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行文化中的品位体现

2009-10-23刘维娅

新闻前哨 2009年9期
关键词:方文山名言古典

刘维娅

[摘要]当代流行歌曲的歌词,有的借用古诗的词句或意境,达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它能引发联想,再现典型情景,延伸经典魅力。歌曲在传唱之时,体现出高雅的品位,丰厚的文化养分。可以让青少年在追求流行的时候,多接受一点文化熏陶。

[关键词]流行文化品位体现

流行歌曲如何洋溢古典文化美

一首好歌,既要曲好,还要词好。近年来台湾歌手王周杰伦在歌坛人气持久不衰,他的歌,一个重要特点,除了旋律优美,还得益于歌词(作者方文山)——清新优美、古典风雅,富于书卷气。方文山在这方面的造诣很深。你看看他写的《菊花台》、《青花瓷》、《千里之外》、《东风破》、《发如雪》等歌词,所显示出的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融通领悟,对汉语言文字修辞的高超把握等等表现,令人叹为观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要想语言新鲜生动,不枯燥死板,必须有源头活水。这活水主要有两股来源:一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一是来源于传统文化。方文山歌词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借用古典诗词,就是吸取了传统文化的活水(当然其中也有大量来自现实生活的语言),从而使创作新鲜灵动起来。

当代歌词借用古典诗词,使歌词增色的例子不少,除了方文山,琼瑶也是此中高手,她的歌词中借用古典诗词的例子俯拾皆是。如:《还珠格格》中“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就是对汉乐府诗歌《上邪》的巧妙演绎:“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记得当初你依我侬,车如流水马如龙,尽管狂风平地起。美人如玉剑如虹……一曲高歌千行泪。情在回肠荡气中。”写景借用了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抒情则借用了龚自珍的《夜坐》:“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比较而言。大陆作家在这方面创作就逊色得多。陈小奇的《涛声依旧》是少数例外:“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谁都不会怀疑,这里再现了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孤舟旅人的寂寞心情。假设陈小奇想写一首同样主题的歌,如果另起炉灶,自撰新词,要想达到《涛声依旧》这般效果,恐怕十分困难。

借用某一个典故,化用某一句古诗,这在修辞上叫做“用事”,也叫“用典”,是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大多为一二句话,一两个场景,而像方文山的歌词创作那种引用。常常将引用化为无形,看不出是用了那一首诗,那一篇文章,只觉得满篇书香气,洋溢着浓郁的唐风宋韵。有人评论:“《青花瓷》论意境,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论词句,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论曲调。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到这里,作者已经跳出了“引用”阶段,而是充分运用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各种修辞手法。将古代文人创作成功、在国人艺术欣赏中扎根的一些艺术意象恰到好处地随意搬来,灵活使用,浓妆淡抹总相宜,在继承中国古典诗词的风格与神韵中表现了一定的创新。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不仅古典被借用。现代经典也有被借用的。“你在剑桥一身寂寞穿黑色学袍,你用诗句歌唱爱情押美丽韵脚,一船星辉见证那个古典的拥抱,那片水草还在怀念你撑的长篙……谁的衣袖带走那片云彩的来到,离别笙箫那样沉默像一种凭吊……”随着s.h.e的吟唱,当年被徐志摩描绘的康桥画面、特有场景——夕阳、河流、水草、长篙、以及离别的箫声、挥一挥衣袖远去的身影……在这里一一再现出来,然后再补充补缀一些石板街道、水洼教堂、壁炉火苗、黑色学袍,刻画出了一个孤独而寂寞的在异国他乡求学的游子形象,凄美而典雅。富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这首歌词的最大成功之处,不仅是借用一两处词语,而是借用、化用了徐志摩《再别康桥》整首诗的意境。同时下一些平淡直白乃至搭配不当、语句不通的歌词相比,艺术上如隔天壤。

继承经典怎样增强作品艺术魅力

对古人经典作品的直接应用。是今人继承古典文化的常用手法。今天读古诗,经常遇到大量典故。甚至一首诗词中要用几个典故。为什么人们对这种表现手法格外青睐呢?

1、讲述故事

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之别。在古代供人传唱的唐诗宋词元曲,有的发生在文人墨客之间,有的流传于坊间歌女乡里瞽叟之口。文人之间的唱和,比的是学问,竟的是格调,斗的是才气。这其中往往少不了“掉书袋”、用典故。至于坊间歌女民间瞽叟的说唱,需要拉拢客人吸引听众。而“故事”“典故”就具有吸引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唱词很多也带有一定的故事性。正像陆游诗中所描绘的“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说蔡中郎”。

同理,当今的歌词有的也是叙事性质,也是讲故事。有的是直接讲,如“一棵小白杨。栽在哨所旁”;“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有的是间接讲,“用事”就是通过所用之事的间接讲故事。如“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是用那位古代的佳人来说事;“问世间情为何物,魂也相从梦也相从,看世间情为何物,生也相从死也相从”都是借用典故中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2、引发联想

歌词中“用事”,可以引发联想。作者与歌曲传唱者、听众可能各方面大相异趣,但是在引用的某一件事、某一个典故上,是接近的,共知的。它能唤起一种共同的联想,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进而取得共同的艺术共鸣。

