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零售业别被外企抄后路

2009-10-22

环球时报 2009-10-22
关键词:沃尔玛零售业巨头

周子勋

最近风闻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将收购法国家乐福在中国的业务,消息虽不确切,但“有实力接手的只有沃尔玛”的论断却也并非虚言。面对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市场不断跑马圈地,中国零售业如果不整合行业、出手接招,势必丧失金融危机带来的发展机遇。

这绝非危言耸听。目前,世界50强的零售企业中,有70%在中国布下了棋子。知名的零售业巨头除了沃尔玛和家乐福,还有麦德龙、宜家、欧尚、TESCO(特易购)、大润发等。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国家的消费需求出现下降,消费习惯也因收入减少而变化,国际零售业巨头更加依赖中国市场的避风港作用。今年以来,沃尔玛在中国的扩张势头显而易见。截至今年9月,其新开店数量已经达到35家,而往年年均开新店为10到20家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零售巨头已经渗透到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以外的二三线城市,针对区域零售商的兼并、整合成为行业未来的趋势。不过,10月19日,韩国乐天完成了对江苏时代零售的并购,令物美公司铩羽而归。在这轮商战中,本土零售业表现堪忧。

与外资零售巨头相比,中国零售业近30年的发展已经走完了外国零售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显然还没法与国外零售企业相媲美。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公布的2008年中国零售行业百强企业排名,“中国连锁百强”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1.32%,而国外零售企业的平均净利润率已达2.22%。其中,中国最大的零售集团百联集团(联华超市的母公司)拥有由6418余家卖场、便利店、百货商店等组成的销售网络,但销售能力不到家乐福(截至今年9月,在国内店面139家)的3倍。

中外零售企业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笔者认为,主要是国内零售企业在管理上还是沿用着传统销售模式,供应链成本是其最大软肋,价格缺乏竞争优势。当前,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手段,零售业已进入转型期,经营粗放和营销的单一价格方式,已渐被国外零售业巨头所淘汰。同时,我国零售企业“千店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制约了商家的竞争能力。然而,去年以来,本土零售企业仍把大量资金、资源用于打价格战,导致行业企业盈利能力因大幅度促销和规模效益下降而变弱。

相比而言,外资零售企业对经营理念、营销手段的掌握,使其能对中国企业发起强大的冲击。沃尔玛对信息技术十分重视,甚至拥有自己的全球卫星用以监测运营成本;在营销方面,它不断推出自有品牌产品,甚至借力中国企业组织农民为其生产农产品,谋求掌控整个产业链条降低成本,这也是沃尔玛可以“天天低价”的原因。正如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所指出,“他们不是在开店, 而是在做整个产业链的整合”, 沃尔玛目前的战略“根本不是在门店里进行杀价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一起竞争”。

可见,外资零售企业之所以能多业态扩张,能在二三线城市布局,并购国内地方零售企业,关键在于它们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握。因此,国内零售企业不仅要在服务和管理上进行升级,摆脱过去那种纯粹的价格竞争路线,更要专注于管理上的完善,将资金投入到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店面再装修等方面,以提高长期的业务竞争力。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争夺将是一个新的战场,如果不去跟进,仍然埋首于价格战的低层次竞争中,中国零售业就会失去未来发展的机遇,只能在外资零售巨头一轮又一轮的跑马圈地中保持沉默。▲(作者是安邦集团研究部行业分析师。)

猜你喜欢

沃尔玛零售业巨头
药业巨头毁于谎言
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的逐步回归分析
机会绝不仅仅属于巨头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沃尔玛半年内三度增持京东
小黄人“三巨头”档案 Adela
Retail Therapy
沃尔玛再曝供应商货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