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后师资重建”子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2009-10-21课题组

教育科学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青川灾区师资

一、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的基础教育事业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就教师而言。四川省18个重灾县(市、区)受灾的专任教师33600余人,占全省教师总数的5.18%;53个次重灾县(市、区)受灾的专任教师208229人,占全省学校教师总数的32.11%。二者合计241800余人,占全省学校教师总数的37.21%。

地震除了给灾区教师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带来了影响外,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但尽管如此,广大教师仍然表现出了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抗震救灾精神。特别是在灾后教育恢复和重建的过程中,他们更是强忍悲痛,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谱写了许多壮丽的诗篇。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与研究,对于提高灾区教师队伍职业素养,提升广大教师的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与忽视这样的一个现实:教师首先也是受灾群众,他们的生活、精神同样需要恢复与重建。教师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在重建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他们的精神就很容易被摧垮。毕竟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普通人,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强度与范围是有限的。而在灾后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中,教师们所承担的压力只可能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因为所有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的重建,最终都需要通过教师来得以实现。例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补上因地震而落下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辅导。特别是随着志愿者的逐渐减少,教师身上的责任将更加重大。而且他们还得经常应对一些来访的记者、科研工作者等,而这些来访者一旦出现工作上的疏忽,就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二次伤害。这些都是灾区教师所不得不面对与处理的客观现实。另外,很多家庭受灾严重的教师还不得不承担起作为家庭主要成员所应尽的责任。不管是作为儿女,还是作为父母,他们都得面对灾难所造成的破坏而尽力去恢复它。因此,灾后师资重建的任务是艰巨的,它应该成为教育重建的重中之重。因为,一旦教师垮下去了,灾区教育的重建也将很快瘫痪。

所以,我们认为,实施灾区教育重建的关键在于灾区教师队伍的重建,要通过相关的政策支持,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灾区教育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这是摆在当前灾区教育重建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迫切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就是要思考如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全面、准确地摸清受灾地区教师的断裂生态环境和教师职业精神现状:如何针对当前灾区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根据灾区重建特别是教育重建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基本素质和水平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以实现灾区师资队伍资源与灾区教育事业发展配置的优化,从而促进灾区教育的全面重建与科学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中的几个核心概念

“灾后师资重建”指的是对地震所造成的灾区教师生态环境以及生存状态的一种恢复与进一步改造,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现状调查、灾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教师研修机制的建立等。涉及的主要核心概念如下:教师、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教师精神、教师道德等。

(一)教师

本研究所指的教师是指“具有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灾前至现在一直在灾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干部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教师发展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他一要生存,二要发展。前者是社会人的共同需求,如满足生存的基本物质需要等;后者特指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即是在这两种意义上使用该概念。

(三)激励机制

激励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激励是为了满足人的多种需要;二是激励包括激发和约束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三是激励的最终目的是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所谓机制,是指系统内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因此。激励机制就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

(四)教师精神

本研究中的教师精神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一是教师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体现在每一个教师个体身上的一种稳定的、共同的且被广泛认可的职业追求;二是教师精神是一种文化符号,是教师文化的人格化,是千百年来积淀而成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鼓舞着教师的一种非物质的文化存在:三是教师精神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与崇尚,后者表现为关爱生命、尊重人格、热爱学生、积极进取等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正确的价值追求。

(五)教师道德

通常意义上,教师道德,也称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的总和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是“爱”,教师的爱包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

三、本课题的研究进展及主要研究活动

“灾后师资重建”课题自2008年7月立项以来,目前已经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研究小组的组建。分别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小组,“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小组,“师资重建的典型经验”总结小组,“教师教研重建”研究小组,“师资队伍重建规划”研究小组等。另外,还完成了《震后灾区师资重建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灾区教师现状调查》问卷的制定以及灾区教师现状的实地调查与结果统计分析等工作。同时,还结合调查结果形成了《灾后促进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研究》等阶段性成果。除此之外,“灾后师资重建”课题组于2009年1月启动了“师资重建典型经验的挖掘与整理”,“促进教师发展的教研重建计划”,“师资重建规划研究”的工作。目前,这些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已经顺利完成。

