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是一种智慧
2009-10-23陈东旭
陈东旭
据说在印度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式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子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只好束手就擒。人们常常用这种方式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这使我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不少人是否也在犯猴子那样的错误?多少年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慢、差、费”的顽症,其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不能保证学生每课有所得、每天有增量,是最直接的原因。教材承载的信息可谓包罗万象,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天文地理、历史人文、艺术审美,精神陶冶、价值引导等等,语文教育因素实在太多,内容繁杂,如果不分轻重,面面俱到,浮光掠影,仿佛什么都教了,但又什么都没有用心着力地教,最终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
时下的日常教学,很多语文教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心中并不明白要教些什么,更不清楚教到什么程度。拿到一个教材内容,觉得这里要讲一点,那里要教一点;同一个语文知识,今天教一下,明天教一下,但每次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课堂上频频发问,喋喋不休地讲解,似乎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就不懂,上完课,学生一片茫然,不知所学。就是经过精心设计不断打磨的观摩课、优质课,耗时低效的做法也随处可见。教师按预设目标和流程,牵着学生匆匆走教案,识字学词、内容分析、知识拓展、品味语言、朗读指导、想象练笔,贪多求全什么都不肯放弃;有的课说、唱、演、画,声、色、光、电一应俱全,40分钟的课上得满满当当(拖课也司空见惯),学生则学得应接不暇,忙得不亦乐乎。课后调查,没有对哪一点印象特别深刻,也没有对哪句话留下鲜活的印记。
老子有言:“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说:执一纲则能得其目,迷于繁琐则惑其根本。从来大道至简。想得多,做得累,有时未必效率高;简要些,做得精,反倒效果佳。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崇尚简约语文,就要学会“减法思维”,删繁就简,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东西,去除非语文的因素。即使是语文的东西,也要突出重点,确保学生一课一二得,每堂课有收获,每天在进步。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学会适时的放弃,合理的放弃,有选择的放弃。
确立正确、精当、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简便、得当、灵活的教学方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问题。语文教师应该紧扣年段、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深入研读与判别,发掘富有教学价值的资源,加强取舍整合,甄选出切合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教学内容。对其他教学内容,则一带而过简化处理,或放手让学生自学领悟。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让我们放弃面面俱到的知识灌输,倡导对话式教学,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弃过多的教学过程预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品质;放弃繁花似锦的多媒体演示,回归自然简朴的方式,与文本对话,去亲吻语言的芳香,去聆听童心的回响,去拥抱那一份真诚的感动……
放弃,能经营另一种美丽;放弃,更是一种智慧!
(浙江省泰顺县教育局教研室3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