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充满和谐之美

2009-10-22马爱国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课堂教学

马爱国

课堂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流动的过程,它包含着多种因素: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学习形式、课堂情境等。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好这些相关因素,使它们在课堂上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就恰当的处理了这些相关因素,师生的情感沟通非常和谐,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课堂中充满了和谐之美。

一、创建师生关系的和谐之美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劳动的成功与否,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情智现状。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嗓子也痒。你们为我打分。要让我接受你的分,请说出理由。

师:(范读)给我打多少分?

生1:九十九点五。

师:为什么给我这么高的分数?

生1:因为朗读很流利。

师:为什么少零点五分?

生1:你读“扫”老是有斜音。

师:我是丹阳人,现在南京工作。是不是有点口音。你打多少分?

生2:一百分。

师:你给我打多少分?

生3:对不起,我给你打八十五分。

师:为什么?

生3:你的情感太过了。

师:你来教教孙老师。(学生读。)

师:你们觉得谁读得好?

生4:我也给你打八十五分,因为碜得慌,我都起鸡皮疙瘩了。感情太过了。

师:我还以为我自己读得好,原来感情太过了。好,你来做做老师的老师,读一读。

师:听得很舒服。认为孙老师读得好的举手,(少数),认为学生读得好的举手(多数)。

师:我在这儿找到了老师。你是我的老师(与学生握手)。

师:看来,老师回去还得琢磨琢磨,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不时出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师能蹲下来看学生,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并让学生做自己的老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避免了无谓的烦恼、争端等,在互尊和谐的环境里一起学习,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创建教学内容的和谐之美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的传统地、表象地分析上,而应重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拓展每个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其阅读量,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以达到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形成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比如下面这个片段:

师:听同学读书,我想到了一句话: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中国古人就有这句话,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拿出笔来,默读课文,看谁能发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不仅能发出小的问题,还能发现大的问题。

生默读,师指导。同座位同学开始交流,然后班内交流。总结出以下六个问题,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并署上姓名:

(1)扫一程、歇一程,“程”是什么意思?

(2)课题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什么要写这只鸟呢?

(3)为什么笑声只回到住处,不伴他一生?

(4)为什么一杯热茶就能把他们的心灵沟通?

(5)他早该退休,为什么还不退休?

(6)小伙子跑得气喘,为什么七十岁的老人却不累呢?

品读课文时,老师又这样做:

师:短短一节课,提出六个问题。为自己喝彩。这六个问题,怎么学?请你们帮孙老师出点子,越多越好。

生:以一个问题来解决其他问题。

师:用一个问题代替其他问题,这是什么方法?就像毛主席说的一样,抓主要矛盾。你小小年纪跟毛主席差不多。

师:为什么游客累,而老人不累?三十年后还能再见面吗?(板书:累?岁?)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围绕着两个问题品读课文。)

这样的设计,与课文内容达到互相辉映、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能让学生把学得的形式举一反三,由课内到课外,不仅“授之以鱼”,也做到了“授之以渔”,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组和扩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构建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创建教学语言的和谐之美

激励性的教学语言能使语文课堂更有活力。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感受、看法,一味地叫好,课堂中“真了不起”、“你真棒”、“表扬他”、“不错”……不绝于耳。的确,学生是需要鼓励,但很多时候这种缺乏激励性、不求实效的“廉价表扬”,不但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不能真正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反而会把他们引向思维的歧途,步入思维的误区,这是“伪激励”。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孙老师能准确把握评价尺度,针对学生的长处与不足,以自然、真诚、温馨、委婉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还善于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缓和课堂上紧张的学习气氛,调节疲倦的学习心理状态,创造出了一个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和谐课堂。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几段孙老师激励性的话语:

(1)这是小问题。你有了小进步,你是个小小的思想家。今天孙老师给大家最高的奖赏,就是把你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你叫什么名字?写上自己的名字。看谁还是今天的思想家?

(2)这是第二个思想的火花。看看还能产生多少思想家?

(3)你可真是孙老师的知音啊!你这样的人不是思想家,谁是思想家呢?写在黑板上。

(4)同学们提的这六个问题我觉得真了不起啊!这是六个思想,六个智慧的火花。

(5)用一个问题代替其他问题,这是什么方法?就像毛主席说的一样,抓主要矛盾。你小小年纪跟毛主席差不多。

(6)你真会评课,就像个小老师,而且讲的话比老师的水平还要高。

(7)这是读书的高境界,我为你感到自豪。

(8)给点掌声。多美的话啊!真令人佩服。

……

人都是需要别人肯定和夸赞的。试想,在孙老师这热情如火又略带幽默的话语激励下,学生怎么会不乐于参与、自主探究呢?从这一点来说,孙老师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鼓励,能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鼓励,能使学生由矮子变成巨人;鼓励,能使学生由懦夫变成勇士。概言之,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自主!

四、创建学习形式的和谐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作为语文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形式。合作便是一种美的和谐。例如孙老师让学生先看书自己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再把这些问题交由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课堂上到处闪耀着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许多有价值的争辩也由此产生。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三十年后还能再见面吗?拿起书,读一读,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

生:他不愿去世。

师:这个理由我不赞同。

生:我觉得他能活到一百岁。因为他天天扫、天天运动,生命在于运动,所以能活到一百岁。

师:向他鼓掌。

生:因为他乐观。

师:对,还有吗?

生:我反对。因为引用海涅说的一句话:一切都有定数。所以说不准。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体会一下。

师:这位扫路人豁达、乐观,人的品格高低不看他地位的高低,不看他金钱的多少,而在于他内在的品质。这就是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从以上教学中可看出,孙老师具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形式。

五、创建课堂情境的和谐之美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情境的和谐,关键在于教师要潜身心地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结构、语言、思想、情感等,然后借助语言等手段设计出适合本课,且又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谈谈看到课题后的想法,然后选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让学生评价老师的教学以及请同学们提出怎样上好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性地去发现和探究学习中的“大疑”问题,自始至终都是学生与教师和文本之间在进行对话;最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展示,实现了心与情的和谐,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了,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和谐。

“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孙双金老师坚持用这样的课堂新理念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他的课堂始终充溢着民主而融洽地平等对话,闪现着学生思维生成时的串串火花,飞扬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