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动画创作人才提高视觉素养之必要性

2009-10-23

电影文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必要性

杨 嵩

[摘要]视觉素养能力结构的三个层面:视觉思维、视觉理解、视觉交流贯穿于动画制作与生产过程中关键的创作环节,因而动画创作人员的视觉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优劣,同时动画创作人才的双重身份——视觉信息的消费者、接收者与视觉信息的创造者,也决定了必须提高视觉素养,才有可能缔造视觉神话。

[关键词]动画创作人才;视觉素养;必要性

大众“读图时代”,图像不再是米歇尔所认为的“有可能像‘女人那样,是软弱无力的,……那种将图像视为权利斗争武器的批判和分析,就显得与杀鸡用牛刀无异了。”…面对美日韩三国动漫联军的汹汹来势,发展中国动漫自然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并一度提出“动漫救国”的论调。然而从《魔比斯环》到《风云决》,我们离动画创作大国的路究竟还有多远?

一、视觉素养及其与动画创作的关系

阿尔文·托夫勒在他的未来学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指出人类正在孕育三种文盲: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视觉文化文盲,其中甚至不被人意识到的“视觉文化文盲”已经越来越影响着人对外界环境的认识、理解。扫除“视觉文化文盲”,我们需要提高“视觉素养”,而视觉素养就是“人们运用视觉思维,对视觉信息有效地获取(读懂)、处理、理解、欣赏、交流和使用,进而能够评价和创作视觉信息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视觉素养能力结构的三个层面:视觉思维、视觉理解和视觉交流。视觉思维是一种在获取信息时用视觉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视觉理解是视觉主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历等对视觉对象的主观建构,把部分信息从背景中提炼出来的过程;视觉交流是创作视觉信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相对于视觉素养能力结构的三个层面,可以发现与动画创作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通常影片动画作品的创作和生产可以大致分为前期制作、中期创作与生产、后期作业三大阶段。具体包括前期的剧本、故事板、制作计划、形象设计,中期的声音创作、图像创作,后期编辑、特效、输出、上映。从动画流程的开始,剧本作为整部影片的基石,对于编剧的要求其实很高,表面上看来,剧本属于文字层面,和视觉无关,但剧本的编写实质上是一次将脑中的视觉意象转化为潜视觉文字符号的过程。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个优秀编剧必备的素质,在产生剧本的过程中视觉思维远重要于逻辑思维,这就要求编剧也要有着较高的视觉素养。当剧本完成以后,导演根据剧本绘制故事板,而设计人员则需要创作出人物等造型,这一过程是通过对剧本潜视觉文字符号的理解,将其转换为视觉符号,需要导演和设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视觉思维能力和丰富的视觉形象想象力,也包含视觉交流的行为,是其后创作的依据。而之后的创作者通过对已有的剧本、故事板、造型设计等的视觉理解,运用视觉思维完成动画电影的制作。当电影上映时,观众通过观看影片,得到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对故事的主题、创作人员的审美和主观意图的视觉理解,而创作者则通过银幕完成了与观众的视觉交流。

纵观一部动画电影从产生到上映的过程,视觉素养的三个层面始终贯穿其中,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明确地看出,视觉素养能力结构的三个层面作用于关键的动画创作环节,创作者的视觉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

二、《风云决》反映出的当代中国动画人才的

视觉素养状况

视觉素养并不是“看”的能力,而是要“看懂”“看好”,并在此基础之上能够进一步高效地创作视觉信息以传达自己意图的能力。一部动画反映出一群创作人员的视觉素养。2008年出品的动画电影《风云决》改编白香港漫画宗师马荣成的巨作,集结了著名的音乐人、编剧和电影演员配音,联合中国目前最强的动画师打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能代表中国目前动画创作人员的最好素养。然而这部影片收效不大,原因在于影片自身,尤其是视觉方面,即使特效华丽、画面精致,却掩盖不了以下不足:

从剧情设计和剧本编写上看,《风云决》改编于漫画《风云》,而其漫画也被多次搬上电视、电影,剧情为大众熟悉,动画又没有在剧情上做大的突破,叙事手法单一,同时影片所宣扬的江湖道义与恩仇又与观众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

作为影片的主体,人物的设计与刻画是最重要的部分,《风云决》中的主角,长发飘飘的聂风与一头卷发的步惊云,尤其聂风的面部设计颇为阴柔,还透着日式动画阴美少年的气息,而步惊云、紫凝等形象以及傲决部下的武士也让人不免想起日本动画《火影忍者》,显然在动画人物造型上该片没有形成自己的特点。相对于人物造型的设计,人物的刻画更加重要,然而从刻画上来看,该片的人物也不生动,让人感觉不到故事发展对主角内心的强烈冲击。例如在片尾无名要求步惊云杀死人魔的聂风时,梦护在聂风的前面,带着泣声大喊道“不”,然而此时角色并没有什么表情,完全没有体现出人物应有的悲怆心境,只能借助声音在听觉上稍微弥补。另外从角色的设置上,几个孩子和主要情节没有多大关系,只是起到了娱乐、活跃氛围的作用,即使没有他们,对故事也没有影响。

