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喻”教学在“原子”教学中的尝试

2009-10-22吴春周

科教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比喻尝试教学

吴春周

摘 要 在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比喻”教学,使抽象空洞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熟知的鲜活事物,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比喻 教学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比喻”是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其释义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根据“比喻”的释义,在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比喻”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原子”的教学在现行的初中新课标中虽不是重点,只要求了解,但在试题中的运用却涉及到许多这方面的知识。而“原子结构”和“原子的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由于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有限,这一知识点特别抽象,难于理解。在教学中,用“比喻”教学对“原子”的教学进行尝试,效果甚是理想。

原子结构的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现在来学习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见过原子吗?试猜想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出示一个桃子)原子就像这一个桃子一样。原子的结构跟桃子的结构相类似,我们用桃子的结构来帮助学习原子的结构。大家说一说桃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学生作答:桃子是由外果皮、中果皮(桃肉)和内果皮(桃核)三部分组成。

学生演示实验:切桃展示。

教师引导: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教师评价:原子(桃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桃核)和在核外作无规则运动的电子(桃肉)构成。

教师引导:原子核(桃核)能否再分?我们把原子核(桃核)破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学生演示实验:破桃子核。

引导学生观察:半透明的软组织,在软组织的上端有瓜子仁。

教师引导:软组织和瓜子仁相当于原子核里的什么结构?

学生讨论、作答:软组织相当于原子核中的质子,瓜子仁相当于原子核中的中子。

教师评价:评价并小结。

教师引导:整个原子显正电还是负电?你们吃桃子时有被触电的感觉吗?

学生作答:没有触电。可推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中各部分没有正负电。

教师评价:在原子中,中子不带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原子核相当于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又由于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它们的数目相等电性相反,相互抵消,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

教师引导:同学们尝试用框图式的表示方法把原子结构归纳出来。学生讨论、归纳:(略)

师生评价:原子结构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在学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时,教材(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把它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视野”,并且只是简单的介绍。曾听过几个化学教师对“原子的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的教学,他们都是按老教材的教法来讲解,从整个过程来看,都是教师一味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生生互动,缺少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该知识的学习很困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用“比喻”教法对“原子的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进行尝试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学得轻松,易于理解和记忆。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的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电子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是像草原上的一群马儿狂奔乱跑?还是像同学们在运动场的跑道上乱中有序的跑步?

教师评价:电子在核外运动,和同学们在跑道上跑步是一样的,乱中有序。电子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就像同学们按跑道跑步一样。跑道由里往外依次为第一跑道、第二跑道、第三跑道……第六跑道,电子运动和同学们跑步一样也是按“跑道”运动的。由原子核(原子核好比跑道内的足球场)往外依次为第一电子层(第一跑道)、第二电子层(第二跑道)、第三电子层(第三跑道)、……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习三个电子层。

教师引导:哪些电子在第一电子层运动,哪些电子在第二电子层运动,哪些电子在第三电子层运动?电子在各电子层上运动的数目是多少,有什么规定吗?电子运动和同学们在跑道上跑步有哪些相同之处?

教师评价:电子在各层上的运动和同学们在跑道上跑步一样。体力差的同学选择第一跑到,体力好的同学选择第二跑道,体力较好的同学选择第三跑道。同学们的“体力”相当于电子的“能量”。能量低的电子在第一电子层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第二电子层运动,能量较高的电子在第三电子层运动。但电子在各电子层运动的数目是有规定的:第一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电子数≤2),第二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电子数≤8),剩余的电子放在第三电子层(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初中1—18号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对课本P64拓宽视野——“电子的分层排布”和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的学习,尝试下面的练习。

画出9号、13号、16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讨论、尝试:(略)

师生评价:

从学生的学习反馈,这种“比喻”教法比传统的教法更充满生机和活力,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践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种比喻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抽象空洞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熟知的鲜活事物,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具体对象,选择恰当的事物,把它“比喻”到抽象的理论中,使枯燥的教学“活”起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比喻尝试教学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再试试看
买椟dú还珠
再试试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尝试
教育教学
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