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技术

2009-10-21臧兴旺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黑粉病粪肥病株

臧兴旺

玉米黑粉病又称黑穗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是我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极为普遍,一般年份发生较轻,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但暴发年份能造成50%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

1 症状 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少不同的病瘤,病瘤开始为白色,后带粉红色,最后变灰色而破裂,散出黑粉,因此得名瘤黑粉病。

幼苗长到3~5片叶时即可显症;病苗茎叶扭曲畸形,矮缩,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小的病瘤,有的病瘤沿幼茎串生。叶上病瘤多分布在叶片基部近中肋两侧或叶鞘上,病瘤小而多,常串生。茎部病瘤多发生在各节的基部,病瘤大,不规则球状。雄穗病瘤多呈囊状或牛角状,常数个聚积成堆。雄穗轴及以下节发病,由于病瘤生于一侧,常使雄穗向另外一侧弯曲。雌穗发病多在穗顶形成病瘤,病瘤较大,常突破包叶而外露,长角状或不规则形,通常仅个别小花受害长瘤。未侵染的仍可正常结实。整个果穗变成病瘤的情况也偶有所见,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与丝黑穗病的区别。瘤黑粉病的病瘤成熟前切开,轻压常有汁液流出,而丝黑穗的病果穗不呈瘤状,切开挤压很少有汁液流出。稍后很快成为一包黑粉状物,内中并杂有大量丝状维管束残余组织。

2 病原 冬孢子暗褐色浅橄榄色,球形或椭圆形,8~13微米× 8~12微米,表面有明显细刺。冬孢子萌发后生出有4个细胞的担子,侧生4个梭形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或以芽殖方式反复产生次生担孢子,再萌发产生侵染丝。玉蜀黍黑粉菌为异宗配合菌,冬孢子萌发产生的4个担孢子,分为“+”、“一”两种交配型,每种2个。不同交配型担孢子产生的初生菌丝,才能进行性结合,形成双核菌丝,性结合可以在寄主体内,也可在寄主体外进行。双核菌丝成熟后,菌丝断裂。再形成冬孢‘子,即黑粉菌孢子。病原菌的冬孢子没有休眠期,成熟后即可萌发。在自然条件下,分散的冬孢子不易长期存活,但集结成块的冬孢子,无论在地表或土内存活期都较长,干燥后保存在室内经4年仍有24%的萌发率。

冬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6~30℃,最低5~10℃,最高35~38℃。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萌发适温为20~26℃,侵入的适温为26~35℃,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对不良环境的忍耐能力很强,在干燥的情况下,经5周才死亡。一般只要有数小时短时间雨、露、雾,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即可萌发侵入,这对病菌在田间的传播和再侵染十分有利。

该菌生理分化现象明显,目前已报道很多生理小种。各地区还存在有许多生理小种组成的地理型,各地理型间,不论在培养性状上,还是在鉴别寄主的致病性上都有不同。

3 发病规律 玉米收获后,病菌以冬孢子形态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主要初侵染来源。其次,混入粪肥中的冬孢子,如粪肥未经充分腐熟,仍具有发芽力,甚至在粪肥中还能芽殖。

玉米生长期中越冬的冬孢子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便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冬孢子、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可借风、雨、昆虫等媒体传播。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萌发后,可穿透寄主的幼嫩组织或从虫伤及伤口侵入。菌丝在寄主的细胞间和细胞内生长发育,刺激寄主细胞膨大增生而形成病瘤,瘤内的菌丝成熟后断裂为冬孢子。冬孢子能立即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进行再侵染。侵入后的潜育期因部位长短不一,侵入茎秆的经过8~12天后形成病瘤,20~24天病瘤成熟,又产生冬孢子。

黑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主要是温湿度的影响较大。由于冬孢子没有明显的休眠期,遇到合适的温湿度就能萌发,所以一般南方比北方发病轻。玉米生育期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潮湿,或干湿交替,利于发病。因为干旱会削弱玉米的抗病力,多湿利于病原菌萌发侵入。玉米多年连作或收获后不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施用未腐熟粪肥,造成菌源积累多。玉米螟危害等造成伤口都有利于发病。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一般马齿型玉米较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病轻,甜玉米较感病。

4 防治 由于黑粉病是重复侵染的病害;防治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4.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高产、优质、兼抗黑粉病的杂交种,注意发现抗病的地方品种,就地选拔,就地推广使用。

4.2 减少和控制侵染来源:早期割除病瘤,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施用充分腐熟粪肥,减少侵染来源。重病田要实行2~3年轮作。

4.3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不偏施氮肥,防止徒长。在缺少磷钾肥的土壤上,增施磷钾肥,适当施用含锌和含硼的微量元素肥料,对该病有明显防治效果。

4.4 药剂防治:在玉米快抽穗时,用1%的波尔多液喷雾,对病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玉米抽穗前10天左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喷雾,可以减轻黑粉病的再侵染。

猜你喜欢

黑粉病粪肥病株
畜禽粪肥还田最远运输距离及其影响因素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不同粪肥对樱桃萝卜营养品质与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种养结合的种植户粪肥支付意愿研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北疆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2009年新洲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