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问:有效课堂的价值追求

2009-10-23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珍珠鸟荷叶生命

徐 进

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根究底地发问。在阅读教学中,追问就是围绕依据教学目标设置的阅读话题与课堂现场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巧妙穿插,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发问,形成严密而有节奏的课堂教学流程。它常常表现为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后的一个教学步骤或者说是策略。其价值在于可以最为及时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深刻,展现阅读的过程与方法,养护学生的言语生命。

一、教学即对话,追问使对话富有实效

追问,是层次较高的思维对话。话题针对学生的基本能力有层次地设置,新问题也是学生在思考中自然产生,并在学生思维碰撞中自然解决。教师的追问,引领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进问题的纵深,攀向思维的新高。如《荷花》一课教学中对词语“挨挨挤挤”的理解,学生对字面意思的回答异口同声。但真正理解了没有呢?教师设计以下对话环节进行追问:

生:这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写出荷叶多,长得很茂盛,而且还把它当成人来写了。(师板书:挨挨挤挤)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1:在公共汽车上,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2:在火车上。

生3:春节期间的超市里。

生4:我们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也是挨挨挤挤的。

生5:夏天到了,奶奶家门前的一棵大树,树叶密密层层、挨挨挤挤把蓝天都遮住了。

师:“挨挨挤挤”说明了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1:告诉我们荷叶很多,长得非常茂盛。

生2:说明荷叶长得很有生机。

生3:还可以想像出荷花肯定也长得很美。

生4:我觉得大自然很伟大,能使荷叶长得这么多,这么美,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

上述教师的层层追问,让学生对词语“挨挨挤挤”的理解从字面深入到内涵,由文本联系到生活,由外化的感受转为内化的体验。当学生缺乏对文本内容或词句内含的深入体验、停留在字词的表面时,教师及时进行“追问”,才能引导直入文本语句的内核,提升学生对字词、主题的理解,使对话的过程自然、流畅、精彩与深刻。

二、教学要凸显过程与方法,追问使过程与方法相互连通

在阅读教学中,提问后顺水推舟巧妙追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研读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品味语言文字的蕴涵,从而开启思维,促进学习,让学生在情感上享受成功的体验,实现有效教学。

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当教师问及“母亲竟然这么轻,我为什么很难过?”学生回答时,只是反复强调:“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9斤的身体去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还要背着妹妹,拉着我。等我们长大后,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母亲这样关心我,我却连她的体重都不知道,很愧疚。”显然学生的思维停滞在“89斤”“100多斤”上了,对“重担”的理解只能表达到这一步。这时教师借助追问来帮其开启新的思维方向。“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这100多斤的东西吗?联系你对自己母亲的了解想想、说说。”如此追问后,学生对“重担”的理解以及对母爱的认识自然全面深刻了。这里教师凸显出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点拨,把学生的感悟引向了深入,真正达到了情理交融的境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思维结论,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他们为什么这么读?这样想?这样说?如此种种,在追问中使结论和过程、过程与方法相互连通,使学生的思路宽广,思维活跃,理解深刻。

三、教学重在对言语生命的关怀,追问使言语生命得到养护

出于知识、经验等多种原因,学生在阅读中对问题的认识常表现出孤立、肤浅的思维特征。此时,在教师有效的追问中,有效提升学生对主题、情感的理解体验的同时,教师和学生都以生活着、思考着、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并互相影响着,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境界。

如《珍珠鸟》教学中,在学生感悟了珍珠鸟对“我”充满了信赖以及“我”对鸟的爱之后,教师出示了一段文字(选自《智慧鸟》一文)

(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又是怎样的一幅画?)

生:我仿佛看到了人类捕捉鸟类的场面。

师:请把这一场面描述得具体一些。

生:我仿佛看到了鸟在网中拼命挣扎的场景,它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惊慌。

……

师:如果它的妻儿老小看到这一幕,会向捕猎者发出怎样的呐喊?道出怎样的呼唤?

生:猎人们,请放下手中的枪,收起你们的网吧。

生:没有我们,地球妈妈将变得不再美好。

师:当这群生命得不到保障的小鸟看到这样的画面(出示《珍珠鸟》人鸟和谐的画面),又可能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生:这只珍珠鸟多幸福呀,主人对它多好啊!

生:猎人们,你可以不爱我们,但也不至于捕杀我们呀!

师:同学们,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幅文中的插图时,你又想说些什么?

生:我很感动。

师:你能把“感动”二字说具体些、清楚些吗?

生:有了爱,就有信赖。

教师通过“当这群生命得不到保障的小鸟看到这样的画面,又可能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同学们,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幅文中的插图,又想说些什么?“等巧妙的追问,引领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使孩子们的心灵一次次地受到撞击,人与自然的爱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们心中扎了根。“请把这一场面描述得具体一些”,“能把‘感动二字说具体些、清楚些吗?”这些话题的适时追问,学生的言语动机得到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言说的欲望和机会,言语生命在此过程中得到养护。

追问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手段与策略。在追问时,做到难易适度,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真正实现有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珍珠鸟荷叶生命
可爱的珍珠鸟
荷叶像什么
说谎的珍珠鸟
荷叶圆圆
《珍珠鸟》文本解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荷叶伞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