(一)研究工作小组的组建以及《震后灾区师资重建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本研究方案的制定从2008年7月开始到2008年8月结束。研究活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总课题会议,明确师资子课题研究思路,形成师资课题初步研究方案;第二阶段,对研究方案进行细化并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修改;第三阶段,在开题报告会后。根据专家的意见对研究方案进行了部分修改与调整,使之更加完善,从而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且可操作的研究方案。

(二)灾区教师现状调查的主要研究活动

根据研究方案,课题组在2008年8月中旬到2008年12月底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对灾区教师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此,课题组分三个阶段主要进行了如下一些研究活动:第一阶段,研制《灾区教师现状调查》问卷;第二阶段,通过问卷形式对灾区教师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第三阶段,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了《“5·12”灾后四川灾区教师队伍现状综合调研报告》。

(三)灾后促进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的研究活动

根据研究方案以及《灾后师资重建课题组2009年计划》,2009年1-5月课题组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灾后教师激励机制”。在此期间,课题组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如下一些研究活动:第一阶段,组织召开“灾后教师激励机制”专题研讨活动。第二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分组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国家相关的灾后重建政策以及省政府、地方政府、基层学校的一些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另外,还就当前国内外有关激励机制的理论以及有关教师激励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了解,从而为灾后特殊背景下如何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三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对材料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拟定了《灾后促进教师发展激励机制研究》的提纲,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初稿,最后经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修改完成了“灾后师资重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灾后促进教师发展激励机制研究报告》。

(四)教师科研重建、师资重建典型经验以及师资队伍重建规划等研究工作的启动

根据研究方案。从2009年1月起,师资重建典型经验的挖掘整理、教师教研重建以及师资队伍重建规划研究开始启动。为此,课题组成员从2009年1月以来先后召开了三次研讨会,使研究工作得到了有序的发展。

第一次会议主要针对灾后师资重建典型经验的挖掘与整理进行了讨论;第二次会议主要针对灾区教师教研重建的研究工作,并从该研究的价值定位,指导思想,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第三次会议主要针对灾后师资队伍重建规划进行了讨论。

四、本课题现有研究所发现的各阶段师资重建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课题组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发现在灾后师资重建过程中,各阶段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同的。这就是说在各阶段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的、有重点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灾区教师重建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一阶段,板房教学与基本恢复阶段,该阶段预计持续至2009年底。在该阶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教师的住房和工资待遇是他们非常关注的两个核心问题。为此,该阶段师资重建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尽快构建促进灾区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公平性原则。对灾区教师在特殊环境下所应得到的报酬给予充分兑现,因为激励不应该成为正常报酬的获取条件;另一方面,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有关的激励措施,使广大灾区教师能够安心地为学校教育的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阶段,正常教学秩序恢复与重建阶段,该阶段至少将持续一年左右。预计到2010年。当所有的灾区教师进入新建或加固的学校进行教学时,他们面对的任务将主要是如何恢复以前的正常教学秩序。此时,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困难将集中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更新上。研究表明,在该阶段。相关部门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挖掘、整理师资重建的典型经验,并应该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推广,从而使广大的学校和教师能够进入到完全正常的教育教学轨道上来。

第三阶段,促进灾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专业重建与提升阶段,预计该阶段将从2011年开始。在灾区各项教育事业进入到顺利的发展阶段以后,接下来教师面临的主要困难我们认为就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表明,解决第三阶段师资重建主要问题的根本之策就是完善灾区教师继续教育和教研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条件,让他们走出灾区充分汲取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也让他们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分享出来,以促进共同的发展与进步。通过这样的途径建设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灾区教师队伍,使灾区教师在教育重建的大背景下也得到全面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五、本课题研究对出台灾后师资重建政策文件的建议

从本课题的现有研究结论来看,我们认为当前政府在师资重建中需要尽快出台以下一些政策文件。

一是《灾区教师绩效工资临时实施方案》。目前,四川省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还处在研究制定中,但对于灾区教师来说,由于他们的特殊环境,我们完全可以先行实施绩效工资,待完全制定下来,再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长退短补”。

二是《灾区教师职称评定方案》。此项方案的出台,可以更好地起到稳定灾区教师队伍的目的,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由于该方案既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同时实施的难度也不是很大,故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尽快落实。

