身的定位,网民必须明确自己舆论监督这个角色,清楚自己是在行使舆论监督,要有对所发的言论产生的后果负责的态度。

必须树立定位观念,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摆正自己的位置。面对自身的角色特征和角色期待,如果不能客观冷静地对待和准确地自我定位,缺乏定位观念,那么,在舆论监督中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原则、走入误区。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在舆论监督中时常会有超越自身角色的思维和行为出现,而超越了自身角色的思维和行为,必将影响到网络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

其次,最重要的一点是网民迫在眉睫地需要提高媒介素养。有了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扮演舆论监督这个角色。在中国互联网用户中“,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占90%以上,科研、教育、机关、新闻、文艺、厂矿、金融、邮电等行业占80%以上,农业行业仅占不到1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网民的文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各行各业人员均有,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更多的是没有受过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

互联网还在不断地快速发展,这个称为虚拟的世界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网民舆论监督这个角色也会更加突出,角色理念的树立还是个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而且需要每个网民认真对待。只有这样,网络舆论监督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结束语:

网络舆论监督不是洪水猛兽。总体上来说,网络民意监督是利大于弊的,尽管网络上的信息不能保证完全正确,但是网络的确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尽管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并受到很多不同的质疑,但网络监督作为一种全新的监督形式已是不可阻挡。只要正确加以引导和规范,相信网络监督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社会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参考文献:

[1]叶战备.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05).

[2]闵大洪.网络舆论———民意表达的平台[J].青年记者,2004,(10).38-39.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