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口译中文化意象的传介

2009-10-22张建华

科教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口译跨文化

张建华

摘 要 口译中对文化意象的传介是个不容忽视的方面。通过对语言文化关系揭示了口译这个语言、文化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这主要体现在各民族对文化意象独特的视角。本文分析的处理口译过程中几种处理文化意象的方式,旨在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际过程。

关键词 口译 文化意象 跨文化 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

法国著名口译理论家达妮卡·赛莱斯科维奇在谈到口译的性质时说,口译就是交流。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准确、得体、流利地为听众揭示和说明讲话人的意思。但口译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译员往往在实际的口译工作中无法完美地帮助谈话双方顺利地完成交流任务,原因之一便是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而产生的文化障碍。本文就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意象的传达展开探讨。

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社会语言学家古德诺夫(W.H.Goodenough)在《文化人力学与语言学》(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中阐述得很清楚: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语言作为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为人类服务的。作为工具,它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文化是一种复杂社会历史现象,具有民族性。从人们对文化不同角度理解和界定来看,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物质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制作的各种实物产品表现出来的,包括建筑物、服饰、食品、用品、工具等等。(2)制度、习俗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出来的,包括制度、法规及相应的设施和风俗习惯等等。(3)精神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和产品表现出来的,即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也包括哲学、科学、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

语言和文化是有机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在学习使用民族语言的同时也是内化该民族文化的过程,二者紧密相关。在口译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过程中,文化意识和认知显得尤为重要,译者有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逐步增强自己的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

2 口译中的文化意象

意象(image)常常见于文学作品,尤其于诗歌中,“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物象,是主观的“意”(情思)和客观的“象”(景物)的有机结合”。意象有直观、简洁、明了、生动和富于意境等特点,能够传达独特的文化内涵,反映各民族的心理,因而古人早有“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文化意象体现着不同民族或社团文化中独特的约定俗成的认知模式,大多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在各个民族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语言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意义。语言中的成语、谚语是各民族语言中最为凝练的部分,它们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特色和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体现着本民族独特的历史、经济、文化内涵。英汉文化意象的差异和错位在成语、谚语中反映得尤为突出。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使用大量富含本民族文化意象的语汇,如“说曹操,曹操到”、“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和英文中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等等。由于口译要求译者“准、顺、快”及“现场、现时、即席、限时”以个体操作的方式完成传译过程,这些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意象给口译者不同程度的带来难题。有时甚至难以传译,给交际双方造成不便和误解。

3 文化意象的处理

英语和汉语都有丰富的习语。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大量使用富含文化意象的语汇,如谚语、典故等无疑增加了口译员的负担。因为习语的口译毕竟不同于普通语的口译,它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技巧去处理。

3.1 直接借用法

尽管不同的语言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但并非各民族语言之间并无相通之处,人类在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过程中也往往在文化上体现出相对的一致性,正是这种共核部分(common core)这使得翻译和跨文化交流得以成为可能。因而对同一文化现象在不同语言的表述上有着相对的一致性,这在口译这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以便有效进行传译。如:

隔墙有耳The walls have ears

火上加油Pour oil on the flame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燕不成夏

Let sleeping dogs lie 勿惹睡狗

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3.2 解释法

由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在汉语中的独特语汇在英语中并无对应的表达,译者直接译出也并无太大的语用意义和交际意义。这时不必局限于原语形式上的束缚,而最好以释意的方法将其传介,这样既不会让听众误会,也能到达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比如,人们有时用“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来相容不景气的状况:王小二可能指某人或某工厂、公司,不必也不宜译出:(下转第144页)(上接第131页)

这公司的情况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1) The deficit of the company has been going up from year to year.

(2)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is deteriorating in recent years.

(3)Things are going from bad to worse for the company with each passing year.

此外,诸如汉语中常见的还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碰了一鼻子灰”、“打开天窗说亮话”等,译者同样可以不必受原文形式限制,而重在传达原文的内涵。

3.3 改译法

有时,英汉语的表达在语言形式上有类似之处,但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会完全不同。在这里,民族心理和情感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例如:“dog”一词,对英美人士而言,可谓意义丰富,多为褒义。他们把狗视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如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还常用“狗”来比喻普通人,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都有走运的那一天);而在汉文化失常带有憎恶,鄙视之义,常见于“狗腿子”、“狗窝”、“走狗”等短语中。同样,中国人认为龙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凝聚力的标志;但在西方文化中,龙则是邪恶势力与毁灭力量的代表, 它常与“monster”、“demon”等联系在一起,其形象往往在文学中是可怖的。他们更推崇用虎或狮来象征强盛,所以若把“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Asianic Tigers”则更能让外宾心领神会。

4 小结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活动,口译不仅体现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而且涉及到诸多的文化因素,而尤以富含文化意象的传介为难。口译过程是个一个复杂的文化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交活动的“三位一体”。语言是文化的主要体现者和依据,撇开语言来谈文化,无异于缘木求鱼。而文化构成了语言的深邃内涵,在口译过程中,译者要按“准、顺、快”的要求完成跨文化交际,译者除了必要的语言技能外,还得努力提高中西方文化修养,不断扩大知识面,力求避免在帮助交谈双方进行交流时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 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 王瑛. 文化背景知识与外语教学[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

[4] 朱徽.中英比较诗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5] 朱佩芬.实用英汉口译技巧[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口译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论《诗经》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再现
浅谈口译笔记重要性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