三是《灾区优秀教师评选与奖励措施》。在灾区教育重建中,及时发现与鼓励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对于灾区教师重建精神的激励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在生理、安全、情感需要等得到基本满足后,就渴望满足尊重的需要,所以及时地发现这些典型的事迹并给予表扬与奖励,不仅能够激励受表彰者,而且也能激励其他教师。如何具体实施,主要可以从奖励的对象、奖励的条件、奖励的内容等方面来制定。

四是《对口援助灾区教师发展方案》。灾区教师的发展也需要来自同行的援助,特别是一些知名学校的教师的援助。我们可以与对口援助的省市政府沟通,让他们从本省或本市范围内选出一些优秀教师。让其对所援助灾区学校的教师给予专业上的支持,可采取定期互访、暑期研讨等多种方式来为灾区教师的发展提供条件。另外,也可以将本身范围内的骨干优秀教师组成援助教师队,让其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就近“送教下乡”,为灾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坚定他们的信心,给予他们支持。

六、本课题的下一步研究计划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反思,我们认为下一步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灾后师资重建典型经验的挖掘与整理。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以及初步所了解的现状,课题组认为该研究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以全面提高灾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灾区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个人专业发展水平为目标,着重突出教师精神价值层面的重建,让教师产生自我调整、自我提升的积极愿望,产生高尚的职业价值的追求。在此过程中,形成师资重建的区域性、校本性和个体性的典型经验,并总结和提炼出有效的、具可操作性的师资重建模式、原则和方法。

二是灾后促进教师发展的教研重建计划。教师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也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

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同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帮助也是教育行政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该项研究启动以来所取得的基本成果,我们对该研究计划的设想是加大省级灾区教师培训力度。以省为主制定灾区教师5年培训规划,实现教师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中要特别强调研究、培训、进修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结合。

三是灾后师资重建规划研究。根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我们认为该计划主要针对灾区教师精神、工作、生活状况的共性研究与分析。具体而言:第一,启动灾区教师的表彰宣传机制;第二,启动首批灾区骨干教师的省级培训计划;第三,开展针对解决灾区教育教学困难的研究与培训;第四,实施对生活困难的灾区教师的帮扶计划;第五,由各级政府与工会组织对灾区教师中的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提供短期工作考察与疗养的机会,以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重视与关怀。

另外,本课题下一步需要解决的主要理论问题有教师职后培训的实效性、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灾后师资重建的校本教研理论、教师合作的理论等。

青川中学灾后教师队伍重建规划

青川中学校

四川省青川中学创办于1943年10月,是广元市示范性高完中。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六十多个春秋的沧桑砥砺,青中人秉承“明礼、诚信、敢想、敢为”的“青中精神”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学校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先进实验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四川省体育先进单位”、“广元市教书育人先进学校”、“广元市高考突出成就奖”、“广元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现有教职工171多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后备人选4人,中学高级教师45人。有近90多名教师分别荣获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摧毁了我校赖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校园。学校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师宿舍等全部损毁;教学楼成为危楼;绝大部分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被损毁。这场灾难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这一年多以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下,青中人迅速走出地震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在废墟上搭建起了板房教室和板房办公室,逐渐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在板房教学模式下,我校师生创造了2009年高考本科上线171人的骄人成绩。骄人成绩取得的因素很多。但其中的核心因素是因为青川中学有一只英雄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在艰难困苦中,同舟共济,自强不息。地震后不久,上危楼抢搬物品让学校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的是这支队伍;带领800多学子赴外地顶烈日、战高温,远离故土、亲人,异地复课的是这支队伍

学校灾后教育重建,最主要的是教师队伍的重建。地震后。为了使我校教师迅速走出地震心理阴影,引导和激励他们投身到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建工作中,学校及时制定了《青川中学灾后教师队伍重建规划》。

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思想建设工作

(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引导广大教师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灾后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牢固的专业思想,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为灾区教育的重建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用学校的发展愿景来激发教师的精神追求

大灾之后学校公用经费极度紧缺、食宿条件极其简陋、运动空间极为狭小、教师生活极端拮据、教学设施设备极度匮乏,且居无定所,出行不便,面对这些特殊困难,学校党总支与行政,未雨绸缪、靠前行动、深水作业,及时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不要沉沦于现实的破败,不要沉湎于对昔日的伤悼,而要坚定信心,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着眼于自身的长远发展,为学校现在的发展而不断努力,把更多的希望寄托于明天。

