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存危机与道德拯救

2009-10-21车俊思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德莱塞嘉莉人格

车俊思

摘要:《嘉莉妹妹》是美国作家德莱塞第一部付诸发表并在众多非议中获得出版的作品。多年来,女主人公嘉莉妹妹的形象一直与“贪图享乐”,“自甘堕落”类的字眼联系颇多。本文借助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嘉莉妹妹对正常婚姻的向往与追求、冲破生存困境的张力及对拜金主义世界的再认识等方面重新解读嘉莉妹妹在城市巨大的物质诱惑中,从茫然无助到独立成熟的心路历程,借以重构这一具有丰富人格内涵的艺术形象,而这一艺术形象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莱塞;嘉莉;道德意识;人格

长篇小说《嘉莉妹妹》(1900)是德莱塞的第一部作品,它描写了一位天真无邪的农村少女嘉莉变成喜剧明星的过程。当时的出版商及多数书评员认为它是“伤风败俗”的“坏书”,有教养的美国读者对女主人公嘉莉尤其深恶痛绝,因为他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是:“男人应该刚正不阿,女人应该玉洁冰清。”[1]可是德莱塞不但没有给先后与两个男人有染的嘉莉安排一个悲惨的下场,却让她成了一位名利双收的喜剧演员,这无疑是对体面的美国人所遵循的生活准则的公然挑畔。

距《嘉莉妹妹》的出版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这一代读者掩卷思索,嘉莉妹妹的道德深度与人格定位也一定会激起我们不同的反响。而笔者认为,女主人公嘉莉妹妹这一艺术形象蕴含着更为丰富与积极的内涵:她在城市巨大的物质诱惑中,有过迷茫——对物质生活的无限渴求与盲目追逐;情感上的被动与迷失。然而,令人赞叹的是,她并没有一直沉迷其中,她天性中的美好的品格从来都没有缺失——在为生存的拼搏中,我们读到了她性格中的坚强;与德鲁埃一起生活时的内心挣扎显示了传统道德观对她的深厚影响;在她热爱的喜剧表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为成为一名好演员而身心投入的嘉莉;在事业成功后的多彩世界里,我们惊叹于她面对各种诱惑的超然与平静。

嘉莉不是完美的:她在知识领域涉猎不多;似乎没有很深的内涵;也没有深层次的修养;甚至还有虚荣、肤浅等人性中的某些弱点,然而,这些缺憾更衬托出她身上所独有的个性与魅力。

一、 对正常婚姻的想往与追求——执着而迷茫的嘉莉

嘉莉由始至终都是一个家庭观念与道德意识强烈的人。正是这种强烈的意识,使嘉莉在与德鲁埃生活时常常处于自责与矛盾中,也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嘉莉将感情的天秤倾向了赫斯特伍德,甚至认为自己真的爱上了他——因为她将赫斯特伍德视为一个可以挽救自己道德危机,摆脱自己尴尬处境的理想人选:德鲁埃在她生活窘困时帮助过她,并承诺要娶她,但就是迟迟不去兑现;而嘉莉内心的声音对她说,如果自己不能与德鲁埃正式结婚的话,那么自己就是一个糟糕的嘉莉,一个不正派的女人!此时不在为“面包”发愁的嘉莉虽摆脱了饥饿与贫困,却陷入了另一种危机中——道德困境。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一个人之所以有内心的矛盾与焦虑,那是因为自我在整个人格结构中执行着控制和管理人的行为的职能,它同时服侍着三位严厉的主人——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然而,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常常互不相容,所以自我常表现得软弱无力。“如果自我不得不承认它的软弱,它就会突然产生焦虑。”[2]嘉莉内心的矛盾与不安属于道德性焦虑。道德性焦虑属于正常人的焦虑,不过它是更高水平上的焦虑。因为道德性焦虑的根源来自于超我系统中的良心,良心负责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思想与行为,其方式就是促使自我对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体验,从而使人感到紧张。在生活中,道德高尚的人比道德败坏的人更经常体验到道德焦虑,因为仅仅不好的念头就足以使有道德的人感到无地自容。一个道德不太好的人不具有如此强烈的超我,当他想到或干什么违反道德准则的事时,也不大可能受到良心的谴责。嘉莉属于有强烈道德感的人——正是她强烈的道德感促使她一再催问德鲁埃何时与她结婚。然而,德鲁埃的诺言一直没有实现,与此同时,嘉莉却模糊地意识到了他的弱点;他对其她美女的博爱也使他在嘉莉心中的威信大大降低。不仅如此,邻居海尔太太在片言只语中表达出的道德观,渐渐灌入嘉莉脑中,有一阵子让嘉莉为自己的模糊妻子身份而方寸大乱。嘉莉凭借自己的感受和本能获得了一种“改邪归正”的力量。

