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订单“牵手”期货 增收更有保障

2009-10-21常永平

农家参谋 2009年5期
关键词:牵手期货市场现代农业

常永平

农民增收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保持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是保證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供求不断变化,价格自由波动,政府不可能再通过行政手段来保持价格稳定。因此,价格的剧烈波动已成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头号大敌。

近年来,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剧烈变化已成为一种常态,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短,许多农民因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损失惨重,农民增收开始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全面发展。订单成为农产品产销的主要合约形式,广大农户通过订单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建立契约,规定农产品的收购数量、质量及价格,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它已成为广大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增收、减少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20多年订单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订单农业本身也存在着风险,订单并不是一张保障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保险单。订单农业同样要受到市场波动、国家宏观调控及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农业生产还具有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特殊性。现在,一方面是我国订单农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却是订单农业与农民的期望越来越远,履约率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普遍存在。

订单农业种种问题的实质是价格“兑现”。现实情况是:受利益驱使,市场价格高时,农民不一定按合同把产品卖给企业;价格低时,企业又可能压级压价,甚至拒收。农产品订单,有时竟成一纸空文。

订单农业要健康发展,除了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规章、解决双方的诚信问题外,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让订单与期货“牵手”,利用期货市场来引导、规范和解决在发展订单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有效,而且显得尤为重要。

期货市场是商品与金融的融通地,影响商品价格形成的各种政策、经济、自然等因素及未来市场预期在此汇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所形成的价格真实、客观、权威,具有预期导向作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期货合约,能够给出上市品种未来长达一年的预期价格,农民可以根据未来的价格行情来决定自己种什么,种多少,知道能卖什么价,就能与龙头企业签订一份价格合理的订单,并可以据此与对方讨价还价,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功能也可以为农民很好地规避风险。以大豆为例,如果这一年大豆现货价格高涨,就有可能刺激明年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而导致来年价格下跌。为了给尚未收获的大豆买份“保险”,农民可以在现货市场价格较高但作物还未收获的时候,通过龙头企业先在期货市场上把“大豆”以高价卖出,从而避免现货市场中的损失。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民已经从期货市场尝到了甜头。2003年,国内外大豆期货价格创出7年来的新高,黑龙江大部分农民由于不了解信息,仍在低价卖粮,大连商品交易所建议当地政府大力推动期货价格信息下乡,引导豆农以期货价格指导卖豆,当年推动农民多增收10多亿元。2006年春播季节,在素有大豆之乡称号的黑龙江省海伦市,上年低迷不振的大豆价格让农民对当年种什么备感困惑。黑龙江三力期货公司的专家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当时的玉米和期货价格为农民算了一笔账,作出种植玉米比种植大豆每亩实际多收入200多元的预测结论。听了期货专家的分析后,农民们增加了玉米、减少了大豆的播种面积,为避免秋后玉米价格下跌遭受损失,当地农民同时与相关企业签订了订单,企业则择机将这些订单在期货市场卖出。

在东北农村流行着这样一些口头语:“多种两亩,不如卖好一亩”,“生产损失市场补”等等,这些口头语反映了东北农民在期货市场影响下出现的新变化。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期货市场是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中最高级的形式,是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核心。欧美发达国家一个半世纪的实践表明,发达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价格信息并指导生产,规避风险。

让订单“牵手”期货,就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农民的市场信息服务,过去对农民培训只注重农业技术的培训,而忽略了市场信息服务的培训,农民只有了解了市场、理解了市场,熟悉了市场的法则,才能知道种什么,卖多少钱,增收才有可靠的基础,才能更踏实、更实在。

猜你喜欢

牵手期货市场现代农业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展研究
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破解期货市场发展困境的思考
期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