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说“公务”
2009-10-22陈四益
陈四益
世风日下的根由在官风日下。官风日下的一大表现,就是在“公务”的旗号下,无所不为,无所不敢为。整饬官风政纪的初阶,就是要官员知道,他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怎么干就可以怎么干。这不在说,而在做;不在劝诫,而在厉行。
“公务”,据《辞海》解释,就是公事。《现代汉语词典》稍详,说是“关于国家或集体的事务”,好像没有疑义。但到了实际生活中,问题还是很多。
二
吃饭,人人之所需。对俗人来说,吃饭无疑是私事,要卖力气去挣才有得吃,所以把工作之目的称为“糊口”。糊口者,吃饭也。但到了大大小小的官员那里,情况就两样了,工作不是为了吃饭,吃饭倒是为了工作。所以吃饭不叫吃饭,叫 “应酬”。应酬固然也存在于私人间,但官员的朋友非同小可,不是少不了要借重或借助的主儿,就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关系”,联络沟通,能说同公务无关?最佳的沟通时机,自然是酒酣耳热之际——呼朋引类,大献殷勤,明码交易,暗箱操作,此其时也。所以,吃饭也就成了官员的“公务”。每年的公务吃喝,据说在3000亿左右。
三
出行,也是人人之所需。但上班、下班、吃饭、会友、旅游、休闲,对普通百姓来说都是私事,所以乘公交、叫出租、买私车,天经地义,都得自己掏钱。大小官员就不同了,上下班自然都是公务;赴宴,也是公务;即便举家休闲,玩水游山,也可名之曰“考察”。“考察”自然是公款报销。当然,能借考察之名的都要有较高官衔,中下级官员轮不上“考察”,便有变通的办法,叫做“安排”。开会可以是安排,讲课可以是安排,选点也可以是安排,无非名目而已,虽不如“考察”之前呼后拥,也一样鞍前马后有人照应。款项自然都是公务支出,不会掏私人的腰包。据说公务用车,每年也近3000亿。
四
过去的办法,住房全由公家分配。上自中央领导,下至平头百姓,无不如此。除了农村的民房私有,城里能有私房的比例极小。公家分配,自然又要按级别,哪一级住几间房,载诸文件,但也要看所在单位房源如何。在大学读书时,看到年轻教师要想分到筒子楼里一间房子,不知要受几多煎熬,很是寒心。后来“房改”了,要自己掏钱买房了,说是要“居者有其屋”,但房价飙升,平民百姓还是望房兴叹。有钱的主儿则几套几套地买,倒来倒去大发其财。但那毕竟是自己掏钱(靠贪污受贿坑蒙拐骗弄钱是另外回事,姑不议)。但是官员不同,有的未退休时住公家院子,退休时又另发公帑为他修建宅邸;有的等不及,在位时就用公款为自家盖房;有的是半买半送,占尽便宜;有的是……反正猫有猫道,狗有狗道,不是直接动用公款,就是动用权力做交易——买单的都是国库。到底每年花销多少,因无数据公布,不好妄揣。
五
最令人不解的是,吸烟也要用公款,还有专有名称,叫做“公务用烟”。这“公务用烟”到底花掉多少库银?没见过统计局的权威数据,只知道江苏一个小镇一个月就用掉了“公务用烟”一千好几百包。湖北好几个县,每年每县“公务用烟”的指标便是几万条。完不成要罚,超额还有奖,每年耗费公款都在数百万元。一个县数百万,全国近3000个县,县上有市,市上有省,中央还有各部委局办,每年烧掉多少票子也真难以计算。吸烟是个人嗜好,并非公务之必须。公务活动场所如办公室、会议室等地都是禁止吸烟的地方,何以还要有“公务用烟”,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它就是存在,而且报刊对此事的批评历有年矣,“公务用烟”竟岿然不动。这也算奇事一桩。
六
烟可以“公务”,还有什么不可“公务”?洗头洗脚在有些地方已是宴客之后的程序性项目。洗浴、按摩在有些地方也成了官员的休闲福利。甚至列国周游,嫖娼宿妓,海外豪赌,也都有公款买单的名目,当然这些还得偷偷干,不像“公务用烟”可以堂而皇之发“红头文件”。
七
这一阵儿,大倡“国学”,但似乎关注点都在小孩子身上。小小年纪,穿上长袍,摇头晃脑读《三字经》,好像就可以挽世风于既颓。但若官员们这种以“公务”之名,行肥己之实的现状不改,《三字经》是敌不过世风的。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要小孩子奉公守法,大人,尤其是各级官员能否取信于民,是比几百部《三字经》更管用的。
八
世风日下的根由在官风日下。官风日下的一大表现,就是在“公务”的旗号下,无所不为,无所不敢为。整饬官风政纪的初阶,就是要官员知道,他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想怎么干就可以怎么干。这不在说,而在做;不在劝诫,而在厉行。
九
永厚先生作《公务八卦图》。图虽八卦,却不止于八。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公务”的花样也是层出不尽的。即如为了改革公车消费,一些地方开始为官员发放乘车补贴,一个不大的什么长,一月补贴就达6000多元,比他的法定工资还高。至于发放补贴之后是否公车照坐,尚是未定之数。即便真个取消了公车,也还会有下属或其他什么人以借用之类名义把“私车”送上门来。当然,借用是不会没有回报的,最后买单者恐怕还是“公家”。若事前未曾虑及,补贴到手,又出了新的花样,改革最终仍会归于失败。
十
公务就是公务。不可把什么都纳入“公务”。无限扩大“公务”的范围,什么都要公款买单,百姓是供养不起的。如此官风,将使百姓失去对政府的信任。种种迹象表明,失信之状已见,许多小事,宣示不听,解释不信,终于酿成大祸,就因为那里官员的“公务”已得不到百姓的信任——这才是更值得忧虑的。
(作者系新华通讯社高级编辑、瞭望周刊社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