仅凭嘉莉的这些内心变化,不难理解,当赫斯特伍德以一个成熟、自信、优雅的男人形象走进嘉莉的生活时,他文雅的外表、殷勤的举动、细腻的感情、诱人的社会地位不能不令嘉莉心动。

以嘉莉当时的处境与心态,我们可以认为她把两种希冀寄托在赫斯特伍德的身上:其一,那时的嘉莉认为风度翩翩的赫斯特伍德会让自己过上她企盼的毫华生活。嘉莉对赫斯特伍德的另一个希冀始于嘉莉的道德意识。她惶恐不安,生怕别人(包括赫斯特伍德)知道自己没有与德鲁埃结婚就生活在一起一事。潜意识中,她希冀着与赫斯特伍德的婚姻使自己摆脱不良名誉的地位,获得道德上的解放。因此,我们注意到,在与赫斯特伍德的几次约会中,“结婚”的提议都是嘉莉主动提出的。当这一结婚的要求最后一次提及时,二人已身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旅馆的房间里。赫斯特伍德终于费尽口舌,赢得了嘉莉的原谅;在向她示爱的时候,嘉莉的一句“你会跟我结婚吗?”再一次让读者感慨于她对能否“结婚”的敏感,而这份敏感显示了她对做一个为社会认可的“好女人”的热切渴求。因此,内心深处,嘉莉是一个有道德感的、正派纯洁的、渴望着正常婚姻生活的传统女人。

二、冲破生存困境的张力:从茫然无助到成熟自力

嘉莉不是一个贪图享乐,自甘堕落的“坏女人”;恰恰相反,她最后的成功是靠着自己的拼博而换来的,她最初心神向往的豪华生活不是赫斯特伍德——嘉莉曾指望与之过上体面高雅生活的男人给予的,而是自己赢来的。不管她的成功有否社会因素或偶然因素,不容置疑的一点是:没有嘉莉自身的坚强性格作后盾,没有嘉莉自身的努力与天分为前提,她是不会走向成功的。这一点与失去工作却常常找借口枯坐在家的赫斯特伍德形成鲜明对比。初到芝加哥的嘉莉与其他美国同胞一样,怀揣着早期美国人所提倡的“诚实和勤奋”就可致富的梦想,憧憬着奔向城市。可是这座繁华的城市似乎没有被这个亲情味很浓,责任感很强的女孩所感动:她到处奔波,四处碰壁。终于嘉莉的命运在与德鲁埃在街上偶遇后发生了改变:德鲁埃为她提供了舒适的住处与衣食无忧的生活。至此,嘉莉凭自己的双手实现梦想的举措暂时告一段落。但此时衣食无忧的她在经济上却是被动与无助的。当她与德鲁埃发生争吵后,德鲁埃离开了嘉莉的住处,这时的她才意识到钱包里只有七块钱的现钱和一些零钱。嘉莉不得不再一次往商业区走去,以期寻找工作。此时的她一心想要清清白白地自食其力。在求职过程中所经历的疑惑、焦虑、自信、失望与渴望等心理变化,增强了嘉莉在面对困境时的心理承受力,为最后她在纽约寻求生存机遇打下了心理基础。

与赫斯特伍德在纽约生活的时候,嘉莉也同样经历了经济上的被动与无助。但她面对困境时的心理已成熟坚强了许多——她不再害怕失去赫斯特伍德后自己无法生存。这无疑是一种透露:潜意识中,她由对赫斯特伍德懒散无为的鄙视而生出了靠自己生存的意识。嘉莉终于在卡西诺剧院谋到了歌舞喜剧演员的职位。

