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弗洛伊德理论角度看《欲望号街车》里布兰奇的悲剧命运

2009-10-21许红彬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欲望号街车弗洛伊德焦虑

许红彬

摘要:本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读了《欲望号街车》里布兰奇悲剧命运,布兰奇的悲剧命运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弗洛伊德的学说。由此可见,剧作家威廉斯在塑造这一人物时受到了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很大影响。

关键词:弗洛伊德;神经官能症;焦虑;压抑;感情转移

一、以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对布兰奇悲剧命运进行分析

弗氏理论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包括了所有原始的本能和欲望,最根本的是性欲冲动。“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和判断,它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之符合“现实”,调节两者之间的冲突。“超我”则代表一种对本我的道德限制,与“本我”处于对立地位,它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在一般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处于平衡状态,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失调就是人的一切行为失常的根源。

威廉斯自小在两种传统(Puritan和Cavalier)的影响下长大, 两种传统的夹击使威廉斯 对性欲既渴望又深觉负罪。在威廉斯身上,“本我”就是其对性欲的强烈的兴趣,“自我”则表现为温柔、沉思和富有同情心,而“超我”则通过“自我”对“本我”产生压抑。当自我足够强大,能够依靠它和知觉系统的关系对“超我”和“本我”进行协调以使它们服从于“现实检验”的时候,个体才能和这个世界和平相处。但威廉斯在青年时代遭遇了辍学、苦工和严酷的社会竞争,其“自我”便在种种压力下退缩了。他曾经一度精神崩溃。

威廉斯将其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布兰奇体现出来。在布兰奇身上,“本我”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欲望的风华正茂的美丽女性,“自我”则显现为典雅、温柔、自信、聪慧的南方淑女。当“自我”具有足够的理性和判断力的时候,它能够将“本我”压抑。因此,她能够按部就班的生活,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填充精神上的空虚感。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和谐却将布兰奇带向了一条死胡同:她的丈夫是同性恋者,这一发现给了布兰奇致命的一击。她不假思索对其丈夫表示出了鄙夷,这种绝然的态度导致了丈夫的自尽。

弗洛伊德理论认为:“自我”协调着“超我”和“本我”,依照现实原则,采取适当的行为措施;“超我”和“本我”则威胁着“自我”,从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布兰奇失去了丈夫,其“本我”便找不到符合“现实检验”的途径得以发泄;同时,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南方闺秀,其“超我”也对“自我”施以严密的约束。因此,处于双重威胁下的布兰奇的“自我”便陷入了焦虑之中。

二、 以弗洛伊德的焦虑论分析布兰奇的悲剧命运

从威廉斯把布兰奇描绘成为一个尽管饱受创伤却依然优雅、敏感、温柔、善良的女性来看,他给予了布兰奇深切的同情和爱,并想让读者领悟到布兰奇乃是其本人的女性化身。因此,威廉斯的童年可作为布兰奇童年生活的参照。

本文提到的弗氏关于焦虑症的理论恰好可以解释剧作家本人和其女主人公都曾罹患神经官能症的事实。弗氏认为成人神经官能症可溯源于儿童的恐惧,且为其延续状态。但成人的原欲纵使不能发泄,也不足以转变成焦虑不安。但是,假如原欲系附着于一种曾经受压抑的心理,那么类似于儿童的情形。在精神官能症中,还有一种程序的目的在于阻止焦虑的发展形成,而其所用于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则不止一种,其中便包括释放原欲和进入压抑状态而导致的异常性取向。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切的发生,既非有意识的,又非潜意识的,乃是在其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看来,种种对于威廉斯的指责或是对布兰奇的贬低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 以弗洛伊德的压抑论分析布兰奇的悲剧命运

弗洛伊德关于压抑的本质、原因、结果及神经症的关系的探讨,恰好可以解释布兰奇从旧南方贵族的淑女堕

落为行为失检、遭受驱逐的妓女的原因。

自恋、虚荣的布兰奇成长于被陈旧的生活方式腐蚀了的美国南方,她的生命只能依附于男人和婚姻。但是,她的同性恋丈夫在尚未给她带来舒适安逸的生活之前就丧命了,而其对于人生的种种美好幻想也灰飞烟灭。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看不到留给余生的任何光明。悲伤、压抑、自责成了她生命的主题。这种压抑乃成为了毁灭布兰奇的罪魁祸首。

威廉斯的童年是也在沉默与压抑中度过的,田纳西后来回忆说:“书本成了我的归隐地,我的洞穴,我的避难所。我在逃避什么呢?我那时体弱多病,邻居的男孩笑我娘娘腔,父亲也称我为南希小姐,因为我宁愿呆在外公的藏书屋里埋头阅读,也不愿意出去玩弹子游戏或者打棒球……” 由这些话可看出威廉斯一度生活于恐惧、压抑、焦虑的状态下,同无助的布兰奇一样看不到生活中的光明,写作也就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而这种将性本能由性目标移至更高级的文化目标的做法乃是威廉斯的焦虑借以排解的一种方式。

四、用弗氏关于感情转移的理论推测布兰奇患神经官能症之后康复的可能性

弗洛伊德关于感情转移的理论认为: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会转移感情于医生身上,如有些女病人想成为医生的妻子或情人,有些则希望成为其爱女……医生与病人的这种关系对治疗结果存在着重大影响,如果双方关系和谐,则治疗效果倍增;反之,则进展缓慢,甚至治疗失败。

布兰奇在遭到斯坦利的强暴之后,曾将她的遭遇告诉给斯黛拉,但斯黛拉拒绝相信她的故事,布兰奇终于精神崩溃。根据剧本最后的描述,布兰奇在被送往精神病院之前已经完全具有了神经官能症患者的表征。

被送到疯人院的布兰奇满脑子都是幻想:想象她的救星Shep Huntleigh会及时到来并将她带入幸福的天堂。这种念头已久久存在于布兰奇的头脑当中,因此,布兰奇是拥有这种感情转移的条件的,而且作为女性的布兰奇和男医生之间,这种转移表现为对于医生的友爱或爱恋,这从布兰奇的“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良”一语里可以窥见。但前提是,医生必须有能力恰当的处理这种感情转移,治疗才能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女主人公在度过一段时期的疯人院疗养之后,会在医生的帮助下,将她紧闭的心扉打开,真正的面对自我和现实,寻找到全新的归宿。

结束语

《欲望号街车》中的关于“欲望”的主题被作者用布兰奇的神经官能症的爆发这一悲剧揭示出来。结果证实,布兰奇虽然表面上否定和拒绝欲望,但欲望却是她所有行为的动机。这一点恰好与弗洛伊德关于性本能的理论相呼应。弗氏强调性的因素是现代社会文化危机、人生的焦虑与神经症的主要根源。而威廉斯通过布兰奇这一文学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弗洛伊德的观点。

参考文献:

[1]凯瑟琳·休斯《当代美国剧作家》[M].谢榕津译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智慧——弗洛伊德心理哲学解读》[M]. 刘烨编译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欲望号街车弗洛伊德焦虑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戏剧《欲望号街车》的语气系统分析
论《欲望号街车》中布朗琪的性格与宿命
《欲望号街车》中的幻想与现实(一)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梦的解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