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渔农村初中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
2009-10-21蔡海斌
蔡海斌
我们的渔农村学校的生源基本来自周边海岛乡镇。小学信息技术硬件基础千差万别,加上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差异、教育环境差异的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何才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呢?“差异”面前,教师需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提高。
● 调查为分层教学铺垫条件
笔者让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填写调查表,通过调查初步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与兴趣,为分层教学做好铺垫。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会表现出一些“分化”现象。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优等生是计算机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中等生是在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后进生是那些双基较差,对计算机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的学生。但是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信息技术课是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的,所以对学生座位的恰当安排也是很重要的。笔者曾尝试让优等生们坐在教室的两边,而让中等生和后进生交替坐在教室的中间两排。这种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进行个别辅导以及学生对信息的反馈,由此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教学中的分层实施
1.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达到什么程度。这便于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确定不同学习任务。对于优等生,能够透彻理解本堂课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有难度的习题。中等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后进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方面,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例如,在《用Word制作环保宣传海报》的教学中,我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要求是:掌握“用艺术字作标题、插入图片、插入自选图形”;对优等生除了上面的目标要求,还要求能合理修饰、调整版面布局,使宣传画美观、和谐、自然,通过图文混排的制作和设计,起到更好的宣传环保的作用。
2.教学过程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得。具体来说,即对优等生进行适当扩展和补充,让他们自己摸索探究,并进行讨论;对中等生来说,特别要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机,落实好大纲;对后进生在练习时进行个别辅导,教师甚至需要“手把手”指导。
我以八年级《电子邮件》的教学为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优等生,教师演示用Web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研究其他收发邮件的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等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两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于后进生,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得都相当不错,整堂课的效果很好。需要注意的是,对优等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中等生,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后,还要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后进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多加训练,并对他们耐心辅导。
3.课堂练习的分层
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笔者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作业可分三个层次去要求学生,一种是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给另一种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有余力的同学多进行思考;还有一种,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在《用电子表格检索数据》这节课中,笔者以初二期中考试成绩表为例,设计以下练习:①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关键字递减排序;②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关键字、“总分”为次要关键字递减排序;③筛选出“信息技术”学科85分以上的学生的数据;④筛选出“信息技术”学科85分以上的学生和总分400分以上的学生数据。这4道题由易到难,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后进生可以选前面两道;中等生在做完前面题目的基础上做提高题;而优等生可全做。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4.考核与评价的分层
考核与评价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的一把“尺”。但是,大部分渔农村学生的家庭没有计算机。学生大部分是去亲戚家或者去网吧,才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因此,学生在课后上机练习的机会、次数、时间也是不一样,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而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却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践来判断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针对前面提到的学生操作方面的差异,若考核中用同一把“尺”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是不公平的。所以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分层次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我采用过程性考核与过程性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价内容,包括课堂平时成绩、电子作品考试。每一节课我都要求学生提交作业到教师机,并有效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末再利用一节课集中考核学生的操作水平。过程性考核与过程性评价突破了常见的“一考定成绩”的传统评价模式,对学生日常课上学习情况、课内外的作品完成情况等进行弹性的管理和评价。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我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对于后进生,我先提供一个样板和样板中所需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他们模仿着做。这里,主要看后进生在知识水平上的进步以及提高程度的大小作为评价。我对优等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这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始终,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并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水平。
分层次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后进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较明显,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当然,在渔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目前只是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仍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