为了让老师们看到震后学校重建的曙光,看到学校发展的希望,学校通过科学论证与分析,吸收学校的历史经验,结合学校的现实,为老师们描绘出学校发展的蓝图,梳理出全校教职工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学校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建一所让未来怀想的中学”。在灾后重建的特定历史背景之下,在学校总的战略目标之下,通过青中人不懈的努力奋斗,最终把学校经营成:名优学生成长的大摇篮,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桥头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沿地,教师自主发展的“白鹿洞”。让更多的学子怀想青川中学,让更多的教师感念青川中学,让更多的家长信任青川中学,让青川中学成为全县人民备受珍视的精神家园、文化驿站和心智营地。

二、认真践行人本理念

地震摧毁了昔日美丽的校园,摧毁了老师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摧碎了老师们的心。地震后,百废待兴,校园需要重建,老师们的心理需要抚慰。学校坚定不移地奉行“人本至上”的治校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名师兴校,质量强校,优生荣校,文化铭校,和谐安校,特色成校”的道路,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学科配套,结构合理,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事业型、创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学校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人心教育,学校管理的根本就是经营人心。只有充分地团结人心、净化人心、调动人心,学校才可能万众一心,才可能产生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想方设法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地震后,根据学校实际,尽最大努力稳定与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对教师实施普遍的人文关怀。对因在地震中受伤的教职工。学校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工作上给予照顾,在安排板房住宿上给予优先。以人为本,强调的是有序、民主、和谐,但绝不是“人治”,绝不是不讲原则、不分是非、保持“一团和气”,而是要以制度规范教师管理。地震之后,由于工作环境极其简陋,生活环境极其特殊,学校要更加强调以法治校,以制度管人,培育人。学校把全体教职工的工作行为纳入到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上来,奖惩有据,赏罚分明,避免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公正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及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利益。

(二)提升教师素质,用人文精神滋养教师的生命之树

震后,青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新的人生意义与目标,想到对自己的言行和所作决定负起责任,实现自我觉醒;应该在心理上知善恶、明是非,能怀抱理想,坚持原则,有所为且有所不为,拥有宽广的胸襟,包容的气度,完善道德情操;应该加强学习,修炼内功,有一个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文明境界的文化素

养;应该能够用地震中的切身体验,推己及人,将爱心扩大,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把自己的整颗心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感恩,陶冶博爱情怀。震后,青中教师更应该树立敬业、奉献、创新和合作的意识。

(三)在心理上给予抚慰

地震对老师们的心理伤害极大,大部分老师的房屋被损毁,辛勤劳作大半生的心血化为乌有。有的老师在地震中受了伤,有的老师的在地震中遇难。一段时间,这些老师的心理极度脆弱,情绪极度低落,对工作、对人生丧失了信心。心灵急需抚慰。学校为了让老师们及早走出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多方面引导,安排专人进行帮助与开导。同时,学校及时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专职教师卢晓丽负责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我们还请来了浙江杭州电子科大、浙江工商学院的心理学教授,为老师们开设心理讲座,引导老师们面对现实,乐观生活,热情工作,积极进取。

三、努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一)强化教师学习文化的建设

最是书香能致远。是否具有浓烈的学习文化是青川中学区别于其他县级部门的重要标志;是否具有成熟的学习文化是青川中学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台湾著名学者魏昭雄先生曾所过这样一句话:“专业技术愈来愈复杂,更新的速度也愈来愈快,任何人很难只靠十年或二十年正规教育,就具备一生所需要的工作知能”。当校长停止学习时,学校的发展就停止了;当教师停止学习时,学生的发展就停止了。学习是发展的要件,学习是改变的要件,学习是创新的要件。强化学习文化建设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通过学习,彰显人格魅力,增强责任意识,更新专业理念,提升专业能力;二是教师通过学习,汲取新知,融汇各种学习理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为此。学校以文件的形式,作了两项重要的规定:一是从2009年春季开始,教师在读书与学习的基础上,每周要写1000字以上、一学期要写20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认真检查,落实奖惩。二是从2009年度春季开始,每学年度期末,要对50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专业文化考试,参与考试的给予奖励,无故不参与者给予惩处。

