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小儿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
2009-10-20刘应波程冬兰赖忠华
刘应波 程冬兰 赖忠华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 2006年5月~2008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的泌尿系感染86例患儿行中段尿培养。结果:尿培养阳性46例,其中大肠埃希菌35例。结论:大肠埃希菌为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应根据细菌培养来选择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尿培养;药敏
[中图分类号]R72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62-02
泌尿系感染是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由于小儿泌尿系感染症状复杂多样,且病原学检查困难,存在一定的滥用抗生素现象。本文对在我院2006年5月~2008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泌尿系感染86例患儿进行中段尿培养及药敏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6例患者中,男34例,女52例,其中<1岁6例,1~3岁52例,4~6岁19例,大于6岁9例。病例中有尿路刺激症状81例,发热者34例,肉眼血尿者28例,腰痛者4例,腹痛者2例,无症状者4例,父母一方有泌尿系感染者3例。合并泌尿系结石者3例,海绵肾者1例,怀疑膀胱输尿管返流者4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者1例,败血症者2例。尿培养前使用抗生素者22例。血常规WBC>20×109/L 6例,>10×109/L 32例,正常39例,<4×109/L 9例。CRP增高者25例,尿常规红细胞+~++++者3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中段尿培养。
1.2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接种血琼脂平板,做细菌计数,所有菌株均以细菌药敏分析仪鉴定进行药敏试验。
2 结果
尿培养共发现菌株4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5株,是小儿泌尿系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35株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对丁胺卡那敏感31例(88.6%), 复方新诺明敏感27例(77.1%),对氧哌嗪青霉素敏感21例(60.0%),对头孢地嗪敏感20例(57.1%)。详见表1~2。
3 讨论
泌尿系感染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存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损伤。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其定位困难,故统称为泌尿系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较差,日常生活中细菌上行感染,血行播散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本病以女婴多见,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且症状多不典型,除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的尿路刺激症状外,临床上还可以表现为血尿、腰痛、腹痛、嗜睡、面色苍白。发热原因不明的婴儿泌尿系感染为5%[1],小于1岁女性儿童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6.5%,男性儿童为3.3%。1~2岁女性儿童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8.1%,男性儿童为1.9%[2]。
目前国内泌尿系统的感染的诊断标准为:尿常规离心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清洁中段尿培养菌学计数>105/ml。由于小儿尿标本收集困难,清洁中段尿不易取得,插尿管和耻骨上膀胱穿刺法污染少,但家长难以接受,尿袋收集法简单,无创,但污染率高达60%。加上抗生素的滥用,使尿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降低。本研究显示,我科泌尿系感染患儿阳性率为53.49%。根据尿培养的结果,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其致病机制为:尿路上皮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对大肠埃希菌的吸附最强,大肠埃希菌纤毛可与尿路移行上皮和鳞状上皮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细菌易在局部停留繁殖,引起感染[3-4]。药敏提示,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 氧哌嗪青霉素较敏感,对头孢菌素耐药,可能与近年来头孢菌素的滥用有关。本研究显示复方新诺明对大肠埃希菌较敏感,达77.14%,与国内报道的43.94%不一致,可能与我院小儿近年来较少使用所致。本研究中有3例患儿父母一方传染所致,亲子之间接触感染引起泌尿系感染应引起重视。
对反复泌尿系感染或迁延不愈的患儿应按常规作B超、逆行膀胱尿道造影,以排除膀胱输尿管反流、海绵肾、肾结石等。因为感染的尿液反流入肾组织引起肾实质性损害,肾脏发育延迟,最终可导致成人期终末肾[5-6]。
[参考文献]
[1]易著文,张星星.儿童泌尿系感染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76-78.
[2]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Committee on Quality Improvement Subcommittee 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Practice: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evaluation of initi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febril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J].Pediatrics, 1999,103(4pt1):843-852.
[3]王京晶,陈达坤,曹力艾.小儿泌尿系感染27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3:771-773.
[4]陈林荣.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检测及其耐药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8):104.
[5]史金芬,白春英,李红.40例2型糖尿病人合并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42.
[6]Kamil ES.Rece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primary vesicoureteral reflux nephropathy[J].Curr Opin Hephrol Hypertens,2000,9:139-142.