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形色色的毒杀术

2009-10-22王东梅

文史月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砒霜倭寇军统

王东梅

100多年前,一位哲人就林肯遇刺曾说过:暗杀从未改变过世界历史的进程。然而,暗杀又被人们看成是一门“精妙的艺术”。在五花八门的暗杀方式中,毒杀是最古老、最易施行、也最难防范的一种暗杀方式。

形形色色的毒杀

毒药种类很多,但大体上可分为有机毒和无机毒两种。有机毒药可以从2000多种毒植物,如狼毒头、毒芹、夹竹桃、猩猩木、大黄叶、土豆芽和烟草的尼古丁中提取,也可以从有毒动物,如响尾蛇、眼镜蛇、石鱼和日本河豚等身上提取。化学和金属无机毒药包括砷、铊、氰化物以及碳酰氯一类的毒气等。古代暗杀者所采用的毒药大多为容易得到的有机毒,一旦将毒药掺入食物或饮料之中,人食用后,就会造成严重的食物中毒而难以解救。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由于倭寇耳目灵通,故明军围剿收效不大。公元1554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后改变策略,用暗杀手法大败倭寇。当胡宗宪侦悉一股倭寇从海上直逼嘉兴时,便命人取酒百余罐,内投毒药。随后把酒装在船上,挑选两名精悍士兵穿得衣冠楚楚,像是去慰劳明军的模样,故意驶向倭船必经之路。船行途中果然与倭船相遇,两名士兵弃船而走,留下让倭寇欢喜不已的“美酒”。酒中溶解的有机毒毫无异味,垂涎欲滴的众倭寇将百余罐美酒一饮而尽,结果中毒而死者达数百人之多。在内地集市,胡宗宪亦故伎重演,于倭寇聚集之地乔装打扮,贩卖毒酒,致使300余名倭寇中毒,丧失了作战能力。

中世纪的欧洲真可算得上是个暗杀的时代。在15世纪后叶时,“教皇之子”齐查列·波尔查是神圣教皇军队的正式首领。他率军大肆扩张,夺取意大利中部一个个小公国并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领地。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也不遗余力地为齐查列搜刮钱财而频施暗害之术,遭暗杀者有红衣主教,有齐查列的亲信内侍官,还有他手下的间谍。亚历山大六世和齐查列在暗杀时往往采用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所称的“波尔查毒药”。许多世纪以来,“波尔查毒药”和暗杀一直是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产生了一位文学泰斗莎士比亚。令人称奇的是,莎翁对毒药的知识相当精通,这对后人研究中古毒杀弥足珍贵。在《哈姆莱特》中,国王被他的兄弟毒杀,凶手是用天仙子——一种莨菪胺毒药灌进国王耳朵里而达到目的的。用这种毒药水灌进一个熟睡的人耳中,如果不用抗菌素及时治疗,鼓膜穿孔是常事;而药液会从外耳经由穿孔处进入内耳和口腔,再由耳咽等流进喉咙,吞咽下去。

帝王难逃毒杀劫

1821年5月5日,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去世。有人说,他是天寿已尽,自然死亡,但也有人认为他是被对其心怀不满的随从毒杀的。拿破仑死后,对其尸体进行解剖的7位医生当时对导致他死亡的真正病因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科学结论,拿破仑之死因此成了个谜。1840年,法国人在迁葬拿破仑的遗骸时,发现其尸体完好无腐,看样子好像在熟睡一样,他的脸色与19年前下葬时相比也并无多大改变。

拿破仑晚年患有手脚痉挛及阵痛,很像是慢性中毒的症状。而拿破仑在遗书中也否认他是死于疾病,认定是英国政府及其雇佣的人谋害了自己。于是,在往后的100多年里,围绕拿破仑死因展开了马拉松式的讨论。持“暗杀”说的一方后来加入了一个名叫斯坦福·舒特的瑞典牙科医生,生物学和药理学的丰富知识使他得出拿破仑是因饮酒中毒而死的论断。经过对拿破仑一根头发的检验分析,舒特发现其中含砒霜百万分之十点三八微克,这说明拿破仑生前曾服用过大量的砒霜。医学知识告诉人们,人的头发所含砒霜的正常量大约应是百万分之零点八微克;而拿破仑死时头发中所含的砒霜量竟是正常人的13倍。砒霜的医药名称叫做三氧化二砷,许多博物馆正是用砒霜来做抗腐剂以保藏和制作标本的。拿破仑尸体不腐,正好证明了其体内含有砒霜。

经过缜密分析,专家们进一步确认,拿破仑的管家蒙托隆在掌管藏有拿破仑专用“御酒”房间的钥匙期间,长年在酒中投入适量的砒霜,每投一次,就可以使拿破仑中毒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而且还可以控制药的剂量,使之缓慢中毒而亡。1964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再次对8根拿破仑的头发进行分析,结论是:拿破仑死于慢性砷中毒。

