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尤根·博斯接受《环球时报》专访

2009-10-23

环球时报 2009-10-23
关键词:主宾书展法兰克福

希望书展帮中德摧毁围墙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尤根·博斯在书展期间讲话。青木摄

刚刚落幕的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因为主宾国中国的吸引力和积极参与,创下了“出版界奥运会”历史上少见的好成绩,被书展主席尤根·博斯认为“非常成功”。但因为德国一些媒体和政客对中国这个主宾国的挑剔和刁难,这位以稳健机敏出名的书展主席一度也感到“非常艰难”。10月18日,在中国和2010年书展主宾国阿根廷完成“接力棒”交接活动后,《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了博斯在书展展厅“14C,249”号的办公室,请他谈了对“特殊的主宾国”中国参展的感受,以及书展留给人们什么样的思索。

《环球时报》:美联社曾报道说,法兰克福书展的组织者历时15年才争取到中国成为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这次书展前后也出现了一些波折。回过头来看,您觉得选择中国做主宾国是否明智?

博斯:当然是明智的选择。而且中国在书展中所进行的文化展示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认识中国形象的机会,使我们突破了之前对中国的“固定印象”。同时,请中国作为主宾国也有经济上的考虑,中国这次派来1000多个出版社,这让来自全球的出版商有了机会与中国出版商进行交流合作。

《环球时报》: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活动始于1988年,印度、土耳其等此前都做过书展的主宾国。作为书展主席,这次以中国为主宾国是不是挑战最大的一次?

博斯:对我来说,下一个主宾国总是挑战最大的。德国与中国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但我相信,通过近3年时间筹备和举办这次书展,我们越来越了解对方,合作是愉快的。

我认为,最困难的是每个国家之间都存在文化差异。就印度来说,其作为主宾国的挑战是这个国家通用的语言太多,很多印度作家的名字从来没听说过。土耳其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其与欧洲的沟通上,特别是政治上的挑战。

《环球时报》:针对中国成为主宾国,这次书展受到德国一些媒体和政客的刁难。在这次书展中,您个人有没有遇到最困难的时候?

博斯:当我的角色受到德国媒体的强烈批评时,我确实感到非常艰难。我们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是因为与中国进行对话非常重要。人们通过阅读中国书籍,才能渐渐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这种了解不是只集中在书展举办的5天时间里,实际上,从今年3月的莱比锡书展就开始了。德国还举行了多次中国作家的作品朗诵会。这些活动给德国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今天晚上我感到非常愉快。今年书展非常成功。就其观众数量来说,是法兰克福书展60年历史中第二好的成绩,共迎来290469名观众。通过这次书展,每个出版商和参观者都会对“中国形象”有所认识,都有机会从中找到答案,也会对中国打出自己的分数。我认为,中国展示了中国多方位的形象,不仅是文化上的开放,这是非常成功的。

《环球时报》:借新中国成立60年和法兰克福书展之机,德国《世界报》等媒体都采访了中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吴大使在接受采访时讲,中国人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而美欧国家是讲“三人行,我必为师”,勾勒出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价值观。通过这次书展,您是否认为,欧洲价值观与中国价值观应该是平等的?

博斯:中国和欧洲有完全不同的文化。中国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国通过这次书展向欧洲人展示了中国文化,让欧洲人去倾听,去感受。书展主宾国活动的“制高点”是让欧洲人接受中国。当然,中国来到这里,也在倾听欧洲的声音,看欧洲人在做什么。

我不认为,欧洲的价值观比中国价值观更好。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的价值观,也要了解对方的价值观。而最重要的价值观是宽容、开放。一些德国媒体针对中国作为书展主宾国进行批评报道,很多都是很片面的,特别是针对中国人权等问题。书展只是文化交流的场所,并不是联合国。我想,书展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平台,或者说一个舞台。我相信,这些德国媒体通过与中国作家的交流,通过各种讨论,会形成一个新的“中国形象”。

《环球时报》:有德国媒体认为,中国通过法兰克福书展发起“走向全球”的攻势,提高了“软实力”。中国当然希望利用好这个平台,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接受中国。问题是,西方的心胸是否能容纳中国主动发出的善意?西方发达国家是否应该在“扩大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灵沟通”上更积极主动?

博斯:我们的书展就是为欧洲和中国之间搭起相互了解和接受的舞台。我想,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但已经开始迈出步伐。前些年,德国对中国的介绍很少,比如没有什么介绍中国的书籍。要了解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做显然不行。这两年,德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经济类、政治类的书籍多了起来,而且有不少还是德国人写的。相比之下,有关中国的文学书籍长期被人遗忘,很少被翻译成德文,而文学书籍是对一个国家的写照。但今年,已经有超过100本的中国文学作品被译成德文出版。

我希望德国人能像中国人认识德国那样去认识中国。书展成为中德文化对话的开始,通过对话,可以摧毁围墙。

《环球时报》:书展给您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博斯:中国这次派出这么多的作家,如莫言,就是一位具有丰富阅历、写出不少成功作品的大作家,还有一些很年轻的作家,他们在图书市场也获得了成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展示了一个多面、丰富的形象。可以说,我们认识的不是“一个人的中国”,而是“13亿中国人的中国”。▲

猜你喜欢

主宾书展法兰克福
“空场”书展
山东酒席的“四陪四客”
山东饭局,助你登上人生巅峰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2016上海书展,女性阅读书单
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圆满落幕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2015年美国书展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