(二)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

校本教研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校本资源的开发、校本学习、校本培训,促使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使教师的理念、人格、角色、行为、素质既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校本教研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科建设和发展。在各个学科中培养一大批名优教师、骨干教师。为此,学校规定:一是各教研组每周要扎实地开展教研活动,或听课评教,或理论学习,或围绕专题讨论,或根据本组特点开展特色教研;二是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上好示范课;三是各教研组每期要安排专人组织一次有影响的专题讲座:四是青年教师每学年度要参加一次青年教师竞课活动,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评选出“青川中学教坛新秀”。

(三)以课题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学校承研了两个国家级课题,让一批中、青年教师承担了课题的研究任务。承研教师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和研究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四、切实加强教师常规管理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一个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需要一个井然有序的教学常规管理。在这方面,学校作了以下一些规范:一是狠抓教学考勤,进一步规范签到制,强化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归位意识。二是在细、严、实、恒上狠下功夫,严明教学纪律,抓好备课、辅导、作业批改、试卷批改等常规工作。对备课、作业批改没有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的教师,教务处必须给予一定的经济问责或经济处罚。三是对上课的管理与指导工作,要做到精雕细刻,确保每一堂课的效益。四是修订、完善和认真执行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使常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尤其是关于毕业班教学质量的奖惩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实施《青川中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细则》及《青川中学课时津贴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和实施《青川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及《青川中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年级主任工作条例》,逐步扩大年级主任的权限,提高其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德育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管理、学生队伍建设中的基础与支柱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教研组长工作条例》,逐步提高教研组长地位,激发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科研、质量提升、教师发展等方面的骨干与支撑作用。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要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班主任的行为;二是要通过量化管理,公正地评价班主任的工作,切实做到奖优罚劣;三是适当提高班主任津贴,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四是在评优、评骨干、职称晋升、家属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五是高度重视班主任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工作;六是在安全管理、卫生管理、纪律管理方面实行严格的班主任问责制。

地震已过去一年多了,在青川灾后教育重建的进程中,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现已正式决定将青川中学由县城乔庄镇迁往远离县城近100公里以外的竹园镇史家坝。现在新校区正在规划之中,拟定于今年8月份破土动工,预计在明年9月1日正式将搬入新校区上课。一年后的青川中学新校区在硬件设施方面,与广元市同类学校相比,无疑应是一流的。但竹园镇毕竟远离县城,没有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地位,而且又离文化发达的其他县市很近。今后学校将面临生源困境。地震的破坏、迁校的喜忧、生源的流失,已经给或将会给青川中学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为了将青川中学这面大旗继续扛下去。并使她更加光彩和辉煌,学校高度重视灾后教育重建中教师队伍的重建。因为“在学校中,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生的转型。”(叶澜语)青川中学灾后重建的路,青川中学教育改革的路,青川中学教师队伍重建的路,也许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有自强不息的青中精神,青中人将坚定不移地践行“人本至上,制度为纲;文化引航,凤翥鸾翔”的治校理念,保持蓬勃朝气、昂扬士气、进取锐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同舟共济,艰苦拼搏。青川中学一定能够浴火重生,青川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霍俊明和他的理想园

安笑坤

霍俊明,典型的巴蜀汉子,生于1967年,四川三

台人。人如其名,他长得俊逸,清朗,不过,由于“5·12”地震的洗炼,他的脸色黝黑了许多,平添了几分沧桑味。

自2001年担任马鹿小学副校长以来。霍俊明就大胆改革,勇于创新。2001年上任伊始。他申请了广元市重点科研课题“阅读工程”子课题——“开展大阅读,建构书香校园”的课题研究,其目的是让学校老师在科研中尽快成长起来,让马鹿小学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副校长任内,虽然工作上波折不断,困难重重,但学校教学成绩却一步一个脚印,节节攀升。以毕业班为例,2003年全县考评第五名,2004年位居全县第三,2005年跃升全县第二,2006年更是创纪录地高居全县第一名,2007年全县取消了排名,但在综合考评中,马鹿小学仍然获得全县三个一等奖中的一个

