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芬老围,深圳式文艺复兴

2009-10-23欧晓玲

旅游 2009年10期
关键词:画师芬奇小巷

欧晓玲

深圳有个叫大芬的地方,很普通的名字,却又很容易让我联想到达·芬奇。

大芬位于深圳的布吉,布吉关口的很多公交线路都会经过那里。约莫十来分钟的车程,在大芬村站下车,过了马路便是大芬老围,最早的大芬油画村指的就是这里。原本这只是一个占地面积仅0.4平方千米的客家围村,1989年,一名叫黄江的香港画商的无意之举改变了这里。他来到大芬,租用民房,招募美术学生帮助他完成与外商签订的订单,由此形成了油画生产、收购和集中外销一条龙的体系。后来越来越多的画师、画工在大芬安营扎寨,“大芬油画村”的规模、名气也大起来。

大芬村这些年发展得很快,在外围新建了油画交易广场,但我还是喜欢老围这里的气氛。大芬老围分东、西两部分,各有六、七条小巷,街前巷尾都种有树,几层高的小楼,阳台上摆些盆栽,墙上攀附着爬山虎类的植物。画师喜欢倚在大树下或在画廊前支起画架即席临摹。游人、画商走过路过也正好可以欣赏一下画师的画作。画得好的,顾客即兴买下,如被画商看上了,还能成功得到订单。老围每条小巷的地铺都是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画廊。在小巷闲逛,人并不多,很安静,感觉与路口以外的喧嚣闹市扯不上半点儿关系,甚至连汽车的声音都听不见。眼睛所及之处都是油画,风景、肖像、静物,还能认出几幅名画来,《向日葵》、《拾穗者》、《美丽的女园丁》、《蒙娜丽莎》……虽说这些都是画师们的临摹作品,但至少也是画师在画布上一笔一划画出来的。也正是这一幅幅临摹的大师名作让画师的绘画技法从幼嫩步向成熟,让不少对艺术充满激情和执着的画家在坚持创作的同时可以从容地面对生活。在巷子里走着,就像走进了油画的图书馆一样,什么样的画都能找到,只要你有耐性,总能淘到几幅价廉物美的画。走累了,可以随便找家茶室坐坐,又或者像眼前那两个外国人那样,在太阳伞下的咖啡座悠闲自在地喝杯咖啡,翻下画册,聊会儿天,那也是蛮惬意的事。

赵丽庆是浙江人,来深圳十三年,一直从事油画绘制。其原专业是工艺设计,曾在福建、汕头、广州等地呆过一段颇长的日子,后来听说深圳大芬村的油画销路好,于是决定改行,学油画。他不喜欢画行画,但没办法,为了生活。而且当时的大芬就是靠行画起家的,大批量生产油画是大芬的资源、生产力和竞争力。单一幅《蒙娜丽莎》的产量就超过20万幅。赵丽庆回忆起往事虽轻描淡写,但多少也能听出点儿无奈和自豪。在大芬,像赵丽庆这样的画家不少,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努力与坚持让他们得以笑面人生。

夜幕降临,走过老围的达·芬奇塑像,驻足良久,想起达·芬奇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也正是这些凹凸感使得绘画更具生命力。

猜你喜欢

画师芬奇小巷
小巷
秋痕
敦煌画师,I服了YOU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三)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插画师笔下的时髦
便士小巷
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