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民主党对华变心?

2009-10-23

环球时报 2009-10-23
关键词:黑社会中日关系芝加哥

打黑重在防黑

雷少华

重庆打黑行动正如火如荼,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纷纷落入法网,群众拍手称快。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打黑的重任也是异常艰辛。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与上世纪30年代芝加哥相比,重庆的黑恶势力还是相当脆弱的。但是芝加哥的一场打黑行动,不但彻底摧毁了当时的黑社会,而且也为美国建立起全国性的反腐体系奠定基础。

20世纪20年代,美国全国实施禁酒令,酒类生产销售被禁止,但是酒类贸易在加拿大却是合法的。芝加哥是当时美加贸易最大港口,也就成了从加拿大走私酒类的重要据点。巨额走私利润吸引着无数犯罪集团铤而走险,芝加哥的黑社会迅速控制了高达10亿美元的私酒王国。

当时的黑社会几乎把持了整个芝加哥的政府、司法系统。历任市长、法官几乎全部受贿。芝加哥的警察系统也成为黑社会的保护伞,甚至芝加哥市市长选举都是黑社会操纵。芝加哥的商业领域,大到银行,中到商场,小到洗衣店,大部分都被黑社会把持。比如芝加哥所有的餐厅的桌布,必须到“指定”的洗衣房洗涤,否则该餐厅就会被逼关门甚至老板本人被打得遍体鳞伤。而洗衣店便成为洗钱的最好场所,“洗钱”这一名词就是来源于此。

面对不断恶化的社会治安、巨额的税收流失以及不断败坏的政府系统,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准备出重拳打掉芝加哥黑社会。由于完全腐化的芝加哥警察和公务员系统,种种方案和行动付之东流,甚至一些联邦探员也被暗杀。

与其他犯罪组织相比,黑社会之所以如此顽固,主要是有如下特点:拥有严密的组织结构,拥有基本设施并以公开的合法身份为外衣,渗透和控制了警察和司法系统使得法律成为一纸空文,拥有内部迅速的传播和情报处理系统。

对此,美国联邦探员改变以往依靠当地警察的方式,从警察学校中选拔素质过硬、拥有理想的年轻学生组建独立的警察队伍,以独立的状态与黑社会及其保护伞对抗。同时,组建独立的会计和审计系统,以斩断黑社会的资金链和打击政府公务员的受贿等腐败行为。此外,保护新闻自由,打黑过程全程对新闻媒体公开。这些措施让芝加哥迅速肃清黑社会及其保护伞。

更重要的是,美国芝加哥打黑行动重在“打老虎”, 抓捕政府中被腐化的高级公务员。对于低级公务员则网开一面,而且大部分黑社会头目都是以“逃税”为由抓捕和宣判。美国统治精英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这种方式,将新闻舆论的重点放在了黑社会的方面,避免造成政治危机和信任危机。

打黑并不难,难在巩固打黑成果。而芝加哥的打黑行动并非就停止在摧毁黑社会的这个阶段,美国统治精英痛定思痛,在打黑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更加严密的会计和现金使用制度,从而为未来防止黑社会复辟打下基础。通过对现金流的强制管理,不但能从资金上斩断黑社会的生存基础,更重要的是使得用现金贿赂和腐化政府和司法系统变得极其困难。严密的现金监控和银行资金管理成为芝加哥打击黑社会和防止公务员系统腐败的重要制度保证,将黑社会及其保护伞的制度基础给扼杀,从而保证了政府的清廉和摧毁黑社会生存的温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者是美国犹他大学政治系博士候选人。)

庚 欣

日本政坛的真真假假

日本近年来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了。先是小泉强势登场,使中日关系跌至冰点;接班人安倍却急速破冰,后来三届首相一年一换。近来翻天覆地民主党大胜,政党轮替似乎会带来政策转换,有关日美关系、东亚共同体等议论格外引人注目,并任命冈田克也为外相,更加强了“政治创新”、“外交突破”的现实感。但是,近日似乎又见钟摆动作∶政要先后对美国示好,靖国参拜也出现民主党身影,热比娅二度又到日本……民主党怎么了?是不是要变心?日本政坛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确实,日本乃至中日关系近十年来起伏较大,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笔者这段时间一直在日本,亲身体验过“痛苦”、“担忧”与“欣喜”、“振奋”。但是如何把握住本质及大方向,不被表象、假象所扰,的确需要对日本作一些深入的观察。

