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姑庵里走出的女大学生

2009-10-22

现代妇女 2009年10期
关键词:香客庙里女婴

阿 淇

在安徽桐城市大关镇的一个小村庄,周围星罗棋布了几十座山,唯有一座山跟其它山完全独立,毫不搭界,村里人都称它为独山。在独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白云庵。释心愿从12岁时来到了这里,一直住在庵里。18年前,一阵啼哭声从寺里传来,释心愿从雪地里捡到了一个孩子,并给孩子起了一个响亮的佛门名字:释戒明。

“那一年的冬天,雪下得特别早。我见到她时,她正缩在一个竹篮里,棉被上都是冰渣,已经一片白茫茫了,那时的戒明,还没现在她自己胳膊粗呢。” 捡孩子时的景象早已刻在了释心愿的心里。

释心愿的一个“大”决定

那是1992年农历10月22日,释心愿在桐城街上的如意庵办事,虽然还是农历的十月,天上却下起了大雪。

从如意庵出来,回山时路过一个热闹的菜市场,旁边有一大堆人围作一团,像是观看一件宝物般,各个伸长了脑袋。释心愿也禁不住好奇,上前一看。“这哪里是一个宝物?明明是一个普通的竹篮啊。”正当释心愿着急赶路,准备离开时,不知道是谁稍稍揭开了竹篮中棉被的一角,看到棉被里的东西释心愿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里面竟然是一个冻得出不了声的娃娃!冰天雪地里,却有这样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这让释心愿迷惑不解。她没有马上赶路,而是悄悄停了下来,想要看看孩子究竟何去何从。

听围观的人说,孩子已经是第五次被送到这里来了。之前有五家人把孩子提了回去,却都因为政策不允许胡乱收养,又都送了回来。一只篮子在冰天雪地里提来提去,放到现在都不敢有人再捡了。释心愿凑上前,小心翼翼掀开了孩子的包裹。这是一个长相可爱的孩子,身上没有穿衣服,只裹着一块毛巾,脸上的眼泪都结了冰,一只耳朵已经被冻得变了颜色,哭哑了的嗓子现在只能偶尔抽搐发出“啊啊”的声音,两只黑溜溜的眼圈在雪地里更是分明,警觉地盯着周边的人。

释心愿动了恻隐之心。她提起竹篮,拨开围观的人群,首先到了医院。“这孩子都冻了这些天了,不知道还正常不正常了?”到了医院,医生听她说明了缘由,马上给女婴诊断起来。低温的时间太长,加上长期没有喂食,这个孱弱的女婴已经奄奄一息,医生给孩子打上点滴,释心愿就一直陪在床边,过了几天,这个孩子居然醒过来了。释心愿连念阿弥陀佛。

尼姑庵里突然多出了一个孩子?这在当时不少人眼里都是极其震惊、甚至不可想象的。当夜里女婴的啼哭透过片片树林传到山下的村里时,想必不少人都在暗暗嘀咕些什么。不过释心愿却没有在意,她望着睡熟的孩子,想给她取一个名字。“就叫一个庵里的名字吧,希望她以后对任何事情都能看得开,看得透,一个明字就可以了。”从此,女婴有了名字,她叫做释戒明,而这个名字的音同于“世界明”,也包含了释心愿对她人生的美好期许。那时的释心愿自己也不过22岁,对于如何养育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毫无经验,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母亲,由母亲带到了村里,一直养到了4岁。

庙里的孩子必定还庙

4岁的戒明已经活蹦乱跳,长得也越来越可爱,非常讨人喜欢。一天,释心愿的母亲带着孩子来到了独山,对出家的女儿说,庙里的孩子必定要还给庙里的,让戒明以后就住在庙里吧。

从此,释戒明便喊释心愿“师公”,喊她的徒弟释宗学“师父”,三个人在寺庙里开始了14年相依为命的生活。

也许是出生时受了风寒,戒明从小就会时不时地抽筋,严重时候,手脚都变了形,而发病的时候十有八九是在夜里。于是,经常能看到释心愿在夜里和徒弟两人,一人抱着孩子,一人打着手电筒,急匆匆地往山下的卫生院跑。大一点的时候释心愿还把她带到了北京,来到协和医院看病,在很多人奇怪的目光中,戒明的病却渐渐好转了。

虽是养在庙里,长在庙里,释戒明却过着跟同龄人一般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庙后就上了山下村中的幼稚园,每天放学时,其他的孩子爸爸妈妈来接,她则是欢喜地冲进释心愿的怀抱,释心愿还特地把农历10月22日这一天当成孩子的生日过,每年都会送戒明一样礼物。

独山跟村落并不相连,沙质的土壤一逢大雨,上下山的路就被冲垮,戒明和师公就只能在寺里呆着,靠半山腰的井水和香客们的贡品过一阵子。山上多雷雨,一闪电打雷,寺里就会断电,而这时,她们就会各自捧着一本书,端着一只小凳,在庙宇的屋檐底下看书。有时候戒明念的是英语,而释心愿颂得是早晚经、大悲咒,这样的情景印着黄墙香炉、青灯古佛,却也相得益彰。

庙里的孩子上大学了

白云庵虽说有30多年的历史了,可却因地方偏僻,香客并不多,除了每月从民政局领取70元的生活费之外,戒明的生活相当拮据。多数的学费都是香客们资助的,就连从小到大的衣裳,也从来没买过,都是些旧衣旧物。

一些新来的香客初见戒明都会好奇地问释心愿庙里怎么会搞个孩子来,戒明有时候自己就会抢着说:捡来的呗。可是随着戒明渐渐长大,“庙里捡来的孩子”这个称呼却让她多少有些不自在。

一位公司老板来庙里进香时也发现了戒明,第二次他还特地带来了一个DV,“他说要把戒明的情况拍了放到网上去,让大家都来帮助她。”心愿师傅说,当这个老板还在一边跟她聊天时,戒明就马上警戒地冲了进来,“我不干,没钱大不了我去打工,不念书了。”强烈的自尊心让戒明受不了别人对她的同情,而她这个特别的名字下也隐藏着一颗倔强的心。

从小到大,没上过补习班,也没请人辅导过,戒明的功课却是出了奇的好。习惯了寺庙里的干净,戒明也住不惯学校的寝室。所以,当她三年前考上当地最好的桐城中学时,释心愿为了照顾她,主动要求下山,来到了桐城街上,在一所已经关闭的寺庙里收拾了两人的住处。

寺庙的一间偏房,便是戒明的“书房”,虽然高考已经结束,可是各种各样的参考书依然把一张破旧的桌子堆得满满当当,而抽屉里,释心愿把她的准考证、毕业证,甚至是初中时候的出入证都收藏的稳稳当当。

“本来戒明应该能考得更好,恰巧高考的时候我的徒弟生病了,胆结石要开刀,她每天考完了还要到医院给她送饭,看着师傅生病她也着急,没有发挥好。”

2009年的高考,释戒明考了557分,已经被安徽农业大学录取,而她或许也将是第一个从寺庙里走出来的大学生。

“念完大学,毕业了找工作,可以让师父们过上好日子。”释戒明的世界一片纯真,大学对她来说,也将是一个新的明亮世界。

(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上网、转载,违者必诉诸法律!)■

(责编 江有汜)

猜你喜欢

香客庙里女婴
百忍寺
点灯
为救女婴列车提速早到
外婆丢弃患病女婴 涉嫌故意杀人被判刑
祈祷
瞎编
年轻男子
草莽皇帝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