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品德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应对策略

2009-10-23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品德诊断

彭 刚

摘 要:中小学生的品德问题,有的教育难度较大、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品德问题中伴随有心理障碍。影响品德问题的心理障碍有对立违抗性障碍和反社会性品行障碍。本文介绍了中小学生品德心理障碍的种类、表现和诊断标准,分析了学生品德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策略。

关键词:品德 心理障碍 诊断 策略

很多教师都遇见过这样的学生:撒谎、偷东西、打人、与家长或教师对着干,孤僻、不善于交往、不喜欢集体活动等等。有的经过指导帮助,去掉了不良的行为;有的经过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却依然没有收到多少效果。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心理障碍的影响。下面具体地分析学生品德心理障碍的种类、表现和应对策略。

一、常见品德心理障碍的种类与诊断标准

常见的品德心理障碍有对立违抗性障碍、反社会性品行障碍两种。它们的表现及诊断标准(见《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如下:

(一)对立违抗性障碍

至少有下列表现中的三条:①经常说谎(不是为了逃避惩罚)。②经常暴怒、好发脾气。③常怨恨他人,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④常拒绝或不理睬成人的要求或规定,长期严重的不服从。⑤常因自己的过失或不当行为而责怪他人。⑥常与成人争吵,常与父母或老师对抗。多数小孩与父母的对抗比老师多。⑦经常故意干扰别人。

(二)反社会性品行障碍

1.符合对立违抗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2.至少有下列表现中的两项:①在小学时期即经常逃学(1学期达3次以上)。②擅自离家出走或逃跑至少2次(不包括为避免责打或性虐待而出走)。③不顾父母的禁令,常在外过夜(开始于13岁前)。④参与社会上的不良团伙,一起干坏事。⑤故意损坏他人财产或公共财物。⑥常常虐待动物。⑦常挑起或参与斗殴(不包括兄弟姐妹打架)。⑧反复欺负他人(包括采用打骂、折磨、骚扰及长期威胁等手段)。

3.至少有下列表现中的一项:①多次在家中或在外面偷窃贵重物品或大量钱财。②勒索或抢劫他人钱财,或入室抢劫。③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或有猥亵行为。④对他人进行躯体虐待(如捆绑、刀割、针刺、烧烫等)。⑤持凶器(如刀、棍棒等)故意伤害他人。⑥故意纵火。

注意:对立违抗性障碍或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必须符合相应标准,符合的标准至少持续半年,才能作出判断。既符合对立违抗性障碍诊断标准,又符合反社会性品行障碍诊断标准,就诊断为反社会性品行障碍。

二、学生品德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

有品德心理障碍的学生,尤其是有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学生,教育难度比较大。下面以学校和教师角度,从七个方面浅析学生品德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策略。

(一)对家长的培训指导与沟通

⒈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性因素。帮助家长重建教育孩子的积极性态度,家长要经常罗列子女的好行为,给予适当的奖励,要奖励行为,而不是态度。有好的行为,缺乏满意的态度,仍值得表扬。

2.纠正家长和孩子的不良互动表现。如恐吓、打骂孩子,不仅引发不良情绪,更严重的是作出了不良示范,用暴力解决所遇到的事情。

3.家校疏导紧密结合。但不能是出了问题后,才让家长来,应提前干预。一个班、一个年级或一个学校,对于有品德心理障碍迹象或有品德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及时召集专门问题家长会,常常需要发给家长具体教育建议的纸质材料,以便于家长实施合理的教育行为。

(二)必要的医学干预

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心理障碍跟人的生物因素有关,跟人体内相关物质含量有关。经过临床试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实践),服用药物,对心理障碍的排除有明显效果。据调查,我国城市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80%没有得到医学干预,农村99%没有得到医学干预。所以有品德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或教师应建议家长带孩子去相应医院检查,进行医学干预,或服用一定的药物,同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才能转变相应的不良品德行为。

(三)对学生进行认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练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矛盾和冲突,对这些问题如果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解决方式,在实践中就会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但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训练。如,被别人欺负时的解决办法,被别人误解后、被别人批评后应有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失恋后正确的处事方法等等。

(四)增加学生的亲社会性行为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如参与植树、社区服务等。孩子们既能从他人那里获得亲社会行为的帮助,又能从他人身上体验到亲社会行为所赋予的快乐。

(五)让学生融入集体中,不要让他们产生集体疏离感

疏离于集体是产生敌意的主要原因。离开了集体,没有纪律约束,没有集体的温暖,往往就进入了犯罪后备军的队伍。对于未成年人,除非他危害公共安全,否则不能轻易退学或开除。开除后,也应有其他学校,或相应的机构进行教育。

(六)不要让“坏群体”在学校形成气候

品德差的在一起,一旦形成了“小团体”,学生容易在“坏群体”中学习不良行为。解决办法是分而治之,分到不同的班集,甚至是分到不同的学校。

(七)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在素质教育中,我们要放低标准,让不愿学习的、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哪怕只得低分也让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扩大成功的领域,用全人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

青少年的道德问题,是成长中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要以预防和疏导为主。作为教师,面对有品德心理障碍学生的时候,要把它看成是对我们教育智慧的挑战,看成是我们神圣的责任,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教育成功感和专业自豪感。

作者单位:四川泸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品德诊断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