马尔丹曾说:“运动正是电影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其中运动包括角色和镜头的运动,从人物运动上来看,该片的人物运动不如宫崎骏的“飞翔”所带来的豪放,亦没有今敏“奔跑”所带来的压抑。作为卖点的打斗,虽然研究了众多真人武打动作,但是动作是动画中的难点,并没有得到很好表现,也体现出创作人员的观察力不够,未能把握到关键。在镜头的运用上,影片中一个8秒的快速镜头及一个40秒的长镜头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快速镜头推出了挂在树杈上的聂风,然而从镜头前后速度关系的突兀以及镜头表现内容的无意义两方面来看,属于多余之笔;长镜头展现了大量的场景内容,耗费创作人员数月的精力绘制,然而内容中的大部场景并未在其后故事中出现,如果说导演试图通过该长镜头暗示段浪的野心和对傲决的虎视眈眈,那么这个镜头的表现形式上还应再仔细推敲,再者如此精力刻画一位非主角人物,有些本末倒置。波布克曾说过:“只有当情节需要时,运动才是合适的。永远不要过多运用运动效果或是为运动而运动。”

动画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直接诉诸于视觉和听觉,除了内容之美,还需要有表达之美。作为动画主要表达手段的视觉语言,不只是直观呈现对象,也需要上升至意境乃至意义层面。索绪尔在结构主义语言学中提出了语言的符号性特征,而符号则是能代表其他东西的事物,并非事物本身,它包含着表示形、音的“能指”和表意的“所指”。其中多层次的“所指”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的高低。从《风云决》的视觉语言分析来看,人物造型的失败、刻画的贫乏、画面承载意义的浅薄、动作的不到位等原因,反映出创作人员观察力、想象力和用图像表达思想的能力等都还较薄弱,体现出他们的视觉素养水平不高。

三、动画创作人才提高视觉素养之必要性

动画专业学科和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其“艺术”“技术”“人文”的三重属性以及视觉信息接收者和创作者的身份。作为双重身份的动画创作人才,不但要具有较强的获取、评价、理解视觉信息的能力,又要具备创造新视觉信息的能力。视觉信息作为一种承载知识和文化的符号,动画创作人员需要对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有深入理解。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置都偏重技术操作或绘画基础,从未接受过专门的视觉素养教育。从西方的教育历史中可以发现不管是早期的“直观教学法”还是近代的“视觉素养教育”,他们都一直关注“图”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从儿童时期就培养了学生很好的形象思维和丰富的创作力。从动画创作领先国的教育来看,显然视觉素养不是天赋,需要后天的培养。

动画创作人员,作为“泛设计”群体中的一类,广泛地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尤其是对于未成人的影响更具深远意义,当今中国的观影群不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被美日韩的动漫联军俘虏,接受了他们审美观、价值观的改造,这无疑加剧了对我国动画原创的需要。然而动画作为“第十艺术”,融合了绘画、音乐、文学、声光手段等等,是一门综合型的艺术,对动画创作人员的要求非常之高,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学、历史、音乐、舞蹈、戏剧、戏曲、雕塑、绘画、建筑等各个艺术门类的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熟悉世界各地的文化背景与风土人情,具有比较熟练驾驭历史题材的能力。”但是现在社会造就的是“专家”,而非“博学”之人,显然满足不了动画对创作人员提出的博学要求。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在做中学,在制作的准备阶段,广泛地了解与正创作中的动画相关的文化背景、特殊角色群的运动方式等等,有效地获取信息、理解、创作。《功夫熊猫》的制作群并不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在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中,建构起富有中国文化传统意境又不失美国文化的优秀作品。而从《风云决》的制作过程可以了解到,不但有原作可以依据,还向诸如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等请教,试图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研究了当今一流武师的动作姿势,并借鉴了一些电影大片的场景,可以说前期也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然而差异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对已有资料没有进行深入的解构,没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反思别人如何表现、表现的重点以及可以从哪些地方突破,同时在创作阶段,没有为意境、寓意的体现找到适合的承载形象,没有对符号的“能指”进行深入的推敲,导致“所指”层次较低。这就需要能够理解和欣赏别人的视觉语言、敏锐地解构视觉信息并赋予意义、发现表现的不足、进行丰富的联想、高效地建构动态视觉形象,而视觉素养是这一切快速且高效的解构与建构行为的前提。

四、结语

视觉素养能力结构的三个层面:视觉思维、视觉理解、视觉交流贯穿于动画制作与生产过程中关键的创作环节,动画创作人员的视觉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优劣,动画创作人才的双重身份——视觉信息的消费者、接收者与是视觉信息的创造者,决定了必须提高视觉素养,才有可能缔造视觉的神话。

猜你喜欢

必要性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