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009-10-23

当代世界 2009年8期
关键词:本币跨境国际化

周 宇

2009年,中国政府正式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经过半年多的准备,7月6日,该试点正式启动。盡管这次试点仅仅涉及到贸易结算,但是其意义远远超越了贸易的范围,它预示着一个重要的时代变化,即中国政府正式打开了人民币走向世界的大门。从这一视点来看,在中国对外金融开放的进程中,2009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人民币对外政策的转折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出标志着人民币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即中国政府正在从传统的“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转向积极将人民币推向世界舞台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这一转变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中国经济崛起必然伴随中国金融的崛起,而中国金融的崛起必然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跨越60年的“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

在过去60中,中国基本上延续了“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早期的“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1年3月,中国政府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国家货币出入境办法》,其内容全面禁止在境外的人民币使用和流通。该办法的出台正式启动了“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的历程。此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这一政策的内容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过若干次的调整。1957年出台的政策规定:允许中国居民出入境携带5元人民币,1987年出台的新政策将5元的限额上调到200元,1993年的新办法又进一步上调到6000元人民币。最近一次调整出现在2005年,本次调整将居民和非居民出入境可携带的人民币金额增加到了2万元。

“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的另一调整内容涉及边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民币在边贸中的使用明显增多。为了将这些非法交易纳入合法渠道,中国政府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1993年5月,中越两国央行签署《中越关于结算与合作协定》,双方同意可以选择双边货币进行边境贸易决算。根据这一协定,1994年云南省正式开通中越人民币边贸结算渠道。由于边贸具有相对分散的性质,因此其结算主要还是使用现金,有关数据显示,边贸总额中通过银行系统的结算只占20%。

二、“非国际化政策”的产物:人民币周边化

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与英镑、美元和日元等国际货币的国际化进程相比,人民币在开始正式的国际化之前,首先经历了周边化这一特殊阶段。从因果关系来看,“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是催生人民币周边化的主要原因。

由于“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禁止一般贸易结算和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使用,因此,人民币无法通过银行系统流入境外,这一状况堵塞了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通道,其结果是,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最早以周边化的形式出现。人民币的周边化在开始阶段具有非法性和自发性,然而,为了促进边贸和加强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中国政府采取了将既成事实合法化的调整,如1993年的边贸人民币结算合法化和2004年的香港人民币存款合法化都属于这类调整。这些政策调整在客观上起到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周边化的作用。

人民币周边化这一特殊现象给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是因为学术界无法根据人民币周边化的现状,对其国际化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这一问题上,相关研究面临两个相互矛盾的事实:一方面,随着人民币信用度的提高,人民币在蒙古、越南、缅甸、老挝、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日渐普及,这些现象表明,人民币已经出现了国际化趋势;但是,另一方面,因为人民币还没有进入正规的国际交易平台,因此如果按照常规的国际化标准进行衡量,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几乎接近于零。通常,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标准包括:占全球和本国进出口结算的份额、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国际债券份额和外汇交易份额等内容。在以上几个项目中,当前人民币只有外汇交易份额的数据,其份额为:2004年,0.05%,2007年,0.25%。该比重低于新加坡元、韩元、波兰兹罗提和印度卢比的份额。

基于人民币周边化这一特殊现象,至今为止,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主要以边境国家和地区人民币流量和存量的估测为主。就存量而言,近年来出现过1000亿、300亿,200亿、100亿和50亿和10亿人民币等多种版本的推测。处于边境地区的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推测:2006年在越南、缅甸和老挝的人民币存量大约为70亿人民币。从香港的情况来看,2004年2月在人民币存款合法化以后,该存款从最初的9亿人民币逐步上升到2008年5月的777亿人民币,此后受人民币升值减速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回落到500多亿人民币,该存款占香港总存款的比重大约为1%。此外,2007年6月—2009年7月,内地法人银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240亿人民币。以上数据反映了人民币周边化的一些基本状况。

三、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正式拉开序幕

通过以上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近60年中,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基本上采取了“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禁止一般贸易结算和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使用。从这一视点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出台标志着人民币对外政策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即它预示着长达60年的“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将退出历史的舞台,由政府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正式拉开序幕。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之所以坚持“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其目的是隔离来自外部的金融风险。单纯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并不存在明显的风险,但是如果要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必然要涉及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否则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很难有发展的空间,然而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却存在明显风险。这一关系意味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会对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形成倒逼机制,即前者会带动后者的变化。考虑到这一内在联系,为了防止倒逼机制引发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开放的风险,中国政府一直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上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基于以上逻辑联系,当中国政府决定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时,这一决定本身表明政府已经做好了推进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开放的准备。在这一意义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只是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的起点。

另外,中国政府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实现人民币从周边化到区域化的转型。如前所述,对一般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限制是导致人民币出现周边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实施,银行结算系统将会把人民币资金送到远离“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如在这次试点中,马来西亚和印尼都属于试点国家,这些国家已经远远超越了“周边”的地理范围,属于典型的亚洲区域内国家,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这些国家的推出,标志着人民币将实现从周边化向区域化的转型。随着这一转型的完成,周边化将融入区域化之中,成为区域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一发展趋势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遵行周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路径。