在教学业绩不断提高的同时,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霍俊明的带领下,老师们逐渐由“会教书”转变为“会教育”。在他的亲自辅导、教授下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已能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上。全校教师基本上学会了上网查找教学资料,为己所用。一批特色教师也开始成长起来,李久碧、何元福、冯朝福、王光彦等老师的电脑教学,吕小云、王建秀等老师的英语教学,安笑坤等老师的美术教学,黄跃成、何云、刘昌辉、王光海等老师的体育教学……不仅在校园内开花结果,同时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2005年我校获全县体育运动会团体第二名,黄彦波老师获优秀教练奖。2006年在全县乒乓球比赛中,我校更是获得了全县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刘昌辉老师获优秀教练奖。2007年我校在全市乒乓球比赛中更是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07年我校的英语类节目参加了全市的比赛,王嫣岚同学获得最佳表演奖。音乐、美术教育历来是马鹿小学的弱项,从2006年开始,安笑坤老师负责学校美术小组活动,在他的组织辅导下,2006年当年,我校即获得由《少年儿童》杂志社承办的全国青少年书法绘画比赛集体二等奖,安笑坤、李久碧、梁定香等五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共有46名学生获得各级荣誉称号。2007年,我校又有200多名学生参加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罗红环保教育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世界环保绘画摄影书法大赛”。在这样高级别的比赛中,我校仍有四名学生获得各级荣誉,安笑坤老师获得优秀组织辅导奖。在2007年和2008年两届“迎奥运”作文系列竞赛活动中,马鹿小学先后有三百多名学生获得各级荣誉证书,二十几位教师获得指导奖。

马鹿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茶,蒸蒸日上。从2005年开始,学校通过本校的文化体育艺术节、感恩教育、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并进行相关成果的展示,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这一切与霍俊明的辛勤操劳是分不开的。2006年秋老校长退居二线,众望所归,霍俊明继任校长,并尽展自己的新构想:让有才能的老师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并逐渐成长起来;让只知道讲课的教师逐渐走出课堂,再带着新的观念走进课堂。他的目标是把马鹿小学塑造成“书香校园、文化乐园、特色名园、绿色家园”。

正当马鹿小学乘着课改的春风,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跨步进入多元发展,马鹿小学的老师由一条腿走路刚学着多条腿走路时,2008年5月12日,地动山摇,过去所有的一切化为乌有,整个校园一瞬间成为废墟,若干个“第一名”,“一等奖”,“先进集体”,“先进单位”……的奖牌散落于地震淫威后的废墟之中。面对险情,训练有素的师生们,如同平时“紧急疏散”演练中的表现,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全校1227名学生、56名教职工及若干家小无一伤亡,马鹿小学上交了一份“最轻伤情报告”,创造了一个抗震救灾史上的奇迹。

地震之后,学校百废待兴。作为一校之长,霍俊明面临着最大的考验:马鹿小学该何去何从?马鹿小学老师们的信心、毅力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是放弃,还是坚守?是拾起自己的伤痛,还是以大局为重,将悲伤深埋心底,舍小家而顾大家?没有过多犹豫,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人——霍俊明。地震后仅一个半小时,疏散学生后,学校即成立了以霍俊明为首的抗震救灾临时指挥所。震后一个星期内。中心校老师没有一个脱岗处理家事的,各村小老师也陆续回中心校待命,抢险救灾。

马鹿小学的孩子们是懂事的。地震后第三天,即5月14日,孩子们便开始自发地走上街头、公路,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和形体语言,向过往的救援队伍感恩、致敬。这不仅展示了过去几年中学校教育的成果,奏响了马鹿人民、青川人民乃至灾区人民感恩的号角,更在中国抗震救灾史上书写了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笔。

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霍俊明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在广泛征求全校教师意见后,迅速制定了学校近期工作思路:当务之急是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一个不落地尽快重新回到课堂学习。恢复由于地震毁损殆尽的学校软件资料:总结地震前学校建设的经验和还不够完善之处,并加以修正、恢复,以尽快重建校园文化;彻底转变教学评价标准,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在硬、软件建设方面,学校与湖州援建指挥部加强联系、沟通,以“书香校园、文化乐园、特色名园、精神家园”为指导,着力将马鹿小学打造成“金(金子山)一唐(唐家河)”绿色旅游线上的一朵奇葩。远景规划则是,以校园文化和艺术教育为载体,让马鹿小学真正成长为“梦想乐园”,成为灾区学校的一张名片,让这个教育部表彰的“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教育教学先进集体。