分裂的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党政治不成熟

日本是战后国际社会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具有极为复杂的身份构成。首先,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处处发展都可见美国影子;但又受到美国伤害,原子弹及军事占领等都留下了不灭的伤痕。其次,日本是西方发达国家阵营的重要成员,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位居第二;但它又是一个东方国家,是亚洲国家走向近代化中最注意保持自身文化、社会特征的典型。这些复杂身份使日本远不止“香蕉(黄皮白心)”一个词可以概括。日本在上述矛盾夹缝中求生存并取得骄人发展,可见这个民族高度的适应性、忍耐力、行动力及其兼具的多种品格。为了生存,日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寻找出路,防范危机,在国际政治中左右逢源。它只能以自身利益为第一标准,很难以道德及政治理念挂帅。

尽管长期磨合,使日本在政治、观念及生活等各方面基本已与西方一体化,但是在地缘、文化及社会等方面仍处于同东亚各国难解难分的身份状态。这种国际定位的游移性及当家“不作主”的特点,使日本一直缺少成熟的政党政治,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易于出现摇摆。

日本的自身发展也是一个极特殊的模式。它是大国中少有的未经革命洗礼的国家,因此保守主义易于成势,但它又是亚洲近代化的领先者,革新与保守几乎可以一身二任。这里有近乎封建残余的“老一套”,又有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很多西方政治经济学等概念很难在日本通用。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但与世界各国关系最多,开放与狭隘、善于学习与因循守旧又成为其矛盾的统一体。日本对外界了解很多,但生性不善交往,所谓“外交三流”不仅是国家政治地位问题,更是复杂民族性格的局限。历史上的殖民主义侵略使日本有过不小的疆土,但二战战败使之失去了大国的地位及体格(包括领土等),历史悲情与现实利益使之在事涉领土等主权问题时,分外敏感。小泉当年就是炒作悲情,争取民意支持,但使日本国益受损。今天,民主党上台说明日本政府层面有了较大变化,但民间变化还存在滞后性,加上民主党自身也是日本社会现实的一部分,这对民主党政策都会产生牵制作用。

日中关系难免钟摆效应,但友好大局不会变

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就更是复杂到难以复加的程度。首先是历史与现实的错位。日本向中国学习的历史太长了,但在近代以来,日本成为了中国学习西方的桥梁。随后日本对华侵略并战败,使中日关系留下了最深的负面烙印。战后日本虽然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但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并不高,而中国虽然经济发展之路不平坦,但在国际上一直拥有很高的声誉,更加强了双方心态的错位。至今,双方依然受到这种影响,都知道不能离开对方,对方与自己是互补关系,对方有很多优点值得自己学习;但又看不起对方,生怕对方抢了自己的机会。冷战后,本来中日是资源最优配置的“绝配”,但由于上述错位,小泉逆势操作,使中日从最亲的近邻几乎变成最远的仇人,而且这种“冤家”关系至今仍然残存。

因此,中日之间可称得上是今天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历史记忆中既有友好,又有侵略;现实利益中既有互补,又有竞争。双边的关系蕴藏着极大的经济潜力与政治风险;在东亚整合中中日是两大龙头,如同欧洲的法德两国;在全球格局中日中是世界经济的第二、三位,与美国的“三国志”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全球最热话题。美国对于中日关系有自己的定位:不要坏到彼此要摊牌动武,也不要好到相互要联手对付美国。再加上中日本来就有一些结构性矛盾,民族性格多年也已“习相远”,对相互理解也增添了难度。这是多种矛盾交织的合力结果。由此,日本政府在中日关系上也会出现钟摆效应,只是这次世界性保守主义退潮压缩了向右摆的空间,但矛盾依然存在。民主党上台也要面对这种现实。

民主党上台后,对于其各项政策,批评明显多于赞扬。近日的摇摆更会加剧这种“看衰”的趋势。但总体观察应该还是乐观的。一是世界上和平发展潮流已经成势,欧美两大经济圈的压力,经济危机下各国合作的氛围,使中日必须携手为东亚整合助力。而东亚地区近年的积极变化,尤其是中日关系、台海两岸都已回暖,朝鲜半岛也在可控之中。东亚整合的政治障碍也已基本去除。日本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民主党还是自民党都要走“人间正道”。 二是日本内部的积极变化,与小泉时代已大不一样。日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关头,只是步子不知会迈多大。三是中国作为日本的近邻,会发挥关键作用。因为中国不仅自己需要和平发展机遇,也需要创造周边及世界的“和平发展环境”,其中日本及东亚的比重极大。四是美国在亚洲的因素正向比较积极、建设性方向发展,这从中美、台海、朝核关系中可见一斑。奥巴马获和平奖也是个有利因素。上述种种,都在影响、规定着大的发展方向,民主党本来就是其中积极的一支,尽管还会受到各种制约,但基本心态及政策取向应该不会变。▲ (作者是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黑社会中日关系芝加哥
5月历史大事记
西班牙警方提醒:带狗乞讨多是黑社会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日本开课阻止青少年加入黑社会
日本黑社会也愁老龄化
等……再……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