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口头表达焦虑与性别的关系

2009-10-22彭咏梅

科教导刊 2009年7期

彭咏梅

摘要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一线教师和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篇文章通过调查英语口头表达焦虑和性别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由性别引起焦虑差异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帮助老师和学生更明白两者的关系,克服这一情绪的不良影响,以便促进英语教学。

关键词 语言焦虑 英语口头表达 性别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等。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语言教学专家和研究者开始探索如何把情感发展渗透到语言教学之中。先后出现的教学法如暗示法、沉默法、社团语言学习、全身反应法、自然法等都特别强调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一些国外的学者曾研究过语言焦虑的构成及其与第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焦虑是情感因之一,这个因素通常体现于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Ellis,1994)。从心理学方面讲,焦虑是一种焦虑不安、害怕的状态,而这种焦虑和害怕间接与某个物体或某事相关(Hilgard,Atkinson& Atkinsion,1971,cited in Scovel,1978)。Kleinmann(1978)根据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吧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和妨碍性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通常研究者们认为焦虑由以下三种:特征焦虑、状态焦虑和情景焦虑。Young(1992)发现最能引起外语焦虑的是“说”外语,无论是对于学习者还是教学者。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来自江西中医学院2008级本科的两个B班的学生(按照分级教学的要求,根据考试成绩分班),一共82名。他们于2008年9月入学,由外籍教师任教口语课,平均年龄为18.2岁,学习英语的平均年限为6.8年。

2.2 研究工具

为了揭示英语口头表达焦虑与性别的关系,本研究参考了Horwitz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采用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一共是25个问题。学生接受调查的时间是第一学期的第11周。研究者说明了调查目的,并声明该调查与考试成绩无关。学生拿到问卷后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填完后立即收回。收回的问卷反映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焦虑与性别的关系。笔者通过SPSS11.5社会统计软件的统计,结果显示如下:

其中“性别1”为男性,“性别2”为女性,“item”下的分数为各题所得平均分。

3 结果分析

对于每个问题的选项,研究者采用了五级制评分方法:完全同意5分;同意4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3分;反对2分;完全反对1分。如果问题是与焦虑相反的意思,评分方法为:完全同意1分;同意2分;既不同意也不反对3分;反对4分;完全反对5分。如果每题按存在适度焦虑——既不同意也不反对3分来计算,从以上调查结果数据表明,学生说英语会产生焦虑,而且女生的焦虑高于男生。女生在25个问题中有22题的得分高于男生,除22,23,25 这3题。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女性从小接受的教育教导是她们要表达并意识到焦虑感的存在,因为“忧心”被认为是女性特征(feminine trait)。社会对女性表现出的焦虑更宽容,这使女性更倾向于承认而不是掩饰自己的焦虑感。而相反的是,男性则在现代社会中被定义为“迎接挑战,追求成功”,这促使他们下意识地掩饰或压抑自己的焦虑感。

另外,从生理的角度来看,女性比男性具有“较高的情绪易感性,易察觉到自己与别人的区别及男性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和细微变化。

再次,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女性容易把事情看成对自我的威胁;相反,男性则把很多事情看成自我挑战,态度比较积极。

最后,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英语口头表达要求学生完成某些交际任务,而这些任务是受到时间、话题、内容及回答方式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更容易担心自己表现不够理想,自己的能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从而产生压抑感。

4 总结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女生与男生的焦虑程度存在差异这一事实。广大教师对女性的焦虑应引起重视。教师作为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和大多数测试的实践者,应有意识地承担起控制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焦虑感的责任。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她们,振奋她们的精神,让她们放下包袱,积极地引导她们。另外,还可以利用女性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这一特点,对她们进行正面、积极地暗示,引导她们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达到减轻她们焦虑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Arnold,J. 2000.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Ellis.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 Gardner, R., R. Lalonde, and J. Macpherson,1985.‘Social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Language Learning.

[4] Horwitz E K, Horwitz MB, Cope J. 1986.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J]. MLJ, 70:125-132.

[5] Krashen S.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M]. Torrance,CA.. Laredo Publishing Company.

[5] Kleinmann, H.1977. Avoidance behavior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Language Learning.

[6] Macintyne P D, Gardner R C. 1993. A students contribution to second languagelearning PartⅡ: affective variables [J]. Language Teaching, 26:1-11.

[7] Phillips E M. 1992.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anxiety on students oral test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J] .MLJ, 76:14~26.

[8] Scott M L. 1986. Student affective reactions to oral language tests [J]. Language Testing, 86:99~118.

[9] Scovel T. 1978.The effect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earch [J]. Language Learning, 28:129~142.

[10] Trylong V L. 1987. Aptitude, attitudes, and anxiety: a study of their relationships to achievemen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C].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diana.

[11] Williams M, Burden R L. 2000.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2] Young, D.J.1991. 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 what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5:426-439.

[13] Zeidner,M, 1990.Test anxiety: the state of art[M], New York: Plenum Press.

[14] 陈劼.英语学生课堂焦虑感与口语水平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1997(1).

[15] 范芬.外语学习中外语焦虑的影响. 英语教学科研网,2005.6.

[16] 管玮.语言焦虑对学生英语会话的影响[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3(9).

[17] 郝玫.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状态焦虑的机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18] 李娜.关于女大学生英语测试焦虑状态的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4).

[19]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 武和平.九十年代外语/二语习得动机研究过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