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峥嵘岁月,与共和国一起走过的时代女性

2009-10-22本刊编辑部

现代妇女 2009年10期
关键词:女排

本刊编辑部

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六十年的坎坷艰辛,六十年的腾飞发展,六十年的沧桑巨变……共和国的女性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向我们的伟大祖国,献上了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赞歌!

50年代

——我的婚姻我做主

O闪光人物:史良

人物介绍:史良,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新中国第一位司法部女部长。

相关背景:从宋、元、明、清直到民国,一千多年来,有关婚姻的法律一直沿用《唐律·户婚篇》的基本内容。《唐律》规定娶妻无媒不可,如果未经尊亲属同意、没有媒人,擅自结婚要杖打一百。女性无法自立,不得不依赖于男性,追求婚姻自由只是旧中国女性的梦想。

新中国建立初期,女性的地位开始得到改善。1950年,史良主持落实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一举“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等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一张张政府颁发的婚姻证,用法律的形式赋予妇女婚姻自由的权利,中国的妇女终于和男子一样,拥有了爱与被爱的权利。

时代印记:E

我要自己找婆家——刘巧儿

《刘巧儿》是一部著名的描述婚姻自由的评剧作品。农村少女刘巧儿,自小由父亲作主与邻村青年赵柱儿订亲,后来父亲贪图财主王寿昌的财礼,唆使巧儿退婚。巧儿不答应,她早就看上了好青年赵柱儿,自己作主与柱儿订亲,几经周折后巧儿的婚姻如愿以偿。这是由一件发生在40年代甘肃农村的真人真事改编的。2009年,电视剧《苍天》再一次把这段历史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60年代——我把青春献给你

O闪光人物:龚继军

人物介绍:龚继军,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主席。曾多次荣获: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先进女职工干部、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记三等功一次。

相关背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60年代年轻人的崇高理想。

1966年,龚继军刚刚初中毕业,年仅16岁的她正是激情燃烧的年龄,正好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要来她的家乡浙江宁波招人。那时候兵团在年轻人眼里是很神秘的,感觉能去那里就好像是参军一样的,大家都觉得很光荣、很荣耀。

因为名额有限,不少同学写决心书、写血书,表示自己的决心。但是当时龚继军他们还只是初中毕业生,根本不知道新疆在哪里,是个什么环境,父母大多都不同意。龚继军的母亲还把户口本藏起来,即便这样她还是从米缸里找到户口本后马上去办了迁户手续。

等到了新疆她才发现条件确实非常艰苦。没有电影上郁郁葱葱的葡萄架和小树林,满目都是荒凉的戈壁滩,一栋房子都没有,几个老职工敲着脸盆在路边欢迎大家。

十几岁的城市孩子从来没有进行过高强度的劳动。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是大家首先面临的困难。每天天一亮女同学和男同学一样都要开荒。要用扁担筐子挑土,龚继军的肩天天都被磨破,可还是咬牙忍着。这些南方来的孩子吃惯了大米饭,可是新疆只有苞谷面,很多人都咽不下去。白天辛苦地劳作,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这时候父母也给他们写信,一些年轻人动摇了,纷纷回到老家。可是龚继军和大部分同学还是坚持留了下来。一年四季,住着地窝子(注: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一二十平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喝着萝卜汤,吃着大白菜,从开荒、挑土,到收割丰收;从独自一人支援边疆到扎根兵团成家立业。一年又一年,千千万万个“龚继军”们在戈壁滩上奉献着他们的青春。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龚继军从最初连队里的普通职工到班长、副指导员、妇女干事、工会女工部长、工会副主席一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主席,这里面的每一步都是艰辛的,都浸透着她奋斗进取的汗水。回顾这四十年的经历,龚继军很感慨地说:“我热爱这片土地,在这儿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光荣和伟大。”这些兵团的女性把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理想,都留在了这片深情的土地上。

时代印记:E

60年代初青年偶像:“铁姑娘”邢燕子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为了响应党中央的“生产自救”,邢燕子带领“邢燕子突击队”一鼓作气,开垦了荒地560亩;除了垦荒,“燕子突击队”还要治鱼、打苇帘、编草帽辫,往往一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成为生产自救的青年典型。毛泽东生前5次接见过她,周恩来生前13次接见过她。

70年代

——知识就是力量,

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相关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百业待兴,人才匮乏已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最大制约因素。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后,明确指出:“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1977年起,高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高考。

O平凡人的记忆:抱着孩子考大学

我是老三届,返城后在工厂当焊工。1977年,我的孩子才刚一岁。当我得知恢复高考了,脑袋嗡的一下,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考大学!可是这么多年过去,课本早不知道扔到哪去了,当初学到的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我又兴奋,又紧张,一下班,就冲到了新华书店,我从来没有见过新华书店门口排那么长的队伍,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脸庞涨得通红。

捧着课本回到家后,我才冷静下来:我已经结婚了,还有了孩子,岁数也大了,我真的能考上大学吗?幸好我的丈夫很支持我,他也准备参加高考。我俩共用一套课本,互相督促复习,每天晚上我俩轮流抱着孩子,腾出时间让对方看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和丈夫双双考上了大学。那时候的大学校园里,有十几岁的孩子,也有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学习气氛十分浓郁。校园里最流行的口头禅就是“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时代印记:E

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1977年12月11日-13日,全国570万青年开始争夺27万的大学生名额。录取人数是27.29万人,录取比例是3.4%。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高考竞争最激烈的一年,也是参加考试人数创纪录的一年。从1977年冬到1978年夏,半年两季考生共有1160万人。迄今为止,这是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

