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走进技校数学课堂

2009-10-23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技校数学课堂主体

薛 婷

摘 要: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技工学校的数学课则更是一个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教师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活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学习潜力,使得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序开展,方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技校 数学课堂 学生 主体

技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普通高中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各个专业所需数学知识不尽相同,学生认知结构亦存在较大的差异,若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势必制约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有不同层次的提高,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成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我们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了解和认知学生,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序开展,方能实现技校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技校数学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学习基础欠佳,存在畏难心理,自暴自弃。

2.学生未能正确认识数学课的学习意义。

3.教师无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办法。

4.教师唱“独角戏”,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几点措施

要切实改变以上的这些状况,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应该转变旧的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教师由主讲转为主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处于高度的积极状态,主动进行学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

1.放低起点,建立自信,调动积极性。

考虑到技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事实,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放低起点,关注大部分学生,制订适合其实际的教学方案,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

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要用到初中一元二次方程解的知识。老师不要误以为每个学生都已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法”“十字交叉相乘法”等知识,而应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对此内容做适当回顾,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这样才能帮助一部分学生克服“自身基础薄弱”的劣势心理,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认清目标,诱发学习兴趣,保持积极性。

上数学课,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课程学习目标。老师每接一个新班,不要急于讲授新课,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课的学习意义,帮助他们认识到:学数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去求解或者证明出几道题,而在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体验成功感,形成心理优势。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用不同层次的题目让他们每节课都有一点点或大或小的收获,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形成“你行我也行”的心理优势,从而使他们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3.关爱欣赏,和谐师生关系,激发主动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讲过:“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人格、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都会无形中对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俗语讲“爱屋及乌”,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好恶转移到一门课程。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情感效应”,关爱每一个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要看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导向作用,帮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点和潜在的学习能力,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现自我,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直观实例,激发求知欲望,增加趣味性。

数学往往容易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在授课时要随时观察全班每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事件和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5.多向交流,寓教于乐,发挥创造性。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文化基础学科,上数学课不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学生的素质在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活动后才能培养起来。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

为此,我在技校数学课的教学中很看重师生的双向活动,尽量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发挥和创造的空间,绝不轻视任何一名学生。我注意把教学的重心由“老师教”转到“学生学”上,帮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采取“设疑引疑,点拨解惑、探索规律”的方法,适当穿插“写数推测年龄”“算牌”等“数学小游戏”,采用“小组赛”等教学手段,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在接受能力上的差异,发动学生全体参与,引导其观察分析、发现和创造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自主思维,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三、感受体会

在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共同发展的今天,技校数学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我们需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在数学课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其发现和创造的潜力,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也才能真正造就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技校数学课堂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