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09-10-22冶学建
冶学建
【关键词】语文课 学生 主观能动性
语文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勤于动脑,也就是要学会思考。要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钻研问题,才能探索出科学的奥秘,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一、要帮助学生解放思想,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学生自习的事,是老师和其他人不能取代的,发现问题和钻研问题也需要独立思考。另外,独立思考还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认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学生,决不是一个好学生。要让他们明白真理是无穷尽的。
二、教师要成为善于思考,勇于怀疑的榜样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迷信权威毫无创见的教师,会培养出敢于质疑,善于创新的学生。所以,言传不如身教。
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讲自己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比如,一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某一句的修辞到底是什么,某一课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等。另外,我有时上一节讨论课,让学生就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这样争辩的结果是双方认识的互相补偿,不断完善与共同提高。
三、逼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高质量的问题
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来,这就需要老师“逼”。最初我叫学生提问,学生很不习惯,也不愿发言,我便问他们,有时还给他们“你不问,我就不讲”的威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并不是老师“讲”,而是自己“问”。这样一来,学生都能逐步提出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越来越高。
四、指导学生自己研讨问题
学生一旦自己提出问题,便已经处于学习主动的位置了,而且他们急切的渴望老师解答,但老师不应急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立即予以解答,应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所提问题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关于字词认读和难句理解的问题,第二类关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的问题,第三类是超出课文重点而且是教师也没有思考准备的问题。我认为这三类问题教师都应指导学生钻研、切磋,以寻求尽可能准确的答案。
对于第一类问题,可由学生自己解决,对于第二类问题,虽然直接涉及教学重点,但教师也不宜包办解决,仍应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讨论切磋;对于第三类问题,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可以让他们思考或与老师一起研究。对于一些“怪问题”只要不是大是大非问题,不必强行一致。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有时思考的火花的碰撞就是教师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
思考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完善和创新,一般来说,教师的认识水平远在学生之上,但难免“千虑一失”,同样,虽然课文作者大都是已有定论的写作大家,但受历史的局限和其他原因,其作品决不可能说就完美的无可挑剔。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和课文作者,并不是让学生都成为偏唱反调“抬杠高手,”而是让学生实事求是,唯真理是人的科学精神和独立人格,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普遍具备这种独立思考,深入探索的精神品质,那不正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