1584年3月18日,沙皇伊凡四世在下象棋时突然暴亡。关于沙皇的死因,历来有两种说法。官方认为是病死的,而非官方则坚持认为是被暗害而死。根据俄国的史料,沙皇是被他的亲信毒死的。他被毒死的佐证是,1963年在修复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教堂时,挖掘出了这位沙皇的墓,通过对其遗骸的化学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汞。法医认为,不能排除中毒的可能性。

在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国人对美国展开了多种方式的情报间谍活动,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发展间谍对美国重要人物实施毒杀。当时身为华盛顿贴身侍卫的托马斯·希奇即被英国人发展成间谍。希奇按照指令,欲在华盛顿爱吃的豌豆中下毒,由于偶然的原因这一阴谋败露,案发后希奇被绞死。

皇帝、总统被毒杀不仅外国有,中国古代也不乏其例。曹操晚年常疑心有人暗害下毒,而他最终亦是死于长期服用毒药(野葛)而引起的慢性中毒。对于雍正皇帝的死因有3说,其一便是认为雍正是因服食丹药中毒死亡的。1735年雍正吃了两个炼丹道士的丹药后,很快便“龙驭上宾”了。他死后第二天,嗣主乾隆突然下旨,将宫中道士统统驱逐出宫,并叮嘱他们严守宫中机密,否则格杀勿论。从这些异常举措中,人们似乎可窥视到雍正可能被毒杀的蛛丝马迹。光绪帝的死因也与毒杀相关。1908年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壮年天子在瀛台去世,次日,74岁高龄的慈禧太后亦一命归西。对于光绪的死因有4说:一说是慈禧太后命人害死了光绪帝;二说是被太监李莲英害死的;三说是被袁世凯害死的;四说是疾病所致。前3说均为暗害,且都与毒杀有关。其中袁世凯的嫌疑最大,据说他派人进药,药中掺毒,致使光绪帝服后身亡。

军统特务的毒杀手段

在现代毒杀活动中,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民党军统曾扮演过活跃的角色,那时军统特务有一项特殊的训练,即执行某项毒杀任务,并由毒药专家对具体执行人员提前单独传授毒药使用方法。余乐醒是军统内有名的毒药专家,负责研究、配制各式各样的毒药。1939年3月间,戴笠曾策划暗杀汪精卫,人们大多只知道军统杀手王鲁翘夜潜汪宅开枪错杀汪的助手曾仲鸣的事,却少有人知道那个筹划已久的投毒计划。

1938年底,汪精卫潜离重庆,经昆明叛逃至越南河内,军统暗杀班子也随之潜入河内。他们见高朗街汪宅大门深锁,楼高窗紧,墙壁平秃,难以爬墙入室行刺,便选择了毒杀。余乐醒和军统天津站站长陈恭澍密谋策划了周密的行动计划。

可是,当余乐醒在进行面包含毒试验时,却发现含毒的那一部分容易发黄变硬,可能会被细心的食者发现,于是决定放弃此法。后来,余乐醒又向陈恭澍介绍了另一种办法。余从一个小盒子里取出一件体积不大、呈圆柱状的金属质的东西,握在手心里,只有一个小头儿微微露出来。手掌稍大一些的人可以完全将它握于掌中,表面看上去好像是一个自然握成的拳头。这个被握在掌中的小东西一头有盖,掀开这个盖,还有一层浮盖,再把浮盖揭掉,顶端有不少小孔,类似于装味精的那种有小孔的小瓶,再往里,装着挥发性很强的液体状药物,如遇热,挥发性更强,吸入人体,可由休克导致死亡。如果将它秘密地置于浴室中,当有人洗浴,室温升高时,它会很快挥发,洗澡人就很难活着出来,此毒杀方案,由于时间紧促,也未被采用。

军统特务还利用毒针作为暗杀武器,令人防不胜防。毒针的结构是:把普通的医用针管伪装在一个特制的金属套筒内,套筒由两节套管组成,针头正好对着套筒端的小孔,平时针头缩在套筒里面,使用时持套筒的一端,用力刺向被暗杀对象,同时把毒药注入其肌体内,然后手一松,针头就会在套筒内的弹簧的作用下,自动缩回套筒中。国民党特务用这种毒针,常常在人群拥挤的场所接近被害对象,进行暗杀活动。这种毒针里面装的是“毒药大王”——余乐醒研制的乌头碱。它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生物碱,其溶液注入人体后,通过消化道及粘膜吸收,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转为麻痹,最后由于呼吸窒息,心脏麻痹、心力衰竭而迅速死亡。乌头碱毒性很大,只需6毫克即可使人致死。而军统特务用的这种毒针,每针含有乌头碱30毫克,如此大剂量的乌头碱,其效力可想而知,任何解毒药也无法救治。(责编 李欣)

猜你喜欢

砒霜倭寇军统
鹤顶红到底是什么毒药?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中统和军统到底有什么区别
明代中日堪合贸易终止原因刍议
《风筝》没告诉你,戴笠并不是吃素的
砒霜可治疗脑癌
试论明朝嘉靖时期倭寇猖獗的政策和制度原因
军统保密慎之又慎
银器不管放在什么毒里都能变黑吗
从明朝倭寇的特点看倭寇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