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有多少洋面孔
2009-10-23
外籍裁判促进公平竞赛 外国教练帮忙提高成绩
本报特约记者 秦纪锋
十一运会跆拳道比赛中的外籍裁判(中)。
全运会被称为“中国人的奥运会”,外国人理所当然被“排除在外”。但在本次山东全运会上,共有12个项目聘请了58名外籍裁判,他们不仅提升了全运成绩的公信力,而且通过言传身教,也促进了国内赛场的裁判水平和竞赛水平。此外,在北京奥运会上锋芒毕露后,外教眼下已成为全运各队的常规武器。实践证明,闭门造车搞不好体育,吸取外国先进经验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外籍裁判广受好评
本届全运会3564人的裁判队伍中,共有58名外籍裁判,他们分布在艺术体操、跆拳道、曲棍球、足球、花样滑冰、帆船、马术等12个项目中,其中以往备受诟病的艺术体操和跆拳道两个打分项目首次引入洋裁判。
据悉,山东全运会跆拳道赛场共邀请了11名外籍技术官员,其中8名为裁判,每位的执法年头至少在15年以上。浙江队教练杨坚敏赛后表示:“各省派出的裁判希望本省选手获胜无可厚非,老外谁都不认识,感情因素少了,显得更公平公正,这次基本上各队感觉都不错。”
的确,通过起用洋裁判、电子护具和“申请录像审议”制度,跆拳道比赛的弃权场次由上届的30场下降到3场。担任此次比赛仲裁委员的英国跆拳道协会副主席林官仁说:“聘请外籍裁判的做法是非常有魄力的创新,最大限度减少了感情因素,维护了比赛的公正性,值得各国借鉴。”
本届艺术体操比赛共引进3名外裁,除严格执法外,10月20日,外裁们还专门为中国的艺术体操教练、运动员和裁判上了一堂培训课。课堂上,来自保加利亚的国际一级裁判米哈依洛娃特意邀请十一运会个人全能季军丁一丹进行了一套带操表演,并借此对中国选手的技术动作和艺术表现力进行了讲解。十一运会艺术体操竞赛委员会副主任王童洁说,中国艺术体操水平不高,裁判能力也有所欠缺,引入外籍裁判可以让国内裁判员更好的了解国际执法的标准和尺度,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外教阵容日益庞大
中国代表团借38名外教之力站到奥运金牌榜最高峰之后,中国体育的洋务运动在本次山东全运会得到进一步深化。首先是各省市不惜重金,依靠外教来提升跆拳道、网球、棒球、田径、游泳、马术等中国体育弱项。例如跆拳道赛场,北京、浙江、西藏均聘请了韩国教练。马术项目除外籍裁判外,此次盛装舞步各参赛队中几乎每队都有1至3名外教,而身着蓝色背心,负责马的健康的兽医官更是非洋人不可。对于全运马术的国际化,中国马术协会秘书长成庆说,中国马术的发展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国际交流是中国马术的必然选择。
同时,作为中国集体项目中的强项,十一运男篮12支球队中有4队聘请了外教,其中江苏和辽宁分别是主教练,天津和广东队则是外籍顾问或外籍助理教练,这也是外教首次现身全运男篮赛场。
请外教怎可临阵磨枪?
本届全运赛场上,仍不时传出“内定冠军”、“人情打分”等杂音。既然失利者屡屡在裁判身上找原因,那么外籍裁判的介入不失为一剂良方。尤其是在跳水、体操、蹦床等“打分”项目上,外籍裁判更应成为“主力”,千万别以为是自己的优势项目就不屑找洋人。
再从外教的去留来看,北京等3支跆拳道队与韩国教练的合同全运会后就终止,斯洛伐克教练库班在湖北赛艇队只待了26天,“时间太短了,我不可能让这些队员发生很大变化,更无法解决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天津男篮更是只让国家女篮外教汤姆林森为他们磨了10天枪。
北京奥运会后,38位外教走得只剩下1人,全运会上,他们又短暂上马。这种间歇式的“洋务运动”难道只是精兵简政的考虑?摒弃功利、着手基层,中国体育必须把目光放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