80年代——顽强拼搏,

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相关背景:80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初期此时,中国女排率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赢得了“五连冠”的殊荣。学习女排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团结起来,振兴中国”成了这一时期整个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

O闪光人物:郎平

人物介绍:郎平,1960年出生,北京市人,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有“铁榔头”之称。

1978年,郎平参加全国排球甲级队联赛,崭露头角,被袁伟民教练看中,与孙晋芳、张蓉芳、陈招娣一起来到郴州女排基地,开始了极为艰苦的训练。说是训练基地,其实就是个四面漏风的大竹棚子。连地板都是竹子铺的,好看是好看,可是一点也不平整,跑在上面还打滑。女排队员们当时每天都要进行高强负荷的训练,膝盖磕青了,大腿被竹毛刺得一条一条的血痕。可队员们谁也没有抱怨,她们说:我们不是来享受的。

吃饭的时候更痛苦。那时候女排队员的体能普遍不行,训练基地就想在饮食上把热量补上去,每天都做药膳鸡给女排姑娘们吃,吃到后来姑娘们一看见药膳鸡就害怕。没办法,又改吃黄油,姑娘们吃不惯,可是为了保持体力硬撑这吃,有些队员是一边哭一边吃。

这些汗水和泪水都没有白流。排球世界杯赛、世界排球锦标赛和奥运会中的排球赛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三个大型排球比赛。女排姑娘们在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四处征战成绩斐然,获得了“五连冠”的殊荣。

时代印记:E

要把光留给人间的张海迪

张海迪的故事在80年代可以说家喻户晓。她五岁时因为患脊髓血管瘤,她高位截瘫。从小张海迪的世界就是一扇窗和一摞书。他的坚韧、勤奋、乐观、美丽感动激励了80年代的许多年轻人。

90年代——走向时尚和文艺的年代

相关背景:

从90年代开始,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文艺繁荣的时代,随着电影和电视的普及,平面媒体近乎爆炸式的发展以及港台、日韩影视歌的流行,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影视明星。正是那个时候,有了四大天王,有了《阿信》。那个年代,几乎每年都会风靡一部电视剧,1991年的《渴望》、19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都是万人空巷的景象。也正是那个时代,第一本时尚杂志《时尚》创刊,《读者》开始成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O闪光人物:巩俐

巩俐,1965年出生。1985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大学二年级时,她被首次执导的张艺谋选中,在影片《红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儿。随着《红高粱》的声誉日隆,巩俐也在海内外声誉大震。

使巩俐的表演迈向高峰的是1992年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秋菊”不仅使巩俐荣膺“金鸡”、“百花”双料影后,而且在第4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这是大陆女演员首次荣获国际大奖。

她的影片《活着》《霸王别姬》《唐伯虎点秋香》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她是中国女星的国际代言人。她创造了中国影人闯荡世界影坛的奇迹。她是第一个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女演员,第一个代言法国化妆品品牌欧莱雅的中国女星,荣获法国骑士荣誉勋章,被“peoplemagazine”收录为世界上最美丽的50个女性之一,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当年那个从红花轿中走下来的小九儿,已经成为很多人关于电影的终极记忆。

时代印记:E

中国首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

90年代,是文艺繁荣的年代,更是性的启蒙年代。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的李银河,抗起了中国性文化的大旗。

21世纪2001-2008

时代印记:E

2001年——战地玫瑰:闾丘露薇

2001年美国攻打阿富汗塔利班,她是全球首位进入阿富汗腹地喀布尔采访的华人女记者,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当面称赞她说,“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

2002年——揉不进沙子的眼睛:刘姝威

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员刘姝威以一篇600字的短文粉碎了蓝田神话。

正是这篇短文,使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但也给刘姝威引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死亡恐吓。她以自己个人的力量坚持着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正是这种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推动了中国股市早日走上正轨。

2003年——“抗艾英雄”:高耀洁

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普通老人,她把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化为一缕缕的阳光,希望能照进艾滋病患者的心间,照亮他们的未来。高耀洁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5位“亚洲英雄”之一,被列为第9位。

2004年——人民的好女儿:任长霞

2004年4月14日,公安局长任长霞不幸因公殉职。任长霞去世后,每天有数万市民自发到医院吊唁,高峰时达到20万人,而登封市常住人口总数还不到63万。

2005年——无声世界的舞者:邰丽华

提起2005年春节晚会,让亿万电视观众最为感动的一幕,就是全部由聋哑演员演绎的舞蹈《千手观音》。作为领舞的邰丽华也因此深深地刻进了人们的记忆里。

2006年——第一位女首富:张茵

2006年10月11日,随着胡润中国百富榜的公布,玖龙造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身价270亿元,成为2006年中国最有钱的女人。

2007年——替夫还债:武秀君

武秀君的丈夫撒手人寰,留下270万元的债务。从法律上讲,武秀君可以放弃继承丈夫的财产和债务。然而,她的选择出人意料。4年多来,她带领着丈夫的工程队四处揽活,目前已还了202万元。

2008年——捍卫圣火:金晶

刚刚过去的2008年,最值得记住的是北京奥运和汶川大地震,而火炬手金晶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责编兰臣)

猜你喜欢

女排
夺冠
女排!冠军!(图片新闻)
女排
让人振奋不已的“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代表:为国著功成
“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杂谈
女排精神
王者归来
美国女排中为什么没有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