中国政府启动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的意义

面对人民币对外政策的调整,有两个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第一,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推出“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第二,这一政策的启动为什么会选择2009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仅涉及到本币国际化的一般意义,而且还涉及到人民币国际化的特殊意义。

一、本币国际化的一般意义

从一般本币国际化理论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

其一,可以获得铸币税收入。货币代表了一定量的财富,当一部分货币无限期停留在境外后,该货币发行国可以无偿使用与该货币对应的财富。另外,一旦国际货币贬值,货币发行国还可以获得“通货膨胀税”收入。

其二,本币国际化可以获得短期负债和长期投资的利差收入。为了满足流动性需要,企業和政府通常会以活期存款或短期国债等低收益资产持有国际货币,这些资产形成货币发行国的负债,发行国利用这些资金进行高收益的对外长期投资可以获得利差收入。

其三,在利用本币进行对外贸易结算和投资活动的情况下,本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避免汇率变动风险和免除换汇成本。另外,用本币进行对外融资可以避免由币种错配引起的交易风险。

其四,本币国际化不仅可以为本国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业务发展空间,而且还有助于增强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能力。此外,还能提高本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特殊意义

本币国际化的以上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启动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的必要性,但是却无法解释人民币国际化政策为什么正好开始于2009年左右,而没有出现在其他时期。中国在这一特殊时期出台人民币国际化政策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要求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用反映一国真实财富的购买力评价进行计算, 2006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份额是16.8%,接近美国的19.6%和欧洲39国的19.8%,而且是日本份额6.1%的近3倍。但是,与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相比,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却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经济大国的货币,这一状况不符合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利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迫切需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IMF特别提款权的货币构成如下:美元为44%,欧元为34%,日元为11%,英镑为11%。尽管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是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因此人民币还不是特别提款权的构成货币,这一状况显然不利于发挥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因此,从参与国际金融体系重构这一视点来看,中国也有必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政策。2009年围绕着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展开的大国博弈向我们展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一意义。

第三,作为全球主要债权大国,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保护中国对外投资权益。2007年,中国的对外净资产达10220亿美元,少于日本的21949亿美元,但多于德国的9436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对外债权大国。另外,中国对外总资产近年来急速增加:2004年为9299亿美元、2005年和2006年分别增加到12226亿美元和16442亿美元、2007年又进一步上升到22881亿美元。这些资产的70—80%为美元资产,2008年以来,美元的贬值趋势提高了中国对外投资的风险。鉴于这一状况,降低中国对外投资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开放人民币对外投资业务,鼓励本国居民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投资,为此,中国政府也有必要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后续性政策: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

本文的基本判断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政府的这一政策意向意味着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以后,将会有一系列后续性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出台,这些后续性政策将会涉及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度将主要取决于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速度。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考察这一关系:

第一,从实证研究的视点来看,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非常生动地显示了资本项目开放程度对本币国际化的制约作用。日本政府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鼓励跨境贸易日元结算,但是受资本项目管理的制约,在初期阶段,日元国际化进展得非常缓慢。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元在本国贸易结算中所占的比重,大约在1—2%左右,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份额大约在1%左右。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全面开放资本项目,同一时期日元国际化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元占本国贸易结算的份额迅速上升到30—40%,日元占全球储备资产的份额一度上升到近10%。

第二,从理论上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资本项目下的交易包括外币交易和本币交易,其中,本币交易又包括居民对外人民币投资和非居民对内人民币投资。当前,中国居民对外人民币投资完全处在禁止状态,而非居民对内人民币投资主要局限于QFII投资和香港居民的人民币债券投资。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是指开放以上两种类型的人民币投资,而这一开放又会牵动资本项目下的外币交易。这是因为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性,意味着资本项目下的外币交易可以无条件转化为本币交易,因此,资本项目本币交易的开放意味着资本项目的全面开放。由此可见,资本项目下的本币开放既属于资本项目开放的内容也属于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措施,二者为一个铜币的两面,这正是为什么资本项目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人民币国际化又会带动资本项目开放的原因所在。

第三,就开放顺序而言,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视点来看,尽管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业务开放应该晚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不适当开放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业务,贸易项目下的人民币结算就很难得到发展。

首先,从开放居民对外人民币投资来看,这一投资是向境外输送人民币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是经常收支顺差国,因此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输出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不开放国内居民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渠道,就很难推广贸易项目下的人民币结算。

其次,从开放非居民对境内人民币资产投资的视点来看,开通这一投资渠道有助于提高非居民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而较好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是促进非居民使用人民币的重要条件之一。

最后,在香港开放非居民之间的人民币投资业务,不仅能够推动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为香港企业的贸易融资提供人民币资金来源,从而有助于促进香港与内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金融室主任)

(责任编辑:肖雪晴)

猜你喜欢

本币跨境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进出口银行:将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本币使用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