他乡游子。日暮客舟,这种体验不一定每个人都有,但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所创造的艺术意境,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共知的。那么,《涛声依旧》通过演绎枫桥夜泊的意境,加上毛宁声情并茂的高低咏叹,使听众和作者唱者心往神驰于古今,有了精神和艺术上的共识。作者那种孤舟游子之情便一下子传达到了听众心中。有了自己的感悟。

《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唱道:“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人们就会联想到汉乐府《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中对爱情的坚贞。

同样。“由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爱情两个字好辛苦……”相信许多在爱情上有过波折的男男女女,唱到听到这支歌,一定会联想到自己的情感历程。

3、再现情景

由于名言、名篇代表着包含着特定信息和艺术魅力,当歌词中引用一句千古名言。或一句能唤起一篇优美诗文或一段佳话的点睛之笔时,那句名言、或那篇诗文所包含的画面、场景、故事,就会在歌词一定程度地再现出来。而名言、名篇是千古流传的经典之作,是大师的心血结晶,借用这些名篇名言。一般来说比自己的创作更有价值。所以,为了再现某一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怀的时候,通过用事的手法借用前人的创作。不失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要想写江南的烟雨蒙蒙,何如直接引用“多少楼台烟雨中”;要想表现愁情。也不如把“举杯消愁愁更愁”直接拿来效果好。如此等等。

我们吟唱康桥。大概很难超越徐志摩,硬是要吟唱,聪明的办法便是借用徐诗的意境:“那片水草还在怀念你撑的长篙。谁的衣袖带走那片云彩的来到,离别笙萧那样沉默像一种凭吊……”依然是水草、长篙、衣袖、云彩、离别笙萧。

面对某一景物。有时捷足先登的高手对其描摹已达极致。别人难以超越。即使是高手,也不会贸然下笔。他们有两种选择:或者不写,如李白,面对崔灏的《黄鹤楼》干脆搁笔。就是后来写的《凤凰台》,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崔诗的影子。如果对那个景物实在割舍不下,又有高手的佳作摆在面前,是创作呢,还是借用?元代诗人萨都剌来到金陵,同样有了怀古的幽情,决定借用前人的意境,于是有了脍炙人口的《满江红·金陵怀古》,其中“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巧妙地将刘禹锡的《乌衣巷》和《石头城》中的一些场景、物事、环境(王谢堂、乌农巷、年年飞来的燕子、故国、空城、深夜、潮水)引用进来,妥贴自然。恰到好处。其表达的吊古伤今感慨溢于言表,极富艺术感染力,完全不输刘禹锡。其后金陵怀古之作,再难有超过他们的。

而琼瑶《在水一方》的歌词,干脆不在“借用”方面花气力。而是差不多整体翻译了《诗经·蒹葭》,完全再现了《蒹葭》的艺术意境,没有任何的画蛇添足,也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4、延伸魅力

一些经典、名言、警句常常被后人引用,体现了经典、名言、警句的永恒魅力。为什么一些经典、名言、警句千百年来流传不灭?因为这些经典、名言、警句在表现某些特定的含义时,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真理,后人无法超越。在人文领域、艺术领域尤其如此,比如儒家理念、道家思想;比如唐诗、宋词;比如古人的书法:比如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等等。后人如果要想表达类似的意思。有时候不得不引用、借用前人的思想来丰富自己的表述:延伸前人所创造的经典魅力,来增强自己作品的美感。正如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假如真理在古代就出现过,那通向真理之路便在于研究古代。”([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就文学经典而言,或者表达了一种永恒的价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或者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或者抒发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举杯消愁愁更愁”;或者体现一种审美的价值。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秋水共长天一色”。当后人在创作的时候,需要表达某种情感,有时候就自觉不自觉地借用了前人的名言警句,借助前人的艺术力量,于无形当中增强自己文章的感染力。

如前述《再别康桥》、《烟雨蒙蒙》、《菊花台》、《青花瓷》、《情深深雨蒙蒙》、《涛声依旧》等歌曲,人们每一次欣赏,就是一次古典的回味,一次美的艺术享受。

5、吸取养分

经典的永恒性还体现在它不断的被后人以各种形式传唱,只言片语引用是流传。整段的原文引用也是流传,如上述大量事例。

用现代曲调对古典诗词进行演唱仍是对经典的流传,这方面,台湾的艺术工作者成效卓著,如庄奴、琼瑶、罗大佑、邓丽君、方文山、周杰伦等人。很多著名的古典诗词,经过邓丽君那委婉清雅的歌喉唱出来。使人获得了双重的艺术享受。如每年中秋节,听她录制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几乎成了保留节目,乃至歌手王菲也对这首词进行了翻唱。还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等等。

而借用古典成功的当代歌曲,不仅能给人美感,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以文化的提升。学者马未都说,“看了数首方文山的歌词。颇感有趣。较之我们那些无病呻吟的歌词。方文山的歌写得古风习习,韵味无穷。从未有过这样内容的流行歌曲。将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推至前台。”

由此可见,流行文化是可以有品位的。是可以多一点文化养分的。有一定品位的流行文化则不仅吸引青少年,甚至得到知识分子、专家、学者的欣赏。学者马未都认为:周杰伦把七百年来的青花瓷乔装打扮一番,功不可没。

前人的文化传统,是后人创作的重要源头。中国古典文化蕴藏着极为丰厚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努力从中吸取文化养分,提高现代流行文化包括流行歌曲文化品位,创造当代的文化经典。

猜你喜欢

方文山名言古典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把镜头对准自己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