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细胞TBS+DNA倍体定量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应用
2009-10-20樊精湛
樊精湛
[摘要] 目的:通过对宫颈细胞TBS+DNA倍体定量检测,及早发现宫颈病变,阻断宫颈癌的发生。方法:对妇科门诊就诊的1 000例妇女进行宫颈细胞TBS+DNA倍体定量检测,阳性患者再做宫颈活检。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类系统。结果:1 000例妇女宫颈刮片标本,TBS+DNA倍体定量检测阳性53例,阳性率为5.3%,其中不典型腺细胞(AGCUS)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9例,鳞状细胞癌(SCC)2例。53例阳性者进行宫颈活检,其中轻度不典型腺上皮增生2例,CINⅠ39例,CINⅡ7例,CINⅢ3例,SCC 2例。宫颈活检对TBS+DNA 倍体检测提供的阳性病变加以确诊。30~40岁年龄阶段是CIN的高发年龄,发病率为56.6%(30/53)。结论: 宫颈细胞TBS+DNA倍体定量测定与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的相关性。TBS+DNA倍体定量测定作为无创伤检测是门诊筛查子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对年轻妇女应特别关注宫颈癌的门诊筛查工作。
[关键词] TBS+DNA倍体定量测定;宫颈癌;筛查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67-02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其严重的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宫颈癌的发生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如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予以适当的干预措施是有希望完全治愈的。目前,相关的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1]。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35~39岁、60~64岁多发,平均年龄为52.2岁[2]。当宫颈癌已有明显症状时,诊断比较容易,但大多数已是晚期。早期宫颈癌常常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但宫颈癌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对预后关系重大。自去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我院挂牌“宫颈疾病防治中心”,经过对1 000例宫颈疾病的患者进行宫颈细胞TBS+DNA倍体定量检测,大大提高了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并为宫颈活检提供了可靠依据,肯定了宫颈细胞TBS+DNA倍体定量检测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09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 000例,并将其宫颈刮片进行宫颈细胞TBS+DNA倍体检测。阳性患者为53例,并同时行宫颈活检。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为41.5岁。
1.2 方法
用特制宫颈塑料软毛刷收集宫颈外口及宫颈管内口的细胞,取出宫颈刷放入装有Thinprep保存液塑料杯中,经系统程序化处理,制成液基薄层片,应用兰丁麦克奥迪的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进行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及宫颈液基细胞学TBS检测,阳性病例做宫颈多点活检送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
1.3 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
采用国际防癌协会1991年TBS分类系统[3]。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分类。① 阴性(可能伴随炎症或者良性反应性改变)。②鳞状上皮细胞异常: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包括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及不能排除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HPV细胞形态改变,相当于CIN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相当于CINⅡ和CINⅢ和原位癌(CIS);鳞癌(SCC)。③腺上皮异常:非典型腺细胞(AGC)、腺癌(AC)。细胞学阳性诊断是指AUS-CUS及其以上的病变。
1.4 阴道镜下活细胞检查及病理诊断
对细胞学诊断为ASCUS及其以上病变者行阴道镜检查,异常阴道镜图像在病变区定位活检。所有标本注明取材部位,送病理检查。组织学病理诊断包括, ①正常或炎症;②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按轻、中、重度分3级,轻度不典型增生为CINⅠ、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重度不典型增生CINⅢ及原位癌;③浸润癌。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比较细胞学与病理对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的诊断是否有差异,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1000例妇女行宫颈细胞TBS+DNA倍体定量检测,炎症细胞947例,占94.7%,阳性53例,阳性率为5.3%,其中2例AGCUS;40例LSIL; 11例HSIL,其中7例CINⅡ, 2例CINⅢ,2例SCC。其中1例DNA检查为CINⅡ,活检为CINⅢ,不同年龄组宫颈细胞TBS+DNA倍体定量检测和宫颈活检结果见表1~2。
3 讨论
3.1 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因素和症状
宫颈癌前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种族、低社会阶层、多产、早产、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饮食因素等,其中与患者初次性交的年龄和性伴侣的数最为相关[4-5]。初次性交早和性伴侣多者易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前病变多数没有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体征主要为宫颈糜烂。据我国资料统计,不典型增生中,50%以上的病例均有宫颈糜烂。原位癌中有75%~85%患者具有这一体征。所以,再次强调对宫颈糜烂者要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方法。
3.2 妇女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妇女生命健康的关键
传统的巴氏染色法漏诊率较高(15%~40%)[6-7]。其原因是涂片质量差,诊断细胞的80%以上随取材器被丢失,加上黏液、红细胞影响染色背景,导致漏诊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细胞学诊断技术的改革创新,特别是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涂片质量。应用全自动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进行宫颈癌早期诊断优势在于:宫颈脱落细胞涂片含有大量的细胞(大约50 000~300 000个),而少量的不正常细胞隐藏在大量的正常细胞间,很可能被人工检查所漏检,而全自动的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系统可以对涂片的所有细胞进行定量分析检查,而且能发现肉眼所不能观察到的细微改变,这种细微改变往往是早期癌症的表现,从而显著地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3.3本实验结果分析
从表1见,本院1 000例妇女宫颈细胞DNA检查标本满意率为100%。阳性53例,阳性率为5.3%,其中AGCUS2例,LSIL(CINⅠ)40例、HSIL9例(CINⅡ7例、CINⅢ2例),HSILSCC2例。高发年龄组为30~40岁,由此可见,此年龄组是宫颈病变高发年龄。妇女宫颈病变高发年龄组有低龄化趋势,应引起妇女保健部门高度重视,从而加强对宫颈病变筛查宣传力度。
从表1、2对照来看,DNA倍体检测对于上皮内低度病变与宫颈活检符合率高达97.5%,癌瘤符合率为100%,这说明宫颈细胞DNA倍体检测是宫颈癌筛查最理想的方法,因为它取样简单,操作方便,患者无任何不适,可对患者反复取样。对于DNA检测是炎性患者,临床可采用药物、物理等综合治疗,99%以上患者的病情会痊愈;对于DNA检测阳性,如果是少量DNA异常倍体细胞,考虑为上皮内低病变,临床上可暂时不必行宫颈活检,可治疗3~6个月后再复查,然后根据复查结果,再决定是否做宫颈活检;如果是上皮高度病变或癌变的,应行宫颈活检,根据活检结果决定手术治疗方案。
总之,宫颈细胞TBS+DNA定量检测联合宫颈活检对于宫颈病变的预防、诊断、治疗是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如下:①定期开展宫颈癌的普查,每年普查一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凡是30岁以上已婚妇女到妇科门诊就诊,应作常规宫颈刮片检查,有异常者应作进一步检查。②积极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注意高危因素,重视高危患者。③及时诊断和治疗CIN(CINⅡ或CINⅢ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以阻断宫颈癌发生,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一措施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苑帆,洪颖.宫颈癌及其癌前变筛查方法现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3):279-281.
[2]刘树范.浅析巴氏5级分类法与TBS描述诊断报告方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学杂志, 2003,16:135.
[3]Falk L, Fredlund H, Jensen JS. Signs and symptoms of urethritis and cervicitis among women with or without mycoplasmagenitalium or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J].Sex Transm Infect,2005,81(1):73-78.
[4]马良坤.宫颈癌前病变概述[J].中国社区医生,2009,4(25):6-7.
[5]张云芝. 宫颈癌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5):157,161.
[6]冯海琪.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在体检妇女宫颈病变在筛查中应用[J].中华现代妇科学杂志,2004,1(5):456.
[7]方绳权,张洁清,高琨.Ⅲb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