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教育中创新素质的重要性

2009-10-22

商情 2009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性素质素质教育

韦 国

【摘 要】创新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它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育内容的更新,而且更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命。创新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

【关键词】创新素质 教育

一、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

如何认识创新素质教育,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创新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思考教育问题就不能离开这个重大的课题,那么,什么是创新素质教育呢?创新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必须强调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里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如果少年发明家能出现也是非常好的事,更包括已有的,但对学生个体来说是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这里,关键是使他们具有求新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而不是要他们时时处处搞发明创造。

创新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新颖”是创新的本质特征。从“新颖”的层次来讲,分为原创和再创。即包括了前所未有的发现,也包括对原有材料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由此可知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是创新,是一种原创。二是再次发现或重新组合也是创新,是再创造。创新性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价值观念、人格品质,这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素质,是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二、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

传统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我国当今倡导的创新教育格格不入。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面临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素质教育。

从传统教育转向创新教育,必须以教育创新实现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绝对不是可以独立单列的专项教育,培育创新素质的任务要靠整个教育体系以积极自觉的努力来承担。从根本上说,以弘扬“创新”的主旨,实现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才是实施创新教育最可靠的途径。教育急需振奋培育创新的正面力量,谋求“创新”功能的最大发挥,针对根深蒂固的“五式”现象,必须大张旗鼓地倡导并坚定不移地追求教育的“民主”、“开放”与“创新”,以期改变“双重力量”对比的现有格局。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技能;创新教育就是现有教育之外附加一些新措施;创新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因此,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时,就要注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既要努力发展全体学生的创新性素质,又要注意培养有特长的少数尖子学生。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努力使其成为创造型人才。

三、创新素质教育的内容

1.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也指出,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创新思维是产生于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产生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于那种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本护照”中的“事业心与开拓精神”或彼德•圣吉“五项修炼”中的“自我超越”境界。

2.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创新教育与教学必须着力培养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

3.创新技能的培养。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构。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更要加强以实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创新才能才有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除创新情感外,个性在创新力的形成和创新活动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新成就的不同。创新个性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说,教育对象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与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面临第三次人类文明──知识经济的到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及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位与发展速度,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地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只有打破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我们坚信,在教育创新的推动之下,创新教育一定能承担起知识和技术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伟大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国强.设计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模式探究[J].装饰, 2004,(4).

[2]朱宗顺.现代学校教育导论[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方芳.试论现行高等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今日教育,2004,(1).

[4]马春东.营造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团[J].装饰,2002,(1).

猜你喜欢

创新性素质素质教育
关于自动化缝制连续缝的研究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教学改革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