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四重奏
2009-10-23臧益军
臧益军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感悟和想法,与同仁分享。老教师对年轻教师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将学习有机融入到生活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如课本剧等形式,会起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指导 自我教育 体验 表演
一、一席话胜过想半年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和有帮助的。他们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提示,就能令我们长久的困惑片刻间迎刃而解。诗歌教学特别是古体诗歌的教学一直是我拿不准的,学生怕学,教师怕教,自然就不可能上好。正好有一次,我的青蓝工程结对导师高永宏主任提出要听我的课,之前我已经推脱好几次,这次再不能推了,而我正好上的是李白的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上我竭尽所能,从思想特色、艺术特点讲到作品影响,讲了大量关于该诗的知识。上完课我忐忑不安地去听高老师的意见,他告诉我上课讲的容量虽然很大,可是没有注意效果和质量。他提出诗歌应当是有声艺术,应当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这一点。我顿时醒悟!诗歌教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教学千万不能成为独角戏!自己在台上干着急,底下的观众却不领情!要让观众成为演员、主演!于是在另一个班上教同样的课时,我立刻做了改进。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上演李白被“赐金还乡”的故事,在课上重现。学生的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我乘机进行解释,当时的背景、李白的性格特点。然后引入到本首诗的学习,我先不急着介绍相关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先朗读体会,自己讲出朗读后的感受和体会。为了在班上掀起朗诵诗歌的“热浪”我分组进行,并且相互竞争,选出最好的一组给予奖励。学生们的积极性立刻被“燃”起来了!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进来,认真朗诵体会,许多学生都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本次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想,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实现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呢?恰巧本学期教063物业管理和063市场营销。两个班合在一个教室上课,人多空间大,没有话筒,如何上好课很费我的脑筋。有一次上课,我连续叫了三次物业班学生回答问题,本来是我是随机抽答的,并未在意,没想到市场营销学生很有意见。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从此,我在这两个班上课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正确时,我必定大大夸奖一番,连带班级也夸一下。有时还顺带故意“挑起两个的矛盾”,看哪个班同学回答多、正确率高。以后,两个班上课便焕发出崭新的面貌!我想,其实在一个班级内部也可以进行类似的竞争,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比拼和合作!
再继续说我教的那两个班级,有次课间两个学生在争论到底毕业证将来有没有用。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机遇。上课时我立刻宣布下周进行辩论赛!底下学生一片哗然!既有跃跃欲试的,也有疑惑害怕的。我把辩题写在了黑板上“正方文凭比能力更重要”“反方能力比文凭更重要”,然后以班级为单位两个班“认领”一条。最后物业班选择了做正方,市场营销班选择了做反方。我之所以出这样的辩题,是发现现在不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希望他们通过类似的辩论来加深对于自身学习目的、意义的理解。语文课能不能进行辩论赛?我认为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应当学以致用。辩论赛对于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辩论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三、生活是本读不完的大书
“生活需要有心人,一个人如果对生活缺乏体验与感受,那么他将来将无法懂得生活、享受生活。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享受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懂得生活,了解生活是学会生活、享受生活的第一步。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必须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着手,让他们在平时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感悟,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而学会生活。在教材中有许多文章与学生现有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但由于有些内容是别人在体验生活过程中所获得,对于那些缺乏体验的学生来说仍然是无法获得等同的感受。在教学这一类型的文章时,我总是让学生自己先试着按文本提供的方法,先去实践,获得生活的点滴体验后,再让学生学习文本。这样,对作者的体验学生就有一定的认同或异议。为学生建构起生活的经验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情境表演,再现原作
今天永远在重复着昨天。只不过是今天比昨天增添了新的内容。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过去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由于学生的原认知与文本之间很难建立起某种联系,这就为学生体验教材中的作者生活的感悟增加了难度。建立起学生的原认知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是解决学生与文本脱节的重要手段。然而单纯依据教师的讲解是很难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必须依托文本内容再现文中原有生活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作深入地体验与探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