嘉莉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本性中的坚强与勤奋,后天生活的磨炼“锤炼”了她心智上的日渐成熟,对自身潜力的认识与积极利用。初到大城市谋生的嘉莉在生存危机中先后与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走到了一起,他们在物质上都曾让嘉莉过上不愁温饱的生活,然而,在精神方面,他们却远非嘉莉的理想伴侣。另一方面,嘉莉渴望的豪华生活不是他们给予的,而是嘉莉自己赢得的。因此,在冲破生存困境的过程中,嘉莉完成了从茫然无助到独立成熟的转变。

三、对拜金主义世界的再认识——对人生价值的渴求与探索

在嘉莉所处的金钱王国里,人们要想超越巨大的物质诱惑而独善其身是何等的不容易。因为对于处于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转型期的人们来说,主宰与支配宇宙万物的力量就是城市给予人们的强大的物质引诱。但嘉莉令人赞叹之处在于:尽管她知识不够丰富;认识还趋于肤浅,但就是这样一个嘉莉竟然能够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停下脚步,冷眼旁观,她也意识到自己知识上的欠缺;另一方面,正如德莱塞所说,如果说一个人的欲望属于感情领域,金钱很快就会暴露出它的无能为力。

已经取得别人不惜任何代价想要得到的地位的嘉莉却感到了孤独,那些给她写调情信的男人们不能走进嘉莉的内心,因为她心中早已有了完美男人的典型——他集智慧、内涵、远见、善良、坚强、纯洁、厚道于一身,这个理想的典型激发了嘉莉本性中美好的品质,使她能够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周围的世界,思考人生的价值;也只有这个典型,能使嘉莉有意识地弥补知识上的不足,热切地从阅读中汲取知识与智慧。他就是艾姆斯——一个在嘉莉还是赫斯特伍德的妻子时第一次见面接触的年轻人。

或许艾姆斯自己都不知道他对嘉莉的思想有怎样深刻的影响。正是他让嘉莉第一次听说并思考“难道说一个人非得有钱才能幸福吗?”[3]也是他在与嘉莉的交流中使嘉莉懂得:演剧是了不起的艺术;做演员就要当一个好演员。这个在心灵上能够触动嘉莉,在思想上能够引导嘉莉的完美男人与嘉莉再一次相遇在万斯太太家里的时候,嘉莉已成为明星,但她依然渴望着艾姆斯的真知灼见。

第一次与艾姆斯相遇时,艾姆斯的一句“难道说非得有钱才能幸福吗?”使嘉莉开始疑惑金钱的力量;而当嘉莉真正获得成功,不再为金钱而烦恼时,她已切身感到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不能让一个人真正感到满足。这种认识无疑让嘉莉的头脑更加清醒;它促使嘉莉去探索生活的真正价值——艾姆斯的思想与见识就是能够激发嘉莉不断成熟、觉醒与思考的力量源泉。

不错,嘉莉还会渴望无限,亦或体验孤独与忧伤,但她渴望的已不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一份来自如艾姆斯那样理想男人的情感。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恰恰由于嘉莉是一个深受传统生活准则影响的人,故此,她势必认为:自己已不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女人,是不配艾姆斯这样的完美男人的。但如今思想日趋成熟的嘉莉会永远沉浸于自己情感上的遗憾吗?

四、结语

一个世纪过去了,德莱塞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依然像他刚写完时那样新鲜而有活力,即便读者的心态千差万别,但都可以从嘉莉的身上找到共鸣点,从这部小说中寻找到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感应场。嘉莉不是完美的,但嘉莉身上所蕴含着的那种冲破生存困境的执着与坚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我们现代读者不无启迪。

参考文献:

[1][3]西奥多·德莱塞著:《嘉莉妹妹》,潘庆龄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猜你喜欢

德莱塞嘉莉人格
省时间的办法
省时间的办法
省时间的办法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A Naturalistic Reading of Sister Carrie
嘉莉与珍妮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