2008年6月6日,灾区第一批赴外地异地复课的130余名孩子,由霍俊明亲自护送,由吕小芸、梁蓉、李晓莉、王红霞四位女老师带领,远赴广东东莞“名可名”集团旗下的博雅外国语学校以及石碣镇勤径学校,重新走进课堂。是男教师不愿奉献吗?不是,他们有更重要的抗震救灾任务,因为还有一千多位学生游离于校门之外啊!一个月后,何汝泽、刘小宁、徐文雄三位男教师又抛家别子踏上了征程,换回了三位体弱的女老师,他们一直在广东坚持到年底,才带着孩子们回到马鹿小学板房学校。

2008年6月15日,马鹿小学帐篷学校开班,社会各界的志愿者担负起了教学辅导任务,附近的百余名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临时课堂。而学校上至领导下至职工,都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抗震救灾及学校重建工地上。饿了,啃一点方便面;渴了,喝口自己舀的泉水;困了乏了,就地迷瞪一会,甩开膀子干;热得快晕了,喝一瓶“正气水”定定神儿……为的是不让自己倒下,为的是让孩子们能尽快重回课堂。8月1日,马鹿小学板房学校终于如期开课。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全校教师硬是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时,大多数老师的房屋倒塌,个

人财产尽失,生活都成问题,但最后大家都能坦然面对,已经这样了,先顾集体要紧,大局为重!毕竟马鹿小学是我们的根啊!

由于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6月8日我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至9月8日我校又先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表彰为“先进集体”。10月8日霍俊明同志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

地震后,学校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学生,身心均遭受到了严重摧残,特别是日益沉重的心理压力。见此情景,霍俊明连续四次放弃了公费外出疗养放松的机会,而是多方联系,结合上级政策,让教导处先后派出若干批教师轮训。参加诸如“班主任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等市县级培训活动;将学校一些骨干教师、中层领导干部分别送往浙江、北京、上海等地进修、考察,学习这些教育前沿地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从广东请来心理专家李岚老师为大家排解心结,疗治心灵创伤;同时,还从学校有限的经费中抽出一部分组织全校教师外出到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地考察、学习,放松心情,由此,老师们眼界宽广了,心胸也自然明亮起来。

为了使全校师生尽快走出地震阴影,学校领导还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师生的必修课。全校师生除了共同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之外,还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镌刻在了校园的显眼之处,成为了师生每过必读的功课之一。

除了采用各种手段,促进教师成长之外。学校领导还采用音乐及“快乐教学”法为全校师生疗治心理创伤。在此背景下,由湖州指挥部捐助的学校管乐队、鼓号队成立了。由川音绵阳艺术学院支教,冯朝福、安笑坤、何汝泽、王红霞四位老师辅导,霍俊明亲自督阵,管乐队迅速走上正轨,还参加了四川电视台“八一”建军节文艺晚会的演出。同时,学校领导量才适用,各位老师尽展所长。安笑坤老师的竹竿舞,美术组活动,何汝泽老师的葫芦丝演奏队,徐文雄老师的武术队,申百元老师的竖笛,李晓莉、梁蓉、王建秀、何云、王红霞等老师的兔子舞,由东莞日报记者郝宁资助,王建秀、安笑坤老师辅导的小记者班等。让板房学校耳目一新,让校园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师生快乐的天堂。

2009年暑假到了,考虑到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须“变输血为造血”,学校与指挥部联系,又将学校管乐队以及六名老师送去绵阳艺术学院培训、进修。活动虽然多了,但教学成绩并未受到冲击。相反。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老师在教学上更是得心应手了。当然,有少部分学生控制力差一些,难免会顾此失彼,但毕竟学业成绩已不再是考评的唯一标准,从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快乐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展望未来,霍俊明与他的集体,正以昂扬的精神、百倍的信心、崭新的面貌和经过灾难困苦磨砺后的坚强,向着理想中的乐园阔步迈进。

猜你喜欢

青川灾区师资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青川县:“信访直通车”开到群众身边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人生的苦酒
人生的苦酒
青川电商:土特产也“文艺”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花溪区委离退局积极为云南鲁甸灾区捐款献爱心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